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胡立峰:機構成為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

銀河證券胡立峰:機構成為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
2018年04月24日 18:24 新浪基金綜合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礪奮進二十年,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產品和基金人物,他們為投資者奉獻了長期超額收益。致此公募20年之際,新浪財經特推出“致敬公募20年:評選行業領軍者活動” 詳情見>>致敬公募20年:評選行業領軍者[快來投票吧] 更多精彩>>公募20年:牢記使命 揚帆資管新時代

  來源: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今天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2004-2017年公募基金持有人結構統計報告》,從數據的角度對我國公募基金持有人結構做了統計匯總,按照全部基金、剔除貨幣后基金、一級分類、管理人等維度進行詳細統計,通過基金慧APP這個“移動基金數據庫”提供更多精美的可視化圖表展示。在此就這次統計報告揭示的問題做幾點簡要評論,供參考。

  1、當前機構投資者是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一直以來公募基金主要是個人投資者所持有,這也符合公募基金發展的社會定位。但是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大量持有公募基金。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部公募基金口徑看,個人與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114351.17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市值57677.09億元,占比50.44%,機構投資者持有56674.08億元,占比49.56%,個人與機構各占一半。但是剔除貨幣基金后的公募基金口徑看,機構占比61.04%,個人占比38.96%,機構遠遠超過個人。分基金類型看,債券基金上機構持有比例91.33%,幾乎持有全部的債券基金。

  2、過去10年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市值減少9142億元。按持有的基金市值計算,從2007年12月3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過去10年,剔除貨幣基金后,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從27725.62億減少到18583.32億元,減少9142萬億元。也就是說,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QDII基金以及商品基金、黃金基金等不含貨幣的基金類型,個人投資者10年間持有市值下降了9142億元,接近1萬億元。為什么老百姓如此遠離公募基金,個中原因令人深思。老百姓才持有1.86萬億的非貨幣公募基金,這個數字和老百姓持有的股票市值、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相比,顯得比較低,更是沒法和房地產市值比較。

  3、過去10年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機構大量持有公募基金。機構持有基金市值金額(剔除貨幣)從2007年底的3919.83億元增長到2017年底的28102.74億元,占比從13.47%一路上升到目前的49.56%,剔除貨幣后上升到61.04%,已經成為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其中企業購買基金分紅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是機構占比上升的重要推動力量。

  4、基金努力賺錢但沒留下老百姓的錢。今年是公募基金發展20年,尤其過去10年,公募基金發展不可謂不努力,公募基金20年利潤合計2.23萬億元,不是沒有賺錢,而是也賺了很多錢,但個人投資者不管是存量資金還是增量資金并沒有投入公募基金多少。這現象令人震驚,原因頗為復雜,后續我們將對公募的個人投資者“困境”做進一步深度剖析。

  5、困境推動變革。公募基金剔除貨幣基金后面臨的發展困境如何解決呢?個人建議公募基金有必要來一場徹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個人商業養老的遞延稅收政策,按照公募基金與第三支柱融合發展思路,落實賬戶制,遞延個人所得稅,吸引老百姓資金流入并長期持有,在長期持有基金的基礎上,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長期資金并優化老百姓的財富管理構成。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