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導讀: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好金融服務新機遇,著力提升金融高質量發展能力,促進形成西部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作者|嚴寶玉「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4年第19期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金融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取得豐碩成果,金融業自身也獲得了跨越式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黨中央作出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決定,賦予西部大開發戰略新的內涵和實踐要求。金融部門在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中,應主動融合對接、把握好金融服務新機遇,以高質量金融發展促進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進一步形成西部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貢獻金融力量。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內涵與金融服務新機遇
西部大開發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西部地區涵蓋十二個省份,占總國土面積超過七成,區域內低收入人口多、產業規模小,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1999年,國家啟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戰略實施初期,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極大地提高了工業化水平。黨的十九大以后,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的新思路。2019年,黨中央作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決定,標志著西部大開發進入新階段。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提出“六個堅持”,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決定,賦予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新的內涵和實踐要求,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
一是更加突出“創新”引領。早期的西部大開發更多依靠國家幫扶、對口支援等“輸血”模式,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強調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新業態新技術等方面的軟實力,通過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輸血”式開發向“造血”式發展轉變。二是更加突出“協調”發展。針對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地區內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政策更加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防止出現“木桶效應”。三是更加突出“綠色”可持續。西部地區生態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更加注重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加快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大美麗中國建設力度。四是更加突出“開放”通達。立足當前國際競爭新形勢,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更加注重內陸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從過去對外開放的先東后西、沿海為主,拓展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五是更加突出“共享”本質。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更加注重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提出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發展壯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進城市間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加強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孕育金融服務新機遇、新格局
結合西部地區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和發展方向,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正經歷四個方面轉換,為金融服務優化創新帶來新機遇。一是后發劣勢向后發優勢轉換。與先發展地區相比,西部地區人口、資本等要素的聚集仍有較大空間。長期以來西部地區城鎮化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西部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加大,勞動力逐步回流,由過去的“孔雀東南飛”轉為就近就業,以人為核心的城鄉融合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是西部發展后來居上的關鍵力量,仍有大量的資金需求。同時,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過程中,西部可學習先發展地區先進技術和制度經驗,建立完善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體系,在新起點上謀劃新篇章。二是資源稟賦向生態紅利轉換。西部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蘊藏著巨大的開發轉化潛力,加之大開發、大保護戰略給予的政策支持,具有較大的資源優勢。四川省作為清潔能源大省,在推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過程中,催生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巨大需求,需要通過拓展綠色金融市場,豐富和創新綠色專項金融產品,支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內陸邊疆向開放高地轉換。西部地區的地理位置在國家戰略回旋空間的優勢明顯,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樞紐建設,西部地區更加主動融入全球貿易和產業分工,成都等中心城市正逐漸成為泛歐泛亞貿易的新門戶,需要不斷便利和豐富跨境投融資服務體系,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四是同質化發展向優化空間布局轉換。經濟發展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需求市場。過去的西部地區同質化發展程度高,隨著人口、國土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在生態保護、產業承接、消費升級等領域將形成新的金融需求,需要加快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盤活當地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建立“產品有需求、服務有特色”的差異化金融支持體系。
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成效與新挑戰
西部大開發的25年,是金融與經濟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的25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從1999年的18%提高至2023年的21.5%。在金融方面,2023年末,西部地區各項貸款余額占全國的比重從1999年的16.7%提高至19.6%。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資金要素聚集流入的重要區域,2019年以來,川渝兩地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在銀行間市場直接債務融資規模年均增速超過30%,為西部大開發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一是支持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從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川藏鐵路等重大標志工程的建設,到西部各省區大規模的機場、鐵路、公路建設,在資金密集型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金融無不發揮著重要的支撐撬動作用。2023年末,四川省基礎設施業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達到34%,近五年年均增長18.6%,助力“鐵公水空”等基礎設施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發力。
二是支持了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發力,持續強化對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融資支持力度。2023年末,西部地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綠色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6.9%和30.1%。金融的支持有效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產業布局升級,成渝兩地已共同打造電子信息等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一批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西部,四川省宜賓市躍升成為“動力電池之都”。
三是支持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后、貧困發生率高、扶貧難度大,“三州三區”一直以來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支持力度不減,并持續加大信貸投入支持農業強國建設,四川省出臺金融支持指導意見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積極滿足“三農”領域融資需求。2023年末,西部地區涉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4%、23.2%,均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四是支持了內陸和沿江沿邊全面對外開放。在推動西部經濟從“內陸腹地”到“通江達海”的過程中,金融發揮著重要的“催化劑”作用。金融業不斷完善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政策措施,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不斷創新高。2023年,西部地區金融機構實現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中部地區0.42個百分點,較2019年提升0.23個百分點。
五是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性大幅提升。西部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獲得大幅提升,普惠金融的大力發展基本消除了金融服務空白村鎮,“三檔兩優”差別化存款準備金、支農支小再貸款、民貿民品貼息等政策支持金融資源向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取得了積極成效,農村金融服務更加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融資培育覆蓋率達到較高水平。
總體來看,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取得了豐碩成果,金融業自身也獲得了跨越式發展。但也要看到,經過多年的高投入、高增長,地方政府進一步負債發展的空間受限,資金要素保障不足與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并存;在融資模式方面,以銀行業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發展滯后,銀行資本支撐能力弱化;不少行業和領域的市場化發育程度低,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弱,內生性發展能力不足。這些都需要在新時代新理論指導下破除難題、解決問題。
對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幾點思考
做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金融支持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指引,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好金融服務新機遇,著力提升金融高質量發展能力,促進形成西部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以構建廣覆蓋的金融體系為目標,著力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西部既有成都、重慶、西安這樣的國家級中心城市,又有“三區三州”等欠發達地區,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金融需求,構建“大中小金融機構齊頭并進、農村普惠金融全面覆蓋”的多層次金融體系。一是支持中心城市發揮極核帶動作用。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為牽引,促進金融資源要素在經濟圈高效集聚,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支持全國性銀行出臺專門政策措施,在西部重點省份進行區域戰略行部署,帶動西部地區金融發展整體水平提升。二是發揮政策性金融的積極作用。政策性金融在西部地區仍要發揮重要作用,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布局、鄉村振興等領域仍需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有所作為、持續發力。三是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大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布局,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縣域服務功能,支持全面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好高風險中小機構風險化解,規范公司治理,增加資本實力。四是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西部地區發展。過去依靠多種模式籌集了西部大開發建設所需的大部分資金,但也推高了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新的時期,需要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推動融資平臺債務化解和轉型,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為西部大開發籌集資金。
以財政金融政策互動為抓手,著力強化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保障。解決西部地區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金融是重要支撐,同時也離不開財稅、產業政策的協同支持,需要更好地發揮各類政策工具的聚合協同作用,營造適宜的金融服務環境。一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市場定價和機構自律相結合,形成與西部企業經濟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適應的資金價格體系,發揮好利率的調節作用。二是用好專項金融支持工具。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以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完善配套融資支持政策。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撬動作用,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西部地區貸款貼息力度。落實好民貿民品、創業擔保貸款等貼息政策,針對西部地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推動實施更大范圍、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四是完善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加大西部地區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的設立、增資、代償的財政支持力度,增加資本實力,提升擔保能力。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專項支持資金應更多地向西部地區傾斜。
以做好五篇大文章為主線,著力增加高質量發展金融供給。西部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方面擔負著重要使命,同時西部多個省份也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資源大省,立足新時期新發展階段,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應有之義。一是支持西部創新發展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加大西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把握好產業梯度轉移機遇,做好金融服務對接引領,支持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二是支持全面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新農業產業鏈聯農帶農益農金融服務模式。做好新型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金融服務,確保縣域信貸資源投入力度不減。依法合規推動農村資產抵押融資,創建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加大對養老機構及配套產業的金融支持,優化養老、文旅消費金融支持措施。三是加快推進西部綠色金融發展。聚焦綠色能源革命、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綠色農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四大領域”,加大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優化綠色低碳領域金融資源配置。四是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圍繞數字政府、數字產業、數字鄉村、數字民生等領域,拓展數字金融場景應用,更好地服務西部大開發金融需求。
以支持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為重點,著力提升金融開放合作水平。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新的發力點,要圍繞中央賦予四川省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兩地”定位,著力提升金融開放合作水平。一是加大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金融支持。通過發債、銀團貸款、境外融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物流樞紐、空港建設、高水平港口、高速鐵路等建設的融資支持,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二是提升外貿提質轉型金融服務水平。深入推進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優化供應鏈融資服務,做好外貿“新三樣”企業金融支持。深化多式聯運金融服務和物流結算金融服務,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和匯率避險等服務,進一步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三是深化共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跨區域協作,合作共建多元化、跨區域的投融資體系。創新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推進跨境金融業務創新,推動形成更多跨境投融資成果,以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助力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責任編輯 許小萍)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