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A股市場連續下行,不少權益類產品表現不盡人意,而超額收益相對穩定的量化基金成為市場布局的熱點。公募量化基金規模超過千億,其中主動量化產品成為主流。在近年市場風格更加注重公司經營質量和業績的情況下,基本面量化投資正在興起。細數國內耕耘在量化投資領域的優秀基金經理,景順長城量化團隊領軍人物黎海威便是基本面量化的代表人物。黎海威有十五年的海內外投資經驗,在業界有“深諳A股的海歸量化高手”之稱。
新浪財經近期對話黎海威,他表示,A股市場的有效性與成熟性仍在發展培育當中,市場機構化的進程剛剛開始,基于基本面的主動量化投資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里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當前市場時點上看,估值已經相當有吸引力,處于一個“磨底”的過程,看好未來6-12個月行情。
量化投資是通過模型、大數據的方式來呈現投資流程、風險收益特征等海量信息的一種投資手段,雖然在表現方式上與傳統的主動性投資有所不同,但在大方向、大原理方面兩者是一致的。除了傳統投資中關注的市凈率、市盈率等信息外,量化基金也十分關注企業本身的運營質量、行業地位、成長潛力、大股東的情況等因素,與傳統投資有很多的交叉之處。
他還表示,基本面量化空間大。雖然短期之內政策對股票風格會有影響,但對于黎海威來說,他相信長期A股還是得靠基本面,那些質地比較好的公司更值得投資者信任。當然每個做量化投資的人,可能對“質地比較好的公司”,在定義上可能會有一些小的區別,這取決于個人的比較優勢。
采訪實錄如下:
量化投資通過模型來挑選股票 在長期經驗積累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變
新浪財經:年輕人可能都知道有唱歌的“量販”,那么量化叫什么?很多人沒有概念。首先,我們與大家說一下量化投資是什么,它和傳統的投資有什么樣的區別?
黎海威:量化投資,對我們來講,它就是一種傳統主動投資的延伸。顧名思義,量化投資肯定是要借助各種各樣的量化手段來實現,比如通過模型、數據,它呈現出來的投資流程和風險收益特征,與傳統的主動性投資,包括我們個人挑選股票等,會有一些區別。但在大的原理、方向來說還是比較一致的。比如,量化投資的很多投資理念,就是從傳統的主動型投資里面抽象出來的。當然,我們是用模型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我們講到的價值投資,大家看市凈率、市盈率、市銷比,也包括現金流、股息率,這些也都是量化投資著重點之一。除此之外我們也比較關注企業本身的運營質量,包括存貨管理、應收賬款,也包括本身的財務杠桿和在行業的龍頭地位、成長潛力,以及大股東的情況等等,所有的這些信息我們都可以用量化模型體現。
量化投資和傳統投資當然也有不同之處,我們不會主動去挑個股,更多的是通過模型來挑選股票。我們的風險收益特征來說就會有一些不一樣,我們持倉一般比較分散,100到200支股票。超額收益來說也相對穩定一些,信息比率比較高,月勝率也比較高一些。更多像長跑運動員,希望能夠長線產生價值。短線的波動等會控制得比較低一些。這也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長期獲利,而非短期的投機操作。
新浪財經:中國市場上有背景相似的量化投資人員,富國基金李笑薇、華泰柏瑞基金田漢卿,你們三位都是從海外頂尖量化公司(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回到國內,擔任國內公募基金量化部的總監。你們如何做模型的本土化應用?
黎海威:以前我們三個人同事,在一個團隊里面共同研究中國A股市場。在從事A股的投研工作之前,我們在新興市場團隊里面,剛開始是做香港、新加坡、臺灣、韓國及全球其它新興市場,比如像巴西、俄羅斯,很多地方和A股的發展階段還是有些類似、有些共通點。在此基礎上,肯定有很多的經驗可以慢慢被應用到中國國內A股市場來。我們的很多投資經驗,其實是在不斷研發的過程當中逐漸的本土化。
總體來說,投資畢竟是投資,所以在整個的框架來說還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當然,具體到A股特有的一些現象,包括監管制度、中國會計報表準則,中國投資者的結構與海外市場還是有些區別。我們會在長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適應、改變。
個人比較優勢對“質地比較好的公司”定義 不斷微調模型
新浪財經:從您管理的產品業績數據上看,超額收益非常明顯,要保持穩定持續的超額收益,這里邊的核心原因是什么?秘訣在哪里?是否可以和大家透露一下?
黎海威:我簡述一下我們的投資流程。A股3000支股票,我們用一系列的標準篩除了一些市值很小、流動性比較差、交易起來比較困難的股票,剩下的投資池大概是1800到2000支股票,覆蓋了主要的指數,包括了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MSCI等等指數。我們會盡量找到有普遍性規律的,在各行業板塊,包括大中小盤、財務杠桿低或者財務杠桿高,價值或成長股里面,都普遍使用的規律來進行選股。這個過程中,由于大盤股、小盤股的機構化程度不一樣,有些指標在大盤股表現會好一些,另外一些可能小盤股表現會好一些。在模型的各緯度上我們會有一些小的調整,但總的邏輯框架來說是不變的。
也就是長期來說,還是相信質地比較好的公司,能給股東帶來分紅,帶來成長的公司,能夠跑贏那些質地比較差的公司,當然每個做量化投資的人,可能對“質地比較好的公司”,在定義上可能會有一些區別,這取決于個人的比較優勢。
市場信息等不斷動態變化 持續研發對模型權重進行漸進的調整
新浪財經:近幾年保持了穩定了超額收益意味著您的模型前期跑得都不錯。那您覺得您的量化模型在未來幾年會有怎樣的挑戰?
黎海威:市場是動態變化的。雖然我們前期差不多5年都有比較穩定、不錯的收益。我們會努力,但也沒有絕對的把握每年或者每個季度都可以跑贏市場。投資最吸引人之處就在于其不確定性。而目前中國的主動量化投資規模還非常小,未來空間還非常大。在國外,量化主動投資在其發展到鼎盛時期時,主動這塊的資產管理規模,可能占總體的25%到30%,中國現在也就是1%左右。短期,我們對策略容量并不是很擔心。我們本身換手很低,平均持倉是4到6個月,目前的規模,包括在未來,即使這個規模再翻一倍甚至更多的時候,我對它的策略表現仍然有比較強的信心。
新浪財經:您剛才也提到市場是動態變化的,您的模型會怎么適應這個動態變化,如果模型要發生變化,會基于幾方面的因素來考慮調整模型?
黎海威:市場在不斷動態變化,包括信息也不斷的變化,宏觀經濟的情況不斷的變化,競爭態勢、投資者結構都在動態變化。為了適應這樣的動態變化,我們是在持續做研發的。我們可能會量化有1.0版本、2.0版本,就像大家買蘋果手機也都會不斷的升級,我們也會不斷的研發,讓模型每年都有一部分的升級。A股畢竟是新興市場,比如我每年做幾十個研究項目,成果的轉化率其實比在美國市場或者是其它新興市場要高一些。假設我每年有5個因子或者是5個項目可以開花結果、表現不錯,一般情況下我會和現有的模型有一個對比,是現有模型更好?還是新的會對其有一定的彌補?如果有比較強的互補性,我會適當的進行一些調整,包括樣本內、樣本外的跟蹤比較,然后逐漸的加入到模型當中,這是對模型不斷的迭代、改進。即使沒有研發,每年的行情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2017年價值股跑得比較好,2018年的價值股相對來說就沒有2017年那么亮眼。這樣的情況下,對模型會有一個動態調整。
當然,我們是一個比較長線、基本面的投資方式,或者叫量化的基本面多因子的投資方式。我們會根據宏觀局勢的變化,對模型的權重有一個動態的調整,但是我們的調整還是基于未來6到12個月的判斷,并不是非常短期1到2個月的判斷。所以,我們的調整也是比較漸進的、隨著趨勢進行的一個調整。這樣會讓我們的模型能夠保持比較強的生命力,隨著時局的變化能夠進行一些調整。希望這樣做可以讓我們的業績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
今年兩大因素致市場調整較劇烈 比較看好未來6到12個月的行情
新浪財經:今年市場調整幅度比較大。去年整個量化的收益產品確實不錯,今年不可避免,由于系統性風險的存在有所調整。請您分析一下這個市場的調整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的?
黎海威:對量化投資來說,我們更多強調這是工具化的投資。把握市場趨勢不確定性太高,所以我們做好分內的,選出相對比較好的公司。這個“相對好的公司”,能夠長線來說比大勢跑得好一些,也就是說在市場好的時候它可以漲得多一些,市場差的時候它可以少跌一些,這就是我們所謂超額收益的概念。
市場來看,今年主要有這樣的兩件事:一是去杠桿,二是中美貿易沖突。這兩件事,比市場普遍預期來得更猛烈一些。因為年初的時候我們沒有預料到這些問題,所以風險偏好降得比較快。我們看到A股的調整,也比大家想的要劇烈一些。所以今年有階段性的調整,包括消費類、食品飲料,整體表現不如去年。隨著整個經濟情況越來越明了,市場逐漸會進入震蕩,甚至是階段性反彈的狀態。在反復模擬的過程中,現在的估值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當然,我們需要一系列的觸發因素,才可以讓整個市場企穩,能夠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上去。但不管怎么樣,我們對于超額收益,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當然,由于整個市場的波動幅度在加大,這個行情里面,雖然我們的超額收益非常有把握,但是對絕對收益的把握性可能沒有去年那么穩。這種時候,需要大家更有一些耐心,通過定投或者其它的方式,讓你的持倉成本逐漸降低。一旦市場企穩、起來的時候,能夠收獲相對比較好的收益階段。
新浪財經:下半年或者接下來的行情如何走?剛才說到了估值上確實很有吸引力。最近,這波殺跌很大程度在情緒上也有影響,有些恐慌。下半年哪些因素可以考慮布局?
黎海威:我覺得現在的估值,應該比2016年年初熔斷的時候更有吸引力。每年的經濟、股票市場都是有成長性的,現在的估值和當年2000點差不多,或者更有吸引力一些。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那是2012年。當然,2013、2014年有一波牛市起來了。短線來看,我不知道市場是不是在完全的底部,但我覺得左側的機會在出現,或者說是一個“磨底”的過程。最近大家看得到,是一個縮量下跌的過程。整體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來說相對比較平淡。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監管逐漸放開外資進來的門檻,包括QFII、RQFII相關的情況。所以邊際來講,每次大跌會發現陸港通北上資金進來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對外資來講,對現在的估值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整體來講,我們對未來6到12個月的行情還是比較看好的。當然,短線來講,最近的波動還是在上來。
個人簡介:
黎海威,經濟學碩士,CFA。曾擔任美國穆迪KMV公司研究員,美國貝萊德集團(原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主動股票部副總裁,香港海通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海通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總監。2012年加入景順長城,現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量化及指數投資總監。具有15年海內外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驗。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