伊朗石油禁運回顧:改變歷史油價走向的大事件

伊朗石油禁運回顧:改變歷史油價走向的大事件
2018年05月09日 10:01 新浪財經綜合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核心觀點

  事件: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除非歐洲盟友在5月12日之前解決伊核協議中的缺陷,否則他將拒絕延長針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鑒于歷史上伊朗的制裁引發的石油禁運產生過巨大影響,市場對該問題表示擔憂。

  伊朗——舉足重輕的產油國

  伊朗有1570億桶原油探明儲量,占世界原油儲量的近10%。2017年伊朗石油產量為470萬桶/日,占全球比例4.8%。伊朗的油種主要包括:伊朗重油、伊朗輕油、凝析油。同時伊朗緊鄰石油貿易要道霍爾木茲海峽。

  2011年末開始實施的與伊朗核活動有關的制裁導致2013年伊朗產量急劇下降。2016年1月JCPOA(聯合行動計劃)實施之后,伊朗產量持續回升,2017年已經回升到超過2011年的水平。

  禁運和解禁————改變油價歷史走向

  2012年伊朗石油禁運對油價的影響是“延緩下跌”。回顧2012年,是美國頁巖油產量快速增長的“元年”,當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同比+105萬桶/天。面對美國頁巖油的快速增產,當時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采取的策略并非減產,而是“增產保份額”。2012年,OPEC在總體產量增加了180萬桶/天,考慮到當年伊朗產量下滑60萬桶/天,也就是說,OPEC扣除伊朗以外的國家產量增加了驚人的240萬桶/天。當年全球原油庫存累加了110萬桶/天。如無伊朗禁運事件,2012年油價可能出現大跌。

  2015伊朗石油解禁對油價的影響是“過度出清”。2015年伊朗石油禁運解除后,大量伊朗的海上浮倉釋放到國際市場上,短期對國際原油供給造成較大的沖擊。2016年伊朗產量快速恢復,當年增加70萬桶/天,引發際油價的最后一跌,加深了市場出清過程中的跌幅。

  總結:如果歷史上沒有伊朗石油禁運和解禁的事件,國際油價本輪周期的頂部可能是2012年而不是2014年,底部可能是2015年而不是2016年。

  再度禁運?——小概率事件,難以承受的暴漲風險

  根據IEA,供需平衡表顯示,假如OPEC產量維持在當前水平,則2018年Q2~4全球原油庫存將以60萬桶/天的速度去化。預計到2018年底,全球原油庫存將達到歷史五年區間偏低水平。

  根據歷史上,伊朗石油禁運和解禁對供給量影響總共約在90~100萬桶/天。假如伊朗石油再度禁運,,參照2012年伊朗原油產量下滑幅度60萬桶/天,意味著全球原油庫存去化將達到非常驚人的速度,到2018年底,全球原油庫存將低于歷史五年區間下限。

  在當前供需平衡關系下,對伊朗石油再度加以禁運,將導致國際油價暴漲。我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是小概率事件。

  風險提示:伊朗石油再度禁運導致油價暴漲的風險,地緣政治風險

  1.舉足重輕的產油國

  伊朗是成立于1960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創始成員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伊朗的石油生產變化很大。

  據“石油與天然氣雜志”,截至2018年1月,伊朗估計有1570億桶原油探明儲量,占世界原油儲量的10%,石油輸出組織國家所擁有儲量的13%。伊朗產量占全球5%,是中東第二大產油國,僅次于沙特。伊朗在天然氣方面更是具有舉足重輕的地位,其天然氣儲量占全球18%,產量占全球5.7%。

  伊朗的大部分儲量位于陸上(約71%),其余主要在波斯灣。伊朗在里海也擁有5億桶已探明和可能的儲量,但迄今為止,在伊朗的里海部分發生了有限的上游活動。伊朗還與包括伊拉克,卡塔爾,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在內的鄰國共享一些陸上和近海油田。

  1976年和1977年伊朗的石油產量平均超過550萬桶/天,其中大部分時間產量為600萬桶/日。 然而,自1979年革命以來,戰爭、有限投資、制裁以及伊朗成熟油田生產自然減少的速度加快,阻止了這些生產水平的回歸。

  2017年伊朗石油產量為470萬桶/日,其中380萬桶為原油,其余為凝析油和天然氣凝析液。

  伊朗的油種主要包括:伊重、伊輕、凝析油。

  伊朗的大部分原油產量來自西南陸上油田,該地區出產伊朗重油和伊朗輕質油等級產品。 該地區原油產量占伊朗原油總產能的85%左右。

  伊朗重油是一種重中高含硫原油(API 29.3%,硫磺2.29%),來自伊朗一些最大的油田,包括Gachasaran,Marun,Ahwaz和Bangestan。

  伊朗輕質油的質量與阿拉伯輕質燃料相似,API為33°,含硫量為1.58%。 伊朗輕質油是在胡齊斯坦省的幾個陸上油田生產的,但三分之二的伊朗輕質油來自三個油田,阿瓦茲,卡蘭吉和阿加哈里。所有這些油田都有數十年歷史,并且衰退率很大。維持生產能力將需要EOR技術,包括將天然氣注入油藏以提高采收率。

  隨著南帕爾斯巨型天然氣田的發展,伊朗也增加了凝析油產量,2017年平均產量為60萬桶/日。南帕爾斯開發的其他階段將導致未來幾年凝析油產量的增長。

  2.歷史禁運和解禁的影響

  2011年末和2012年中期實施的與伊朗核活動有關的制裁導致2013年伊朗產量急劇下降,產量下降至270萬桶/日。這些制裁針對伊朗的石油進出口,禁止對該國石油和天然氣部門進行大規模投資,并切斷了伊朗進入歐洲和美國的金融交易來源。

  繼2016年1月JCPOA(聯合行動計劃)實施以及伊朗恢復向歐洲出口石油的能力之后,伊朗的出口量立即上升,因此伊朗原油產量再次超過了2012年之前的水平。 2017年,伊朗每天生產近470萬桶石油和其他液體,其中380萬桶為原油,其余為凝析油和碳氫化合物氣體液體(HGL)。 由于出口持續增長,伊朗的液體油總產量較2017年增加了50萬桶/日。

  EIA根據Clipper Data報道的油輪追蹤數據估算,2017年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平均為250萬桶/日,比2016年平均水平高出約20萬桶/日。 2017年,中國和印度約占伊朗出口總量的43%。

  總結:2012年伊朗石油禁運對油價的影響主要是“高位支撐”。

  回顧2012年,是美國頁巖油產量快速增長的“元年”,當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同比+105萬桶/天。面對美國頁巖油的快速增產,當時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采取的策略并非減產,而是“增產保份額”。2012年,OPEC在總體產量增加了180萬桶/天,考慮到當年伊朗產量下滑60萬桶/天,也就是說,OPEC扣除伊朗以外的國家產量增加了驚人的240萬桶/天。當年全球原油庫存累加了110萬桶/天。

  2013年,隨著伊朗產量繼續下滑30萬桶/天,以及利比亞、尼日利亞政局動蕩帶來的產量損失,OPEC產量下滑,全球原油供小于求,幅度在70萬桶/天。

  2015伊朗石油解禁對油價的影響是“過度出清”。

  2015年伊朗石油禁運解除后,大量伊朗的海上浮倉釋放到國際市場上,短期對國際原油供給造成較大的沖擊。2016年伊朗產量快速恢復,當年增加70萬桶/天,帶來了國際油價的最后一跌,加深了市場出清過程中的跌幅。

3

  3.當前原油供需情況,及伊朗潛在風險

  根據IEA,供需平衡表顯示,假如OPEC產量維持在當前水平,則2018年Q2~4全球原油庫存將以60萬桶/天的速度去化。預計到2018年底,全球原油庫存將達到歷史五年區間偏低水平。

  根據歷史上,伊朗石油禁運和解禁對供給量影響總共約在90~100萬桶/天。假如伊朗石油再度禁運,,參照2012年伊朗原油產量下滑幅度60萬桶/天,意味著全球原油庫存去化將達到非常驚人的速度,到2018年底,全球原油庫存將低于歷史五年區間下限。

  在當前供需平衡關系下,對伊朗石油再度加以禁運,將導致國際油價暴漲。我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是小概率事件。

4

  4.附:伊朗為什么是地緣政治的風暴眼

  以下內容摘自《中東史》第十九章“伊斯蘭權力的復蘇”部分。

  伊朗在中東的特殊性:種族與教派

  1978年元旦,卡特總統在訪問伊朗時曾贊揚這個國家是“處在世界上某較為混亂的地區的穩定孤島”,而這個國家到當年年底之前就因罷工和示威而陷入癱瘓。伊朗統治者,眾沙之沙(眾王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雅利阿邁赫爾處境如何呢?美國總統卡特在其新年祝酒詞中曾說:“這是對您的高度贊頌,也是在贊頌您的人民對您的尊敬、欽佩和愛戴。”一年之后,這位國王病入膏肓,并喪失了對其反叛臣民的統治權,而此時卡特的官員正在討論請他放棄伊朗王位的種種途徑。

  美國和伊朗政府在此前數年一直是外交上、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同盟,而華盛頓長期扶植國王的政權。在反抗舊政權的過程中,新政權發泄著它對美國的仇恨。當民眾聚集街頭高喊“美國該死”之際,美國人民并不了解美國過去對伊朗的政策,納悶到底除了什么問題。他們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強大的國家,在最近過于強硬的中東各種族中間似乎已經變成一個無助的巨人。

  盡管宗教復興波及穆斯林世界的各個地區,但是對伊朗影響最大。這個國家在某些方面獨樹一幟:它的語言、它對前伊斯蘭時代遺產的刻意培育,以及它對什葉派分支十二伊瑪目派的遵奉。在伊朗,歐萊瑪與民眾的信仰也促進了民族主義的興起。什葉派歐萊瑪享有巨大的權力和威望。什葉派歐萊瑪與遜尼派歐萊瑪相比,在解釋《沙里亞》(伊斯蘭教法)方面擁有較大權力。他們的觀念擁有巨大的革命潛力,特別是他們堅信,除了隱遁的第十二伊瑪目之外的統治者均無合法統治權。在十二伊瑪目轉世之前,歐萊瑪是什葉派伊斯蘭教的立法者。歐萊瑪的學校和清真寺不受世俗統治者的管轄(而且往往反對他們)。

  伊朗伊斯蘭革命:同美國離心離德

  巴列維王朝從1925年延續至1979年。它包括兩位君主:禮薩和棋子穆罕默德·禮薩。他們占有伊朗的大片土地、房屋、商店、旅館和工廠。

  進入1978年,正如卡特的祝酒詞所言,伊朗似乎穩定,而國王的低位貌似無虞。一周后,當國王的情報局長在德黑蘭的首要報紙刊登一篇供給霍梅尼的文章時,麻煩開始了,導致庫姆宗教學院的靜坐示威。阿亞圖拉·霍梅尼利用長途電話、錄音帶和西方電視的新聞報導,傳播其原教旨主義訓導。

  阿亞圖拉·霍梅尼(1902-1989年),是1979年伊朗革命的領袖,接受了什葉派傳統的宗教教育。阿亞圖拉表示“真主的象征”這一頭銜。美國將霍梅尼成為“大撒旦”。穆罕默德·禮薩國王過分依賴美國的支持。美國不僅給與了巴列維政權大量武器,而且幫助它建立某些最具壓迫性的政府機構,例如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

  霍梅尼號召的一次工人罷工險些摧毀伊朗的石油工業。外國公司和消費者回想起1973年阿拉伯人的石油禁運,擔心再次發生石油短缺(注:當時的石油禁運含義與今日不同,并非美國等對中東產油國的禁運,而是中東產油國對美國的禁運)。石油價格直線上漲。隨著華盛頓逐漸了解伊朗危機的嚴重性,美國總統卡特的參謀班子對伊朗國王的支持出現動搖。石油工人的罷工延伸到其他行業,暴民搶劫并燒毀德黑蘭的商店,幾乎所有的王室成員、絕大多數外國人、以及許多富有的和受過教育的伊朗人離開了這個國家。1979年1約,國王離開了伊朗。

  1979年3月份舉行的全民公決顯示,人們幾乎一直支持簡歷霍梅尼所倡導的伊斯蘭共和國。根據新憲法,立法權將被賦予歐萊瑪主導的麥吉利斯(即議會)。霍梅尼擔任國家居于領導低位的“法基赫”(即教法學家)。

  因此“伊朗革命”又稱“伊朗伊斯蘭革命”,樹立了霍梅尼領導的穆斯林什葉派政教合一的政權。

  兩伊戰爭:波斯灣霸權的爭奪

  1970年代,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所購買的絕大部分石油來自波斯灣沿岸住過: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和伊朗等國裝載石油的舉行油輪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駛向阿拉伯海與印度洋。

  1970年代,由于巴列維國王的軍力逐漸增強,伊朗支配了波斯灣,充當“波斯灣警察”的角色,但是伊朗革命削減產量之后,沙特阿拉伯及其鄰國迅速填補了這一空隙,導致伊朗“波斯灣警察”角色的喪失。當時的沙特阿拉伯因人口密度太低,而且裝備不足,無法取代伊朗“波斯灣警察”的地位。

  伊拉克當時決心取代伊朗的“波斯灣警察”地位。伊拉克的面積與人口在阿拉伯世界東部占第二位,它自1920年代起,利用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在經濟上構建了適宜工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從1958年到1970年的政治動蕩使其發展速度放緩,但是之后它在薩達姆·侯賽因的鐵腕統治下變得更加穩定,而且發展迅速。蘇聯向伊拉克提供武器,并與之結盟。

  但是伊拉克并未發揮其潛力。如果沒有民眾的分裂,擁有兩條大河、豐富石油資源、沙漠、山脈和肥沃谷地的伊拉克本來能夠擁有更大的權勢。在伊拉克穆斯林中,60%是什葉派,約占30%的遜尼派穆斯林不是庫爾德人就是土耳其人;然而遜尼派穆斯林卻一直控制著伊拉克政權。

  伊拉克在1980年襲擊革命中的伊朗。兩伊戰爭非常拖沓,期間大國態度曖昧。蘇聯向雙方出售武器。美國方面,李哥政府秘密出售給伊朗武器和零部件,目的是希望確保釋放美國人質(兩伊戰爭期間伊朗伊斯蘭革命還遺留了美國人質)。伊朗和伊拉克均襲擊對方和中立國的油輪,且據對和平民傷亡慘重多于現代中東任何一次戰爭。最終,雙方接受了1987年的安理會呼吁停火。

  今天的伊朗:宗教與世俗矛盾中發展,核問題是國際焦點

  1997年當選總統的穆罕默德·哈塔米力圖放松某些伊斯蘭主義限制,并改善與西方的關系,這與根據《1979年憲法》而掌握權力的伊斯蘭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的強硬政策迥然不同。

  伊朗伊斯蘭革命距今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在7000萬伊朗公民中,絕大多數人由于過于年輕而忘記了國王的統治。對于某些伊朗人而言,特別是就絕大多數伊朗年輕人而言,伊斯蘭共和國已經成為老人政權,不再是那個曾經在1979年推翻國王、并占領美國大使館的革命政權。伊朗經濟受益于新的石油發現以及國際市場上油價高位。政府已經采取措施,縮小貧富差距,并糾正在土地改革等國王統治遺跡中的腐敗現象。

  政府逐漸緩和其在輸出伊斯蘭革命方面的口號,并于基地組織保持距離。伊朗政府一直在逐步增強其核能力。目前伊朗政府已經掌握濃縮鈾的生產技術,并有可能制成原子彈。美國政府、以色列政府、聯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向伊朗政府直接施壓,力圖預先阻止伊朗的核武器計劃。伊朗政府堅持認為,它的計劃完全是和平性質的。伊朗政府的支持者質問,為何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可以擁有核武器,而伊朗卻不可以。

  伊朗民眾的政治參與在地方和省級層面逐漸增強,而麥吉利斯(伊朗議會)盡管無法決定卻能夠討論伊朗的政策。16歲以上的伊朗男女均擁有選舉權。盡管許多伊朗人希望神話民主改革和增加個人自由,但是對伊斯蘭共和國的支持卻根深蒂固。

  作者:天風石化 張樨樨

  文章來源:樨樨和她的油氣小伙伴

責任編輯:張瑤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