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晉信基金:估值探底+政策托底 A股靜待東風起

匯豐晉信基金:估值探底+政策托底 A股靜待東風起
2018年09月07日 15:53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來源:匯豐晉信基金

  8月國內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8年8月,A股市場萎靡不振,兩市成交創熔斷以來新低。8月由于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升級而出現大幅回調,上證月中一度跌破2700點。主要寬基指數中,上證50跌幅相對較小,下跌2.78%。上證綜指下跌5.25%,中小板指下跌7.99%,創業板指下跌8.07%。

  從行業的漲跌幅來看,8月份大部分板塊呈下跌趨勢,消費相關行業損失最為嚴重,其中家電、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板塊領跌,分別下跌12.13%、10.84%、10.59%。而僅有石油石化為正收益,上漲0.47%。

  表1:8月A股主要指數表現

  數據來源:Wind,匯豐晉信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8年9月4日

  主要宏觀數據簡評

  統計局PMI走升及財新PMI三連陰,上行動能趨緩

  8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較7月微幅回升0.1個百分點,指向制造業景氣略回暖,主要貢獻來自生產邊際改善、供應商配送時間縮短,但8月PMI仍低于上半年均值,也低于去年同期,表明改善幅度較為有限。

  主要分項中,需求繼續下滑,生產、價格反彈,庫存繼續惡化。8月新訂單指數繼續回落至52.2%,新出口訂單指數創6個月新低至49.4%,指向內需依然偏弱,而在貿易摩擦影響下,外需繼續走弱。8月生產指數有所反彈至53.3%,雖有季節性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并且與8月發電耗煤增速轉負趨勢不符。分規???,大型企業PMI回落,中、小型企業PMI回升。7月社融增速繼續回落,8月PMI新訂單繼續下滑,意味著從需求看,后續經濟依然承壓。

  總體看,8月制造業PMI邊際回升,但仍相對較弱。生產指數的同比回落與8月發電耗煤走弱一致,環比邊際回升尚不改下行趨勢。小企業PMI的邊際改善或是短期的積極因素。需求分項走弱疊加生產指數邊際回升,或成為庫存短期回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認為生產和庫存回升的持續性或存疑。價格方面,盡管原油、鋼鐵等價格的短期回升對PMI價格分項產生了拉動作用,考慮到CRB指數下行、消費出口繼續回落、積極財政下基建弱修復而非大反彈的判斷,認為本輪價格PMI上行的動力或相對較弱,短期通脹超預期上行的風險不大。

  8月財新制造業PMI錄得50.6,低于7月0.2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小幅下跌,為2017年7月以來新低,但仍處于擴張區間。

  8月中國制造業產出繼續擴張,增速為年初以來最高。但需求疲軟,新訂單指數創15個月新低,這與外需減少有關。新出口訂單指數雖略有上升,但已連續五個月處于收縮區間,部分廠商反映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導致外需較為疲弱。

  圖1:統計局PMI上漲至51.3

  數據來源: Wind ,截至2018年9月4日

  季節性因素拉升CPI,PPI受商品價格影響拖累

  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前值1.9%;CPI環比0.3%,前值-0.1%,為今年以來除2月外最大環比漲幅。

  分類來看,7月食品價格結束此前連續4個月的下滑趨勢,豬肉和鮮菜價格上漲為主要拉動,合計帶動CPI上漲0.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在供應持續偏弱影響下,延續5月以來的反彈趨勢,環比上漲2.9%。7月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主要是暑期旅游、娛樂、教育等需求增加,帶動相關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

  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4.6%,前值4.7%;環比上漲0.1%,前值0.3%。

  分項環比來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較上月下滑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7月為大宗商品市場傳統淡季,疊加貿易摩擦升級,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升溫,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走低。同比來看,PPI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連續回升,主要原因是中游加工業出廠價格增速明顯下行,抵銷了上、下游行業價格增速上行的影響。其中,生產資料 PPI 上漲 6.0%,漲幅比上月回落 0.1 個百分點;生活資料PPI 上漲 0.6%,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圖2:CPI同比上漲2.1%

  數據來源: Wind, 截至2018年9月4日

  9月A股市場展望

  1、A股估值探底

  8月初指數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而出現大幅回調,指數一路下探至2700點附近,中旬再度回調并下探本輪新低至2653點,隨后有所修復,但成交持續縮量,且整個市場存量資金維持中性偏流出的趨勢,顯示股市依然處于磨底狀態。

  目前市場估值分布進一步的擠壓,10到15倍市盈率(PE)區間個股的占比首次超過17%,峰度已經明顯高于2012年的底部,隨估值底信號愈發明顯,預計未來市場下行空間收窄。

  2、政策穩步托底

  首先,貨幣政策在穩經濟的概念下,7月份去杠桿節奏上微調,即使近期結果顯示社融規模仍在影子銀行的收縮下跟著反應下降,但在穩貨幣及寬信用的政策發力下,人民幣貸款的增量卻有看到提升,債務表外轉表內顯現初步成果,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在不斷加強。預測接下來新增社融增速基本可企穩,全年有望達到16.5萬億。

  其次,政策止穩人民幣,減緩流動性風險擔憂,從8月6日提高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至20%,墊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至8月24日重啟逆周期因子,對沖“羊群效應”的過度反應影響,隨后人民幣貶勢趨穩。

  前期政策托底步伐穩定,預計后續整體政策態度續偏積極,管理層改革開放力度也將加大,疊加積極財政政策,包含減稅降費、基建補短板等,也有望在下半年逐步發力,為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3、中美貿易摩擦擴大風險

  截至目前,美國對中國出口500億美元清單加征關稅以全部落地,過去測算對中國GDP影響僅約0.1%,接續的2000億加征關稅清單是否于9月實施將是短期關注的風險點。

  此前測算,若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計劃實施,對中國GDP的拖累將在未來12個月內增至0.3-0.5%。

  不過如果貿易戰升級,預計中國政府也將調整國內政策,來對沖美國加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4、中報業績略微回升

  8月底A股中報業績已全部公布完成,A股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較一季度略微抬升,即使二季度市場內外風險加劇,包含中美貿易戰、流動性趨緊、人民幣貶值,但凈利累計同比達14.1%,較一季度同比增速回升0.7個百分點。

  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因素或將持續壓抑業績表現,但在今年經濟增長6.6%的預估下,后續下調幅度或將收窄。其次,供給側改革為代表的供給結構調整,以及消費升級的需求結構調整,加速了產業之間和內部的優勝劣汰,有利于行業集中向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龍頭業績增速相較整體行業增速明顯較高,即使下半年業績增速下行壓力持續,但其較高的業績確定性或能一定程度支撐其股價表現。

  5、估值底及政策底

  市場有望逐步企穩

  從9月份市場環境來看,大盤整體走勢依然趨弱,但連續調整之后,隨著量能的逐步縮量,存在技術性修復機會。

  整體來看,雖然仍面臨貿易摩擦影響,但隨著政策面的持續發力、匯率逐步走穩、上市公司業績的穩步增長以及目前相對合理的估值水平,市場下行空間相對有限,存在技術性修復機會。后續隨著風險因素逐漸釋放,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疊加政策效果的實質顯現,或將帶動股市回升。

  債市方面回顧

  8月債市收益率普遍上行,2-5年期上行幅度較大。具體來看,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但出現短期小幅擾動,債市短端低位回升;長端多空因素交織,經濟數據整體偏弱、中美繼續加征關稅,但通脹預期升溫、寬信用政策對利率債偏空,債市長端震蕩中小幅上行。

  三個方面來看

  資金面

  8月上旬流動性延續寬松利好債市短端;月中下旬資金面小幅擾動,債市短端收益率低位回升。

  基本面

  首先,8月發布的經濟數據大部分延續弱勢。7月工業利潤增速、社消零售、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均回落,工業增加值增速持平低位,新增社融規模同比小幅減少、表外融資存量減少;但7月進出口數據與通脹數據好于預期,一度令債市長端小幅承壓。其次,中美繼續互加關稅,避險情緒對債市長端仍有帶動。再次,通脹預期升溫,7月通脹小幅上行,疊加受益于7月初定向降準釋放7000億資金,貨幣寬松程度進一步加碼,貨幣市場利率大幅下降,國庫定存招標利率較上次大幅下行103個基點。

  政策面

  政策延續“寬信用+寬財政+穩貨幣”方向,且多以松信貸、寬財政、松非標的形式推進,鼓勵實體融資和基建投資。

  截至8月末,國債收益率普遍小幅上行0.41-21.49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9.39個基點報3.5751%;國開債收益率普遍上行4.77 -12.96個基點,10年期國開債上行8.55個基點報4.1857%;非國開債普遍上行7.2 -17.21個基點。

  展望9月

  長端利率可能繼續震蕩行情:

  確定性利空

  地方債供給壓力大。9月地方債發行可能超過7、8月,不僅給資金面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稀釋了二級市場的配置力量。

  不確定性利空

  基建企穩、通脹上行。8月建筑業 PMI的勞動力需求和市場預期指數較為強勁,可能對應著基建投資的企穩。8月CPI同比也可能繼續上行,可能攀升至2.3%左右,催化通脹預期進一步升溫。但這些利空因素中,地方債和通脹均為暫時性因素,而非趨勢因素。而且考慮到宏觀經濟維持偏弱的可能性較大(畢竟僅依靠基建投資可能不足以對沖下行壓力),以及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我們認為債券市場不會出現顯著調整。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陶然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