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基金十大事件 個人養老基金開售,公募REITs受追捧,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吸金,16條意見、薪酬指引發布

盤點2022基金十大事件 個人養老基金開售,公募REITs受追捧,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吸金,16條意見、薪酬指引發布
2022年12月29日 13:36 新浪基金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在行將告別2022年之際,回看這一年時間長河的水面,總會有一些耀眼的“光斑”躍入眼簾。在熱點頻出的基金行業,涌現出哪些關鍵詞,來記錄全年的市場表現?

  個人養老金基金正式開售

  今年11月28日起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正式開放申購。129只公募基金產品入圍,投資者每年有1.2萬元的額度參與個人養老金相關產品的投資,并可享受稅延和產品費率的優惠。

  個人養老金作為我國養老的第三支柱,成為社會老齡化趨勢下個人生命周期財產規劃的重要保障。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推出,也成為公募行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為個人養老提供更適配的理財產品的同時,也成為資本市場真正的長期資金的源泉。

  公募REITs受萬億資金追捧,加快覆蓋更多基礎設施領域

  截至今年12月18日,共有基礎設施REITs產品24只獲批,已上市23只,募集資金超過780億元,總市值約840億元,整體較首發上漲約20%,項目涵蓋收費公路、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倉儲物流、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資產類型,募集資金重點用于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民生等補短板領域,回收資金帶動投資的新項目總投資額超過4200億元,形成了良好示范效應。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就表示,進一步擴大REITs試點范圍,盡快覆蓋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打造REITs市場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板塊,研究推動試點范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產等領域。

  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逆勢大吸金

  2022年股市震蕩,固收類產品吸金。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成為難得的逆勢大賣的品種。自去年12月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成立以來,該類基金產品持續“引爆”基金發行市場。包括廣發、平安、國泰、嘉實、匯添富、招商、工銀瑞信在內7家基金公司旗下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均實現百億募集規模,部分基金更是一日售罄并開啟比例配售,華夏、建信、景順長城旗下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募集金額也逼近百億上限。

  該類產品主要跟蹤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將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該指數的成份券及備選成份券。投資標的不同,讓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具備了期限短、流動性好、風險較低等特征。

  截至12月2日,已“滿周歲”的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產品表現穩健,成立至今回報率在1.8%-2.47%不等,并且每個季度都實現了正收益。

  證監會發文加快推進公募行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強調了:加強投資者利益保護、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弱化規模排名、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嚴肅處理虛假承諾等。《意見》出臺的四大類16項具體舉措,吹響公募基金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號角。

  中基協發布基金公司薪酬指引

  6月1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對薪酬結構、薪酬支付、績效考核、薪酬內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引》提出,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應當遵循四大基本原則:一是以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優先和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二是既能有效激勵從業人員,建立高質量人才隊伍,又有利于防范風險和提高合規水平。三是平衡員工、經理層、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能力。四是符合我國國情、政策導向和基金業發展實際。

  《指引》不直接干預基金管理公司的薪酬水平,但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合理確定和適時調整不同崗位的基本薪酬標準和薪酬結構。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基金公司應在2022年12月20日前對現有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進行調整和完善。根據《指引》,績效薪酬的遞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遞延支付速度應當不快于等分比例。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于40%,績效考核指標應體現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情況。

  香港與內地ETF互聯互通交易機制啟動

  內地與香港市場ETF互聯互通(ETF通)于2022年7月4日正式啟動,目前,首批納入ETF通的產品有87只,包括北向83只和南向4只。滬股通ETF有53只,包括上證50ETF、金融ETF、紅利ETF等;深股通ETF共30只,覆蓋創業板ETF、滬深300ETF等核心寬基產品,以及生物科技ETF、芯片ETF、碳中和ETF等代表性行業主題產品。港股通ETF共4只,包括盈富基金等股票ETF。

  公募基金總數量突破1萬只,管理規模突破27萬億元

  12月1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8.34萬億元。

  其中,公募基金規模最大,三季度末為26.59萬億元;其次是私募基金規模,達到19.99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規模7.90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資管計劃規模5.48萬億元。

  同時,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為10263只,混合基金占比最多,基金數量為4447只,資產凈值達到4.85萬億元;股票基金數量為1957只,資產凈值達到2.31萬億元;債券基金數量為2043只,資產凈值達到5.19萬億元。

  基金公司掀起“自購潮”

  今年A股市場震蕩,基金公司掀起多輪自購潮。1月底3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合計金額超過18億。3月睿遠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又發起自購,累計自購金額超過6億。進入10月,15家公募基金自購14.9億,3家券商資管自購2.2億,總規模超過17億。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的累計自購規模已經超過68億。

  基金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在市場底部自購,有助于提振市場的信心。不過投資者信心的真正恢復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等待經濟真正走出谷底。

  明星基金經理折戟,冠軍基小而美

  全年市場震蕩,風格切換激烈,很多明星基金經理折戟,產品虧20%的大有人在。相對于“冠軍基”53%的收益,全市場平均收益率-10.96%,只有三成基金實現正收益。

  今年奪冠的有萬家基金黃海、招商基金朱紅裕、金元順安基金繆瑋彬等,產品管理規模在20億元左右,有靠煤炭股完成逆襲的,有憑精選消費股取勝的,也有靠持倉極度分散的量化策略實現高收益的。

  2019年,99%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為22.41%,各類基金平均收益率全線飄紅;2020年,正收益比例高達96.82%,平均收益率為26.73%,實現業績翻倍的權益基金達到89只;2021年,雖比前兩年明顯遜色,平均收益率僅7.20%,但也有超過八成基金實現正收益。這三年都走出了“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基金經理、高管繼續掀離職潮

  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來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達到318位,涉及129家基金公司,這一數據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實際上,基金經理離職潮的出現與市場周期有關。從統計數據來看,離職人數的增長往出現在牛市行情之后,比如2007年~2008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21年以來的這三個市場上漲階段收尾后,伴隨賺錢效應的淡化都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基金經理離職潮。

  易方達基金經理韓閱川、華安基金張亮、工銀瑞信基金袁芳、易方達基金林森、農銀匯理基金趙詣、中歐基金周應波等都已離職。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常靖蕾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
  • 01-10 英方軟件 688435 --
  • 01-10 福斯達 603173 --
  • 01-09 九州一軌 688485 --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