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央結算公司統計監測部
◇ 本文原載《債券》2024年12月刊
摘 要
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行業底層建構和關鍵節點,在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的背景下,必然演化出匯聚金融數據資源、以數據驅動金融生產力提升和生產關系變革等關鍵功能。本文結合國內外實踐探索,嘗試提出“十五五”期間金融基礎設施在監管支持、市場服務、價值挖掘、規則制定、變革引領、形態蛻變等方面的職責使命,為金融基礎設施提升數據工作質效提出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夯實數據應用基礎、提升創新研發能力三方面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
數字金融 數據要素 金融基礎設施 “十五五”規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十四五”期間,《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作為頂層設計頒布,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金融數據如何發揮要素價值備受關注。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行業的底層建構和關鍵節點,應順應數字經濟大潮,從市場樞紐向數據中樞延伸和嬗變,深挖金融數據要素價值,激活金融數據要素活力,布局“十五五”數字工作規劃,助力數字強國建設。
數據在數字金融中的要素價值
數據要素指根據特定生產需求匯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計算機數據及其衍生形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數據要素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核心特征(Mahanti R,2021),同時具有可再生性、非稀缺性、非均質性、無形性、集合使用價值更高等經濟屬性(Azcoitia S A等,2022),還因包含個人信息與成本投入而具有人格權與財產權等法律屬性(王利明,2022)。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創造與實現過程被視為從原始數據到數據產品的整體耦合過程。數據要素具有強協同性,能夠賦能其他生產要素,提高企業生產與管理效率。
金融行業屬于數據密集行業,是數據資源的“富礦”。金融數據能夠為金融機構和行業提供深刻的市場洞察,優化決策流程,并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根據北京科技產業聯盟發布的《金融數據資產估值與交易研究》,金融數據價值涉及“投入價值”和“業務價值”兩方面。其中,投入價值是指為形成數據資產所投入的資源總和,包括數據收集、處理、存儲和維護等成本;業務價值則是指數據資產在實際業務中應用,通過支持業務流程、提高決策效率、增強客戶體驗等方式所創造收益的現值。
金融數據要素價值主要指其作為生產要素可以發揮的積極作用,即業務價值。在金融系統內部,金融數據的核心價值是驅動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在數字技術支持下,通過對金融數據的全方位大規模融合應用,實現風險管理實時化、決策支持智能化、資源配置精準化,滿足多層次實體經濟需求。這種數據驅動的資源配置方式,不僅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還有助于拓寬金融服務邊界,將金融資源更精準地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金融創新、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對實體經濟而言,金融數據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外溢價值。一方面,金融數據驅動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賦能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將金融數據進行遷移應用,可以幫助各行業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趨勢,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金融時代金融基礎設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重要功能
現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出現改變了金融體系原有的運行方式。基于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金融基礎設施在數字金融時代必然演化出匯聚金融市場數據資源、以數據驅動金融生產力提升和生產關系變革等關鍵功能。
(一)金融基礎設施發揮金融要素價值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
網絡效應又稱為網絡外部性,是指在一個網絡中參與人的增加可以增加網絡中總體參與人的福利。金融基礎設施具有明顯的網絡效應的特質,即市場成員在金融基礎設施中集中進行交易、清算和結算,增加了市場的總體流動性。規模效應是指更多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反而攤薄成本,產生較低的價格。金融基礎設施實現了對長期使用的、昂貴的信息技術、通信設備和法律監管框架的規模化集中服務,此外還通過證券交易結算、登記托管等業務集中提高市場效率,降低了市場成員的成本。
金融基礎設施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同樣適用于數據領域。由于數據具有集合使用價值更高的特征,市場數據在金融基礎設施聚集后,相比單一機構掌握的數據,具有更高的數據價值,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數據價值的發揮需要存儲、處理、加工等一系列基礎工作作為支撐,數據中心建設、網絡和算力建設、算法模型研發等構成了高昂的固定成本,金融基礎設施數據業務可以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帶來數字金融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二)促進金融數據向生產要素轉化的“成礦”功能
通過對金融數據的全面采集、高效整合和科學管理運作,金融基礎設施有效促進了金融數據從原始的信息記錄轉變為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產要素,形成了金融數據的“富礦”。
金融市場數據資源全納。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市場的“管道系統”,其強大的數據采集能力確保市場各個角落的信息都能被有效捕捉。通過全面的數據采集網絡,金融基礎設施不僅整合了來自銀行、證券、保險等多元化金融機構的數據,還納入了非金融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交易記錄,形成一個龐大、多樣且充滿活力的數據生態系統。這種全納性的數據收集,是數字金融時代不可或缺的數據基座。
金融數據要素價值全面提升。金融基礎設施不僅收集數據,更通過高效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提升數據價值,提供決策參考或者形成新型商業模式。通過這一過程,金融數據從原始的信息記錄轉變為具有高價值的生產要素。金融基礎設施還促進數據與資金、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數據的要素價值。
金融數據要素市場化提速。金融基礎設施承擔著對金融數據的統一管理職責。通過對數據的加工、儲存、確權、流通和治理,使數據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資產;通過破解數據資產成本核算、交易定價、產權保護等難題,推進了數據的要素化、市場化和價值化;通過構建健全的數據安全可信共享體系,為充分釋放金融數據要素價值提供支撐。
(三)以數據要素促進金融市場生產力提升的“驅動”功能
在傳統金融業務中植入數據基因,構建與現實空間全景融合的數字空間,并通過智能算法結果的回嵌應用實現數實孿生,可以實現產出效率的大幅提升(江小涓和靳景,2022)。金融基礎設施掌握完整、高質量的金融數據,在以數據破解行業難題、驅動效率提升和生產力提高中扮演關鍵角色。
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和市場功能提升。金融基礎設施通過對數據資源的全面采集、高效整合和深度挖掘,為破解市場信息不對稱、金融資源供需周期性失衡等行業難題提供了更加精準的資源配置支持。此外,通過構建精細化的風險模型,提前敏銳捕捉潛在風險點,增強金融系統的穩健性。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金融基礎設施通過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使金融資源能夠更有效地流向實體經濟中的關鍵領域,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數據驅動創新降低門檻,增加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金融服務可得性,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四)激發新型服務場景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功能
在數字金融時代,金融基礎設施通過業務場景、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三方融合,推動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引發了金融市場內生產關系的變革。
構建開放、公平的金融生態環境。隨著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通過數據共享和協同,市場參與者能夠平等、便捷地獲取所需的金融信息和服務,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公平的金融生態環境,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
推出海量場景,促進數實融合。金融基礎設施通過對新興技術和數據要素的應用可推出海量新型服務場景。例如,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包容性,通過整合多源信息提升供應鏈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通過優化跨境支付系統和應用數字貨幣提升跨境金融的安全與便利,等等。這些場景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催生全新業務形態與生產關系。數字技術的無盡鏈接能力和數據資源的低成本復制特征對市場主體間的合作關系和資源配置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進一步融合,金融基礎設施將繼續拓展功能邊界。特別是面對如分布式記賬(DLT)等具備顛覆潛力的新技術,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連接新舊金融范式的橋梁,推動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成為驅動市場生產關系“量變”轉向“質變”的關鍵力量。
金融基礎設施在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方面的實踐探索
(一)國際實踐
從國際證券業和金融基礎設施發展歷程來看,金融基礎設施業務模式變革強化了金融基礎設施數據集中優勢,成為金融數據服務和產品的重要提供者。
一是證券“無紙化”和金融基礎設施“一體化”趨勢,放大了金融基礎設施的數據集中優勢。歐清銀行和明訊銀行兩大國際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先后實現了證券交易記錄和文件的電子化;美國證券市場存管機構從1975年的7家整合為美國證券存管清算公司1家。“無紙化”和“一體化”趨勢不僅提高了金融市場效率,還通過數據與業務融合實現業務數據自然沉淀,并降低了數據分散化程度,極大地增強了金融基礎設施的數據集中優勢。
二是國際金融基礎設施成為金融數據服務和產品的重要提供者。面向市場監管,《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明確了金融基礎設施具有向有關管理部門提供數據的職責;歐盟《歐盟金融基礎設施法規》、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以及瑞士制定的世界首部《金融基礎設施法》均要求金融基礎設施為監管當局提供數據支持。面向客戶和金融機構,倫交所集團下屬子公司路孚特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信息商,其基于云計算等技術,推出歷史和實時高頻數據產品,并對客戶需求進行精確的數字化分析,滿足客戶個性化需要;明訊銀行結合業務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數據解決方案。
(二)國內實踐——以中央結算公司為例
中央結算公司作為我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通過不斷夯實金融數據資源基礎、持續探索金融數字產業化發展、支持行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支持數字金融發展、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中國樣本。
一是推進業務數字化,實現“黃金版本”數據集中沉淀。中央結算公司成立伊始,確立了透明、高效的“直接持有、一級托管”中央登記托管體系,對全流程業務持續進行數字化重塑改造。通過業務數字化,中央結算公司實現了對縱向穿透債券底層投資者、橫向貫通債券全生命周期業務的“黃金版本”數據的集中沉淀和統一管理,為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發展數據業務,探索金融數字產業化發展。自1999年編制發布中國第一條國債收益率曲線以來,中央結算公司不斷擴展數據應用范圍和內涵,在傳統估值業務基礎上,推出新會計準則解決方案、中債風險管理指標產品、中債可持續金融產品服務、中債DQ金融終端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服務,探索金融數據產業化發展道路。
三是挖掘數據價值,助力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中央結算公司不斷完善數據治理體系,充分利用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工具,構建服務監管、服務市場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以技術和數據賦能市場一線監測,助力提升監管數字化水平;為債券發行人提供招投標數據智能分析工具,針對客戶需求開發“我的統計”定制化數據產品,助力市場成員提高數據驅動的業務決策和資源配置能力。
“十五五”期間金融基礎設施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職責使命
“十五五”期間,金融基礎設施應積極探索“數據要素×金融基礎設施”落地,踐行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國家戰略規劃。
一是做數字化監管支持者。基于監管部門的明確規定和授權,金融基礎設施利用真實完整的“黃金版本”市場數據,向監管部門提供市場監測、風險預警和政策影響分析等數字化監管支持,助力宏觀政策的有效實施傳導和監管部門精細化管理,提升監管數智化水平,體現金融基礎設施的“政治性”。
二是做數據服務提供者。金融基礎設施按照監管授權和合規性原則提供數據服務,降低市場機構數據收集運用成本;針對客戶所需和市場短板打造數據產品,推動金融數據合規高效流轉應用,發揮在支撐市場運行、支持行業發展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體現金融基礎設施的“人民性”。
三是做深度數據價值挖掘者。金融基礎設施研發運用前沿算法模型,打通不同業務層級、不同業務板塊間的數據壁壘,持續彌合“數字鴻溝”,將“數據+技術”遷入并應用于金融業務環節和具體業務場景,挖掘金融數據的深度價值。
四是做數據規則制定者。金融基礎設施推動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探索破解金融數據產權、數據合規、數據資源定價等數據要素市場難題,致力于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增強我國在金融數據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五是做數字金融變革的引領者。金融基礎設施應深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布局先進高效的算力體系,加快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規范應用,探索運用邊緣計算和量子技術突破現有算力瓶頸,助推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六是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者。國家數據局《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建設廣泛互聯、資源集聚、生態繁榮、價值共創、治理有序的可信數據空間,金融基礎設施應在金融行業內主動建立共識規則、聯結多方主體,打造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行業生態,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積極擁抱DLT等顛覆性新技術,完成數字金融時代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模式蛻變。
金融基礎設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發展建議
“十五五”期間,我國將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為關鍵驅動,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相適應的金融體系。挖掘和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支持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金融基礎設施的職責使命,也代表了未來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金融基礎設施可從以下三方面提升數據工作質效。
(一)健全金融基礎設施數據治理體系
一是高標準開展數據治理頂層規劃。金融基礎設施應提高站位,在滿足自身業務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從行業數字化發展視角規劃數據治理體系,以促進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為主線,在戰略層面制定完善相關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把握數據工作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特征,面向未來加大對數據業務、數據人才的資源傾斜,促進數據賦能業務發展和市場創新。
二是全面筑牢數據安全屏障。金融業務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甚至個人信息,在金融數據使用和流轉過程中需統籌發展和安全,特別是對數據出境等數據流通重點場景,需嚴格落實數據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嚴防隱私泄露、數據濫用等風險。一方面應將數據安全管理嵌入業務流程和合規體系,明確職責劃分;另一方面利用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安全的事前授權、事中控制和事后審計,建立規則明晰、多方協同的數據流通安全治理體系。
(二)夯實金融基礎設施數據應用基礎
一是推進金融數據集成化、標準化和資產化。金融基礎設施可搭建統一的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內部數據自動化采集,以及內外部數據統一管理和高效調用;加快數據相關標準制定,打破“數據煙囪”,在內部建立健全數據標準執行的管理機制;全面梳理金融基礎設施數據資產,進行數據分級分類,針對金融基礎設施數據開展數據權屬研究,在此基礎上探索數據資產入表和價值評估。
二是打造數據質量閉環管理體系。金融基礎設施可從提高數據資產質量的角度出發,強化數據質量管理體系,針對不同類別、不同來源數據,從數據導入和錄入等生產源頭提高數據質量,完善核查校驗機制和數據應用全鏈條反饋溝通機制,通過明確的數據質量管控權責劃分,實現業務和數據“一盤棋”的全流程數據質量閉環管理體系。
(三)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數據業務創新研發能力
一是推動內外部數據融合創新。在內部數據基礎上,結合經濟指標數據、機構財務數據、市場輿情數據等多源外部數據,支持市場監管、風險防范、政策效果研判等監管數據產品研發,并結合市場成員自身數據和其他外部數據打造深度服務,支持市場成員決策效率提升。
二是以“業技數”融合推動數據創新。金融基礎設施可搭建數據實驗室等便利、安全、合規的數據創新實驗環境,組建包括技術、業務、數據人員在內的聯合研發團隊,構建市場調研、方案設計、系統研發、運營營銷一體化數據挖掘孵化機制。
參考文獻
[1] 北京科技產業聯盟. 金融數據資產估值與交易研究[R/OL]. [2024-02-29]. http://13115299.s21i.faiusr.com/61/1/ABUIABA9GAAglsnmrwYosODy6QE.pdf.
[2] 江小涓,靳景. 數字技術提升經濟效率:服務分工,產業協同和數實孿生[J]. 管理世界, 2022, 38(12).
[3] 唐彬.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與模式變革[J].中國金融,2024(23):41-43.
[4] 王利明.論數據權益:以“權利束”為視角[J]. 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 2022(11).
[5]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要素白皮書(2022)[R/OL]. [2023-03-20]. http://www.caict.ac.cn/english/research/whitepapers/202311/P020231103487266783845.pdf.
[6] Azcoitia S A, Laoutaris N.A Survey of Data Marketplaces and Their Business Models[J]. ACM SIGMOD Record,2022,51(3).
[7] Mahanti R.Data Governance and Data Management: Contextualizing Data Governance Drivers,Technologies, and Tools[M].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2021.
責任編輯:趙思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