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李東榮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19年第19期
金融IC卡(即金融集成電路卡)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產物,以芯片為介質,相較以磁條為介質的傳統銀行卡,能夠實現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多的應用功能、更好的安全保密性、更高的交易準確性和可靠性。2011年3月,為推動銀行卡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全面啟動金融IC卡推廣與應用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金融信息化發展的一項重大社會性工程,涉及面廣,協調范圍大,與人民群眾關系緊密,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意義。作為金融IC卡事業的實踐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之一,每當我回望這段充滿艱辛和榮光的中國銀行卡“芯”路歷程,依然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推進金融IC卡應用體現了對全球銀行卡發展趨勢的前瞻把握
在銀行卡產生初期,國際上普遍使用磁條作為介質,即在卡片上印刷磁條以記錄用戶、賬號等信息,使用時通過對磁條信息的讀取、比對,實現支付、轉賬等金融功能。但隨著銀行卡管理資金量的增長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磁條卡因其存儲空間有限、無運算處理能力、信息易被復制、耐用性和靈活性較差等弱點,逐漸成為不法分子的攻擊對象。為了更好地防范偽卡欺詐等金融風險,20世紀90年代初,在主要國際銀行卡組織的推動下,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啟動由磁條卡向金融IC卡遷移。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有近120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金融IC卡遷移,全球活躍的金融IC卡超過10億張。人民銀行于2011年正式提出加快推進金融IC卡應用,順應了全球銀行卡芯片化遷移的普遍趨勢,有助于提升我國銀行卡產業國際化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我國啟動金融IC卡遷移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加快了金融IC卡遷移步伐。比如,VISA宣布在美國啟動并加速芯片化遷移,要求在美國的收單機構和分支處理機構于2013年4月1日實現受理芯片卡交易。中國香港地區明確要求ATM和POS機必須分別于2013年2月底和2014年底前完成芯片化改造,自2014年4月起所有借記卡必須為芯片卡,自2016年起所有信用卡必須為芯片卡。
推進金融IC卡應用是保障人民群眾支付安全的現實需要
技術試驗和全球實踐經驗表明,由磁條卡向金融IC卡遷移能夠有效遏制銀行卡欺詐風險,有效保障交易安全。比如,英國、法國、馬來西亞、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在完成金融IC卡遷移后,銀行卡欺詐風險均出現了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下降了90%以上。相反,那些未及時開展金融IC卡遷移工作的國家和地區,則可能成為全球銀行卡安全的洼地。
我國銀行卡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銀行卡實現全國聯網通用之后,我國銀行卡發卡量和業務規模迅猛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24.15億張,人均持卡量1.81張;全年發生銀行卡業務257.56億筆,金額達246.76萬億元。銀行卡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居民使用最為廣泛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然而,隨著我國銀行卡產業高速發展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陸續完成金融IC卡遷移,一些偽卡欺詐活動逐漸向我國境內滲透。盡管我國銀行卡欺詐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但欺詐率逐年上升勢頭不容忽視。對此,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多次批示要求各方面積極采取措施,保障銀行卡應用安全,維護人民群眾金融權益。加快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已經成為提高我國銀行卡風險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群眾支付安全的當務之急。
推進金融IC卡應用是提升我國銀行業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
金融IC卡有利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金融IC卡采用先進的智能卡技術,不僅具備磁條卡無法比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具備多應用動態加載、安全隔離、交互處理等功能,能夠承載公共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生活服務、企業服務等多種行業應用,有助于將金融服務范圍擴展到傳統銀行磁條卡覆蓋不到的眾多民生領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均等機會。
金融IC卡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個功能更豐富、拓展性更強的創新管理平臺,支持商業銀行開展各有優勢、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產品體系,優化銀行卡產品功能配置,更好地適應復雜、快速、多變、新興的支付市場發展趨勢。
金融IC卡可以提升客戶服務體驗。金融IC卡具備非接觸與脫機交易的功能特點,可應用在快速小額支付場景,減少現金攜帶與管理成本,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實惠的服務體驗。
因此,金融IC卡并不是銀行卡信息存儲介質的簡單更替,而是代表了一種集約化、精細化的新興金融服務模式,有助于增強銀行轉型發展內生動力,提升我國銀行業綜合服務能力。
夯實應用基礎。1997年12月,人民銀行頒布我國金融行業第一項IC卡標準《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即PBOC1.0標準),并組織商業銀行在北京、上海、海南等部分省市開展了聯合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當時銀行卡聯網通用程度低、社會認知度不夠、跨行業應用合作不深等原因,銀行IC卡未能實現大范圍、大規模應用。2005年3月,人民銀行在前期探索基礎上,結合國際主流標準和行業應用要求,頒布新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即PBOC2.0標準),并推動建設了金融IC卡全國性銀行卡交易清算和轉接系統等重要基礎設施。自2008年起,人民銀行在寧波開展城市金融IC卡多應用試點,對政策、標準、技術、市場等進行了全方位可行性驗證。記得是2009年12月30日,在成方街32號人民銀行大樓9層第3會議室,當時我與人民銀行科技部門、相關商業銀行和中國銀聯的同事們一起商議次年的金融科技工作。會上我嘗試提出將“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作為金融科技重點研究課題和今后若干年的重點工作。會議就此進行了熱烈討論并最后達成共識,決定成立專門的課題組研究此項工作。自此之后,人民銀行組織各方力量聯合攻關,最終完成了金融IC卡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的系統性研究。2010年4月,人民銀行頒布增補修訂后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即PBOC2.0標準2010年版),實現了金融IC卡對小額支付和非接觸支付的支持。同時,人民銀行還以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為契機,大力推動金融IC卡受理環境建設。隨著基礎設施、標準規范、市場建設等條件日益成熟,全面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已是水到渠成。2011年3月15日,在這個注定被中國銀行卡發展史銘記的日子,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繪制出“十二五”期間金融IC卡遷移工程的宏偉藍圖。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要求大力推進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一卡多應用,吹響了全國范圍內推進金融IC卡應用的集結號角。
明確目標路線。《意見》明確了全面推進金融IC卡應用的總體目標:在“十二五”期間,加快銀行卡芯片化進程,形成增量發行的銀行卡以金融IC卡為主的應用局面。《意見》明確了受理環境改造、卡片發行等任務推進的時間表。其中,自2013年1月1日起,實現境內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自2013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合作行業領域,商業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賬戶的銀行卡都應為金融IC卡。《意見》還提出由人民銀行牽頭成立金融IC卡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人民銀行科技司。
統一標準規范。為了形成標準聯通和產業協同效應,避免社會資源浪費和產業碎片式發展,人民銀行組織行業力量以金融IC卡和受理終端為主要切入點扎實推進相關標準規范建設。在金融IC卡方面,充分吸收國際銀行卡標準先進經驗,結合金融服務創新需要,持續迭代完善金融IC卡PBOC系列標準。2013年2月,人民銀行正式發布PBOC3.0標準,在PBOC2.0標準2010版基礎上,增補了非接觸式IC卡小額支付擴展應用、IC卡互聯網終端、電子現金雙幣支付、安全增強算法等內容,使金融IC卡更加安全實用。該標準與國際EMV標準高度兼容,推動我國銀行卡正式走向境外,實現境外發卡和受理。在受理終端方面,相繼制定POS機、ATM等受理終端技術與安全規范,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系統安全保障、終端密鑰管理等方面技術要求,助力建設安全可信、聯網通用的銀行卡受理環境。此外,人民銀行還順應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智能移動終端日益普及的趨勢,在充分繼承和銜接PBOC系列標準的基礎上,發布實施中國金融移動支付技術標準,豐富和拓展了金融IC卡受理渠道和應用領域,有利于金融IC卡與移動支付的融合創新發展。
加強應用推廣。《意見》發布實施后,人民銀行以部分公共服務領域、部分城市為突破口,采取“先易后難、先局部后整體、先樹立典型再全面推廣”的思路,形成部委為“經”、城市為“緯”、一卡多用、協同發力的金融IC卡應用推廣局面。在部委合作方面,2011年7月,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印發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相關規范的通知》,使社會保障卡可作為銀行卡使用,具備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金融功能。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推動金融IC卡作為重要電子支付工具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發展。在城市推廣方面,人民銀行分別于2011年5月和2014年1月在全國不同區域選擇兩批共110個城市開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試點,大力推進試點城市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更廣泛應用以及與城市信息化的更深度融合。此外,通過技術手段逐步關閉既有芯片又有磁條的雙介質復合卡的磁條交易(即降級交易),將銀行卡安全交易水平提升至芯片級別;參考國際慣例在部分地區推進偽卡風險責任轉移試點,將銀行卡被復制的風險損失改由未進行金融IC卡改造的一方承擔,促進發卡銀行和受理銀行加快芯片化遷移改造。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推進金融IC卡應用過程中,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原副行長蘇寧等領導多次給予重要指示并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等部門以及有關試點城市政府積極參與和支持相關工作,商業銀行、中國銀聯、機具廠商、檢測認證機構等產業參與主體通力合作,不斷提升產業鏈建設水平。正是在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間我國基本完成了金融IC卡遷移的既定目標,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安全便捷支付工具的迫切需求。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國累計發行金融IC卡21.1億張,支持接觸式受理金融IC卡的POS機和ATM終端改造率分別為99.9%和99.0%,支持非接觸式受理金融IC卡的POS機 和ATM終端改造率分別為55.0%與41.2%,實現了金融IC卡在全國部分城市地鐵、公交、出租、旅游、商場、超市、市場、學校、園區等領域的應用,營造了一卡通用的環境。
回顧我經歷的金融IC卡事業發展的點點滴滴,我深刻地感受到,面對像推進金融IC卡應用這樣經濟社會意義重大同時卻充滿困難、挑戰甚至是爭議的重要任務,取得成效的關鍵在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求真務實、科學穩慎、精耕細作的態度創造性推進各項工作。具體而言,就是要把握好五個重要關系。
一是把握好國際經驗與中國特色的關系。推進金融IC卡應用是現代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過程,體現了全球化的趨勢,但在具體路徑和方法論上各國卻是大相徑庭。發達國家通常由銀行卡國際組織主導,銀行業根據自身安全升級和風險防控需要自主決定開展芯片化改造。但這種自發技術換代工作往往帶有一定的決策投機性、目標局限性和收效單一性。我國開展金融IC卡遷移工作,在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經驗特別是技術路線、標準規范、產業治理等領域經驗的基礎上,必須從我國持卡人口多、銀行服務地域廣、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等特點出發,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階段的金融IC卡發展道路。
二是把握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系。推進金融IC卡應用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性系統工程,參與主體多,資源整合難,加強人民銀行和相關政府部門引導,有助于協調各方利益,打破行業壁壘,節約社會資源,保障目標規劃、標準規則、基礎設施的統一性。寧波等試點城市的經驗表明,在人民銀行和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有關各方妥善解決了發卡、分潤、受理等環節協調配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產業參與主體根據自身戰略目標和市場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經營管理,增強金融IC卡應用的市場驅動力。
三是把握好頂層設計與試點示范的關系。金融IC卡關系到老百姓的錢袋子,涉及億萬持卡人的切身利益。推進金融IC卡應用需要“全國一盤棋”,做好“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同時,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場選擇,配合城市信息化進程,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全國層面整體推進工作積累試點經驗。實踐中,不同試點城市結合區域經濟和文化特征,設計了“小城市包圍大城市”“大城市帶動小城市”等多元化應用推廣路徑,創造性地推出了與燃氣繳費、飲食消費、旅游消費等地方特色相結合的金融IC卡,推動了金融IC卡應用進程。
四是把握好商業回報與社會責任的關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工具是各市場參與機構的光榮使命和重要職責。金融IC卡雖然前期投資回報率較低,但從長遠來看,推進金融IC卡應用能夠有效降低偽卡欺詐損失,增加金融服務附加值,提升機構綜合競爭力。因此,各機構應通盤考慮其中的經濟賬和社會賬、短期賬和長期賬,通過技術進步、模式創新、流程優化、改進管理等多元化措施,實現商業回報與社會責任的統籌把握。
五是把握好引進技術與支持國產的關系。推進金融IC卡應用是一個開放、漸進的發展過程,有必要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推動金融IC卡與國際接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能力。同時,人民銀行也一直積極支持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動國內產業鏈升級。比如,依托軍人保障卡、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等重大項目,推動國產芯片量產;配合產業管理部門、認證認可監管部門推動建立我國芯片權威檢測認證管理體系;搭建實驗環境和試點,驗證國密算法在金融IC卡上的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看到,全球正迎來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金融科技浪潮蓬勃興起,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支付新工具快速發展,新時代金融IC卡發展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于金融IC卡事業中來,共同推動金融IC卡更好更快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