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銀行家雜志
近年來,元宇宙已成為風靡世界的熱點概念。隨著5G/6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虛擬現實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元宇宙為人類踏入虛擬世界的夢想照進現實提供了技術支撐。自2021年以來,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入場布局,元宇宙已真正進入實質性探索階段。元宇宙相關話題在科技界乃至社會學界均引發了廣泛討論,各類研究也因此展開。目前,業界對元宇宙的起源、現狀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但關于元宇宙的未來、元宇宙孕育的產業和其背后更深層次的經濟、法律、倫理等方面則尚存分歧、眾說紛紜。本文從元宇宙與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角度,提出要廣泛融合元宇宙思維和技術豐富銀行的經營形態,同時積極探索元宇宙經濟與金融認知銀行的角色定位。
元宇宙的發展與主要技術
雖然尚未有官方組織給出元宇宙的確切定義,但業界普遍認為,元宇宙是整合網絡通信、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擁有完整的經濟邏輯、數據、物體、內容以及IP,是一個永續在線、不斷被刷新的實時數字世界,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元宇宙與虛擬世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與相似度,但元宇宙并非是凌駕于現實世界之上的虛擬世界,而是與現實生活存在深度聯結。人們通過虛擬鏡像折射現實生活,身份、權利、經濟行為、社交關系等在元宇宙中得到體現,線下的社會生活將能夠在線上得到高度還原。同時,元宇宙與廣大游戲玩家認知中的網絡游戲世界也有著本質區別。相較于目前的網絡游戲,可編輯性、高仿真性、自動內容生成、去中心化等特點在元宇宙中將更加凸顯。
元宇宙時代的到來與互聯網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PC互聯網時代以個人電腦(PC)作為主要訪問終端,互聯網內容以靜態網頁為主,其內容呈現強烈的中心化,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是主要的內容提供者。但隨著即時通信軟件和社區網站的出現,去中心化的網絡形態開始萌芽。在PC互聯網時代,受限于訪問終端,全球的互聯網用戶規模相對較小,網民人均每日使用時長也不高。同時,由于通信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網絡帶寬一般在KB級別,這也導致了用戶所能訪問的媒體內容以圖文形式為主。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從2012年前后開始的,隨著3G網絡的建設和智能手機的規模化應用,手機成為主要的訪問終端,手機網游、移動支付、電商平臺、視頻和音樂等流媒體軟件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人們對互聯網隨時、隨地、隨身的訪問需求成為必然,移動互聯網作為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融合的產物也日漸成型。隨著微博、朋友圈、短視頻的廣泛使用,廣大網民在參與的同時也成為互聯網內容的創造者。
全真互聯網時代是移動互聯網經過10年左右的繁榮發展之后的又一升級形態,實時通信、音視頻等一系列應用模式已日趨成熟,計算能力快速提升,信息互聯、人機交互的模式不斷豐富。在高通量、低延時的網絡技術環境和大量的工具以及相關的平臺應用具備條件之后,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線下生活與線上生活之間的融合與共存正在成為可能。
元宇宙最早提出于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的小說《雪崩》,其將元宇宙描述為用戶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受當時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所限,在此后的十幾年中,元宇宙的發展較為緩慢。直到近年來人工智能、5G、移動互聯網等關鍵技術取得蓬勃發展,元宇宙才進入真正的探索期。2021年10月,Facebook母公司正式更名為Meta,計劃對旗下產品進行逐步整合,打造一個“超越現實的元宇宙平臺”;同時,國內外互聯網巨頭EpicGames、英偉達、微軟、騰訊、網易等紛紛入場,元宇宙前夜已經到來。雖然,全真互聯網發展的盡頭是否就是理想的元宇宙形態目前還難下定論,任何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分別也相去甚遠,但可以相信,人類追求科技進步與體驗提升的目標不會改變,更加豐富的可穿戴設備和高并發、低延時的實時網絡等,終將為我們帶來無以倫比的沉浸式體驗(見表1)。
表1 互聯網發展歷程
注:對全真互聯網、元宇宙目前還未有權威預測結論,相關數據僅為估計值
元宇宙以萬物互聯、超大規模用戶持續在線、低延遲、高仿真、沉浸式體驗、海量數字內容和去中心化社會經濟結構為愿景。為實現上述體驗目標,需使用大量前沿科研成果與技術作為支撐。可將支撐元宇宙的關鍵技術分為網絡通信、運算、人工智能、去中心化、人機交互和數字創作六大類別,這些技術之中部分已取得較大突破和成熟應用,如計算機視覺、云計算等,而腦機接口、數字原生等技術目前還處于基礎研究和應用萌芽階段。但總體而言,所有的關鍵技術都還需要取得跨越式發展,才能將量變積累為質變,實現元宇宙的目標愿景(見圖1)。
元宇宙與銀行數字化轉型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企業對數字化轉型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各大企業、組織紛紛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尤其是銀行業,為了打造立足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以場景為依托、以服務為目標,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金融科技資源整合,全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元宇宙的思想和技術為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提供了新的空間。
當前,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同質化明顯,且面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在差異化競爭中脫穎而出,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已迫在眉睫。其一,數字化轉型將為銀行的客群拓展帶來新的機遇。傳統銀行依托服務網點的經營模式天然側重于經濟發達地區和優質客戶,欠發達地區以及廣大收入不高的客戶容易被忽視,難以滿足其金融需求。因此,貫徹國家普惠金融政策,使金融服務惠及廣大群體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第一要義。其二,數字化轉型將為銀行的服務提升提供現實手段。客戶不僅想要能夠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且對服務的過程和體驗也提出更高要求。銀行必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精準服務,并通過科技手段實現便捷、無感的交互體驗,這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目標。其三,數字化轉型將為銀行的運營決策提供智能助力。在過去,銀行在全局數據視角上存在缺失,導致不少業務環節大量依賴管理人員的經驗,難以進行精確決策。依托數據價值,將幫助銀行精確了解用戶、渠道、收益和運營成本的實時狀態和關系,進而實現營銷策略的動態優化,并在運營內容和形式上及時作出調整。其四,數字化轉型將為銀行的風險管控提供技術工具。與互聯網金融公司相比,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仍顯得斷點偏多、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尤其是風險的事前、事中預警及控制面臨諸多難點。通過數字化轉型,將內外部數據融合貫通,開發、訓練和部署各類模型,能實現風險管控模式的質變。
元宇宙對推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能帶來哪些啟發,又將如何改變銀行的業務形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探索。第一,從短期來看,應該積極探索元宇宙體系下各項新興技術對金融發展和銀行服務的影響。立足當下,將元宇宙思維引入提升客戶體驗的過程中,提升銀行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第二,從長遠出發,要持續關注元宇宙的社會結構、生態規則、經濟邏輯的演變過程,研究元宇宙下的新經濟原理、金融體系和銀行的應用場景,提前為銀行在元宇宙世界中的發展路徑做好規劃和布局。總體來看,銀行要兼顧長短期目標,搶占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制高點。
微觀視角:廣泛融合元宇宙思維和技術來豐富銀行的經營形態
雖然元宇宙的目標形態和發展速度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元宇宙的思維模式和創新技術在銀行數字化轉型中值得借鑒。下面將通過幾個不同場景,探索運用元宇宙思維和技術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方向。
沉浸式虛擬網點
物理網點是銀行傳統的服務渠道,散布于城鄉的大街小巷。傳統網點能與客戶面對面交流,服務親切度高,支持的業務種類多,且能夠辦理一些定制化、特殊化的業務。雖然物理網點提供的服務最為全面,卻始終受物理距離、營業時間及排隊等候時長的限制,且網點的建設成本和人力成本對銀行自身來說也是巨大的支出。隨著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的出現,滿足了客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銀行服務的需求,為客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但上述線上渠道受安全性等因素影響,受理的業務種類不如網點豐富,且有一定的使用電子設備的知識門檻,服務的普及度不如線下廣泛。
VR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銀行將廳堂服務遠程化、虛擬化提供了條件。客戶和銀行柜員、經理戴上VR設備,就可在銀行構建的虛擬網點像線下一樣面對面交互,沉浸式辦理業務。虛擬網點將打破空間距離的限制,成為銀行新的獲客增長點,且營業時間可以進一步擴展,最大化地滿足客戶需求。同時,通過在VR接入過程中運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認證,可以幫助柜員多方位、無死角地核實客戶身份,實現超越網銀、手機等渠道的安全級別。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算法的發展,智能客服已在許多銀行落地使用。智能客服機器人在回答和處理非專業化、復雜化、個性化問題的場景下,準確率已可達90%以上,且可“7×24小時”不間地斷提供服務,既可以節省客戶的等待時間,又可以為銀行大幅減少專家坐席的人力成本。隨著AI和人機交互技術的持續進步,虛擬網點也將不再需要真實銀行員工的參與,而由AI“扮演”的銀行經理將不僅具有人類的外觀,其言語、舉止、專業水平都將“以假亂真”,實現客戶難以察覺的沉浸式體驗效果,也許這才是虛擬網點的最終形態。
目前,部分國內外銀行已開始探索VR技術的運用,美國銀行已在北美近4300個金融中心使用VR技術進行軟技能培訓,并計劃讓5萬名員工使用VR技術來完成與客戶溝通等任務。在短期內,如需較好實現虛擬網點的設想,相應的VR設備仍具有一定體積,且成本較高,與之交互也需要一定的場地空間及輔助設施。因此,可考慮在商場和社區部署虛擬網點體驗倉,其占地面積與電話亭、ATM機房相仿,可全天候向最廣泛客群提供服務。而在更遠的未來,VR和場景端技術必定有新的飛躍,VR設備將更加迷你、便攜,使用成本將大幅降低,交互過程會更加無感。屆時,虛擬網點將進入千家萬戶,銀行的獲客和營銷效率將得到巨大提升。
數字化金融產品工廠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產品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提升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實現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及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已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課題。銀行金融產品研發過程包括業務需求的提出、風險評估、立項排期、開發測試、投產驗收等環節,流程長、管控嚴、實施慢,往往待新產品創意孵化面世之時,搶占市場的最好契機已然錯過。在元宇宙世界的愿景中,社會高度發達,需要豐富的工業及金融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數字化金融產品工廠旨在用科技為銀行產品研發流程賦能,實現產品按需組裝、快速上線的目標。在理想化的愿景下,銀行的產品經理將像玩電腦游戲搭建房屋一樣,通過拖拉拽的可視化方式實現數字化產品制造。
數字化產品工廠的核心是產品的快速裝配。金融產品并非以實體形式存在,而是運行在IT開發的系統中。雖然其形態與制造業產品不同,但制造業使用標準化零部件組裝產品的核心模式卻可被銀行借鑒,即從銀行業務視角對金融產品進行分類和解構。分類是通過建立產品分層結構(包括產品線、產品組、基礎產品和可售產品),對銀行所有產品進行定位和劃分;解構則是將產品拆解為一系列產品條件,產品條件取值的不同即體現了不同產品的具體差異。在產品工廠裝配機制下,大部分產品創新研發僅需從模版中對產品條件進行重新取值,就可快速裝配出新的可售產品,不需要再進行IT開發。只有少數顛覆性創新需求才需要開發新的產品條件。圖2是以銀行和汽車制造為例對產品工廠結構的展示。產品工廠的核心思想是模塊化、可復用、參數化與可配置。目前,產品工廠的設計和裝配思想已被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采用。
而在裝配之外,銀行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其他過程也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實現高度的敏捷與智能化。其中,產品創意的提出、在售產品的風險識別與后評價等環節未來將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而Devops、云計算等技術將被應用于開發測試、投產運行等環節。未來的銀行數字化產品工廠必將能更好地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和百花齊放的需求,為銀行在更激烈的競爭中提供核心價值。
基于大數據的AI智能推薦
精準營銷是銀行業中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下一個互聯網時代乃至元宇宙中,商品必將更加豐富,客戶一定希望能獲得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大海撈針式的挑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智能產品推薦提供了基礎,如今已成為許多互聯網App的標配,在媒體和電商平臺中得到廣泛運用。
同理,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銀行為客戶推薦金融產品也應更具有針對性,而目前所謂的精準營銷實際上仍基于較為簡單的模型、標簽與客群定義,智能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銀行手機App上為客戶推薦理財是基于客戶資產、當前持倉以及在售理財產品的基本信息,通過簡單的邏輯規則計算而得。此類推薦使用的數據普遍不足,推薦邏輯也不夠智能。例如,該用戶在本行的資產數據往往并不能反映該客戶的整體經濟實力,還需要更加全面的外部數據,乃至社會關系、消費偏好、交互行為等。只有通過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算法,才可實現精確滿足個人需求,提升客戶體驗的目標。
數據是人工智能決策的基礎。智能化推薦數據基礎包括內部通用類數據、外部采集數據和行為數據。推薦引擎可由標簽系統、機器學習模塊和實時數據處理等模塊構成。其中,用戶通過手機等界面交互的行為數據將實時導入內存數據庫中供引擎層快速查詢和過濾使用。推薦算法通過模型對數據進行計算并給出預測。對于用戶使用過程中不斷更新用戶實時點擊的數據,將繼續通過行為數據采集模塊推送到實時數據處理平臺上,并通過流式作業計算方式通過協同過濾算法體現在推薦結果中。用戶的每次訪問都將觸發算法預測和規則引擎訪問內存數據庫對應模塊的數據,通過業務策略以及在線的算法對各推薦結果備選集進行篩選和排序,最終向用戶輸出最適合的結果作為推薦。
未來是萬物互聯的社會,數據的廣度、深度和維度都會更加豐富。AI智能推薦的產品和信息,將進一步發揮高質量、個性化和精準化的特點,更好地反映用戶的實際偏好。AI智能推薦技術的發展也將為銀行精細化的客群經營、個性化客戶服務提供千人千面的支持,并成為國家大數據戰略能力落地和效益轉化的重要承載。
宏觀視角:積極探索元宇宙經濟與金融來認知銀行的角色定位
銀行是當前市場經濟下金融體系的核心。元宇宙的經濟、社會形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銀行是否還會存在,在新的經濟體系中如何定位,目前還難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貨幣形態、交易媒介、信息載體和交互方式等都會與現在大不一樣,銀行要想在元宇宙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打破傳統思維,以前瞻性思維和視角對元宇宙經濟和金融體系進行持續探索和研究。
元宇宙經濟屬于數字經濟高度發展的一種形態。在元宇宙中,經濟活動將以數字產品的創造、交易和消費為主,信息和數據也將成為繼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后的重要生產要素。在現實世界,重要資源是稀缺的,生產出的產品是有限的,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了世間萬物的價格。但在元宇宙中,無論是信息、數據,還是數字化產品,如果不加以限制,都十分容易從技術層面對其進行復制。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Edward Castronova)認為,在虛擬世界中,也需要通過人為設定的規則定義虛擬物產和貨幣的稀缺性。試想:一個創作者的生產成果可以被無限復制的社會,其價值體系和經濟體系將必然面臨崩潰,因為復制所產生的同質化將極大削弱社會的多樣性,且難以對人們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產生足夠的激勵。因此,為元宇宙中的每一樣物品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標簽,成為元宇宙經濟運行的重要條件。目前,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NFT)成為支撐元宇宙經濟體系的重要技術。NFT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憑證,具有不可復制、不可分割、抗篡改、可追溯的物理特征,可作為對特定虛擬產品來源的識別工具。基于NFT數字化憑證而產生的唯一性為虛擬世界的數字化產品定義了資產價值,業內普遍認為,NFT技術代表的發展方向是未來元宇宙數字經濟體系的基礎。目前,NFT技術發展迅猛,在游戲、藝術收藏、數字音樂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我國騰訊、京東等公司均已基于該技術發行了數字藏品并獲得市場認可。2021年,百信銀行發行了四周年紀念NFT數字藏品“4 in love”,成為銀行業界的首個NFT數字藏品。
在元宇宙中,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將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并與傳統貨幣結合,共同成為元宇宙金融體系的支撐。由于元宇宙是萬物互聯的世界,國家、地區的限制將不斷弱化,實體人、實體公司、虛擬人、虛擬組織等參與者之間的金融交互頻率將大大超過現實世界,傳統的中心化金融交易模式將不再滿足如此高的交易量,銀行也很難再成為金融交易的中心節點。自比特幣問世以來,數字貨幣正由數字資產逐步向金融基礎設施演化,并朝著跨國界的方向發展。但目前的加密貨幣在并發處理效率、安全性、隱私保護等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與革新,離元宇宙場景下的運用還有較遠的距離。
此外,元宇宙的所有參與者也將是元宇宙世界的創作者。作為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元宇宙中如何界定每位參與者的工作量和貢獻,從而建立合理的社會分配制度也是元宇宙經濟的重要研究課題。如果元宇宙是建立在去中心化區塊鏈體系之上的,那么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精確量化。每個企業、每個用戶都將憑借創造價值的多少參與分配,分配機制和過程會由規則和算法維護,相較于現實社會的分配方式更加合理有序,更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但元宇宙并非單一的虛擬世界,如果存在“多元宇宙”,那么不同宇宙中的貨幣如何進行比較和兌換;且元宇宙強調虛實結合,現實與虛擬世界中的勞動價值如何轉換,這些“跨宇宙”的價值交換問題也值得進一步研究。目前來看,在區塊鏈應用中已經有一些方案(如Uniswap等產品)為在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之間進行兌換而服務。但如何保持這些方案的完備性,使之不成為具有漏洞的套利工具,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技術研究和場景應用視角下,元宇宙的社會形態、經濟體系、金融規則等已初見端倪,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與亟待解決的問題。銀行在未來元宇宙世界中的定位與角色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對銀行和從業者而言,應當全面、客觀地獲取信息,既不盲目求變,也不固步自封。在元宇宙來臨的過程中,要對數字化新生事物和機制持有包容、開放的探究心態,加大對可能引領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關鍵技術的洞察和研究力度,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金融創新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作為金融服務者的初心不變,未來要始終立足于滿足客戶實際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并將國家普惠金融戰略貫徹落實到更廣大的社會群體中。
主要結論
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契合當前全球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也代表了人類對未來社會生態模式的長遠愿景。商業銀行既要積極面對順應形勢,也要充分認識當下及未來的挑戰與風險,對探索元宇宙應用場景所帶來的風險做好全面管控。
元宇宙實現的技術約束。元宇宙需要通信、運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技術的共同支撐,其中任意一類技術的缺失與滯后都將影響元宇宙的虛實融合與沉浸式體驗。目前,5G通信、分布式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已具備相當規模的市場,后續的發展路徑也相對較為清晰。而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距離發展成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也依賴于一些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因此,未來元宇宙的形態將受到關鍵技術發展的制約,打造能夠支撐元宇宙的相應科技基礎設施將成為最大的挑戰。銀行要在此過程中加大金融科技創新力度,在金融服務場景下持續探索相關技術的運用。
元宇宙實現的系統風險。元宇宙使商業銀行可能會面臨監管弱化、法律缺失、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合規審查等方面的潛在風險。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技術和制度的不成熟會導致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經濟運行存在困難,操縱和壟斷仍是元宇宙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而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又導致了額外的問題:由于政府和中央銀行職能的弱化和消失,是否還能有效應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系統性風險也值得關注。因此,銀行在元宇宙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關注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本身,也要重視風險管理,對元宇宙經濟模式下的新業務、新價值帶來的變化進行充分評估,加大對包括通信安全、數據隱私保護在內的非傳統領域的風險識別和應對,將全面風險管理的思路和要求應用到元宇宙業務場景中。
元宇宙實現對銀行的機遇和挑戰。元宇宙所涵蓋的萬物互聯、去中心化以及沉浸式用戶體驗等思想和愿景,值得作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和嘗試方向,其背后的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也將成為銀行業務模式變革的基石。銀行應將對于元宇宙的趨勢認知與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相結合,把握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借助元宇宙及其技術,將元宇宙思維和技術融入到業務場景中,積極開展金融服務創新,充分變革和演化其線下線上、虛擬現實的場景生態,為客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和價值。這是銀行未來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此同時,元宇宙對基本經濟金融形態和數字貨幣形態的顛覆與重塑都將對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傳統角色形成“生死考驗”。因此要對元宇宙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的趨勢方向、方式方法、節奏步伐進行持續的跟蹤和研究,不斷調整和適應宏大金融體系歷史變革中的新定位節點。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企業級架構建設辦公室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