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撤創紀錄!知名私募上演漲幅“歸零”,去年百億冠軍也在其中
來源: 資事堂
2021年一季度的市場表現,仿佛讓人感慨回到2018年?
當年,A股市場悲觀情緒密布,“殺估值”貫穿全年,但最終醞釀了成長股行情啟動前的“指數底”。
近兩周,市場連續調整,圍繞抱團股的資金逐漸散開,私募基金凈值也隨之回撤。
部分老牌機構的基金凈值回撤幅度,直追2018年的“下探紀錄”,更有機構的凈值至今無法超越2015年(未考慮提成、管理費率等等影響因素)……
部分私募產品“返老還童”的背后,是一場“殺跌”的延續,還是一次指數底的逼近?
01 情景一:剛登頂百億冠軍,回撤24.66%
上海石鋒資產在2020年大放異彩,成為了私募圈的“頂流”——年度回報超110%,登頂百億私募冠軍。
這家2015年成立的私募,創始人合伙人崔紅建曾任職平安資管,另一位合伙人郭峰曾任職于雷曼兄弟、法國里昂證券,還曾在華富基金和東海證券買方工作。
過去一年石鋒資產成為了發行渠道的香餑餑,隨著業績扶搖直上,管理規模不僅進軍百億陣營,更快速滾雪球,2021年初發行三年封閉期基金,整個資產規模達到300億元左右。
然而,2月下旬以來,石鋒資產的旗艦產品開始“挑戰”2018年的回撤水平。
據私募排排網,該機構的旗艦產品“石鋒資產重劍一號”,在2月26日出現22.66%的大幅回撤。(但未知其是否考慮分成、分紅等因素)
同樣的數據來源可以看出,這只基金歷史最大回撤出現于2018年12月21日,回撤值為25.32%。
今年的回撤已經逼近2018年下半年了。
需要說明的是,基金凈值回撤指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賬戶凈值由最高值向后推移,直到凈值回落到最低值時期間凈值減少的幅度,但這和長期投資者最終收益率是不一致的,后者取決于投資者的買賣時間。
以私募排排網的凈值統計看,若有投資者在年內2月19日買入,則其至今的持有體驗會比較“差”。
假設購買日期為2月19日,當時基金單位凈值為5.4142,等到了2月26日收盤,基金凈值萎縮至4.0793,一周時間虧了約24.6%左右。(以單位凈值變動測算)
如果是2020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申購該基金,截至2月26日,今年內收益為-6%上下,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是正收益,為2.41%,也是跑輸的。
當然,由于石峰資產近年批量發行長鎖定期基金,所以它旗下私募產品的這類浮虧是否會真正兌現還有待考察。
02 情景二:昔日百億私募,再遇波折
2015年牛市巔峰期,和聚投資一度是百億私募明星,但此后凈值大幅回落后,規模也有所縮減。直至近年牛市啟動,它的規模才再度向上飆升。
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股票私募,主流產品是多頭策略基金、定增與大宗策略基金。
該機構投資陣容也十分強大,創始人李澤剛曾是老資格的公募基金人,2002年就加入了泰達荷銀基金(后改名為泰達宏利基金),別號“小李飛刀”。
奔私一段時間后,他還拉來了賣方“周期股研究大佬”——于軍。于軍曾任中信證券首席交通運輸分析師、 首席策略師 ,中信證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等,職務相當輝煌。
但2015年成為這家私募的轉折點,受當時市場影響,和聚的部分產品與其他許多私募產品一樣凈值大幅回撤,疊加2016年再融資政策收緊,整個資產管理規模縮水。
更為特殊的是,2017年A股“漂亮50”藍籌白馬行情,2019年-2020年的成長股行情,和聚投資的表現并不突出。
以2009年7月成立的“中信信托-和聚1期”為例。
據私募排排網,截至今年2月26日,上述基金凈值仍未刷新2015年的凈值高點,這意味著如果2015年買入的投資者,持有至今仍無法解套。
但近期A股連續調整,這家公司出現了一個新情況。
今年2月5日——整個市場仍在大漲之時,該基金凈值從去年7月10日回撤超過30%,到了2月26日凈值回撤為24%。
如果這些數據確實可靠,則和聚的產品與上文提及的石鋒的產品截然不同:市場還未大面積調整之時,和聚的產品就“先行調整”。
相比之下,2015年最大的回撤是40.95%,出現于當年9月2日。
除此之外,中信信托-和聚鼎寶1期(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中信-和聚鼎寶2期管理型風險緩沖(成立于2013-08-14),截至2月26日,凈值回撤超30%。
當然,這些回撤值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為外界所知。
03 情景三:“價值旗手”但斌陷入回撤
百億私募東方港灣但斌一直在社交媒體,宣傳價值投資、逆向投資的理念。
2月底市場大跌之時,他再次對外發聲:貪婪時候恐懼,恐懼時候貪婪,逆向投資。投資最難的就是克服人性的弱點,你哪里有弱點,它就在那里等著你、攻擊你!一般的投資還算了,對基金經理還要強調回撤的保護,對私募基金基金還有預警線和清盤線的緊箍咒,專業投資其實更難!
據私募排排網,但斌在2019年10月成立的產品“大得東方港灣一號”,在2月26日創下產品成立以來最大回撤,為15.02%,年內投資虧損8.87%。
另據私募排排的倉位數據調查,但斌的行業配置則相對均衡,但食品飲料是其持倉比例最高的行業。
面對如此回撤,但斌究竟如何操作,會成為未來的看點之一。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楊紅卜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