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2018(第六屆)銀行綜合評選”正式拉開帷幕,作為#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 的重頭戲,本年度評選設置了五大類獎項,網友可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為喜愛的銀行投票。【在線投票】
原標題:追求大而強 確保穩而優——訪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
來源:中國金融家
本刊記者:李丹
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長安街向東西延伸。長街兩側,矗立著各大重要建筑,也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華夏銀行,就坐落在廣場近旁的東長安街上。
1992年,華夏銀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從我國第一家由大型國企獨資籌建的商業銀行,到成功進行股份制改造、掛牌上市,再到不斷創新轉型,經過26年的發展,華夏銀行正成長為一家“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
去年,李民吉接棒華夏銀行董事長,備受市場矚目。履新一年多來,李民吉對華夏銀行的工作做了哪些戰略思考和部署?對華夏銀行的未來有著怎樣的擘畫與展望?近日,本刊記者獨家采訪李民吉,并邀請他登上雜志封面,為讀者講述華夏銀行創新發展的宏圖偉略和精彩故事。
去年3月,華夏銀行迎來一位新董事長。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金融老將”,不僅在證券、信托、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擔任過高管,作為產權代表管理過保險公司,而且在實體經濟企業也有豐富的任職經歷。他就是李民吉。這些豐富的經歷對擔任銀行董事長很有幫助,也讓李民吉掌舵的華夏銀行備受市場期待與矚目。
李民吉也不負眾望。履新后,在繼承和發揚華夏銀行良好傳統的基礎上,他結合自己在不同金融機構的實踐經驗,對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快推進華夏銀行改革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集中廣大干部員工的智慧,帶領華夏銀行出臺了2017—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為華夏銀行未來發展確立了明確目標和清晰思路。
2018年5月18日,在北京東長安街華夏銀行大廈,李民吉接受了《中國金融家》記者的獨家采訪。“如果說以前的金融從業經歷對現在的工作有什么影響,那就是對如何做好銀行經營管理中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三者之間的平衡有更深刻的體會。”李民吉笑著說。半個上午的對話,讓記者深切領略到這位“金融老將”守正出新的智慧格局,感染于他對金融工作的熱情,瞻望到華夏銀行的美好未來。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華夏銀行實施四年發展規劃綱要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華夏銀行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走市場化發展道路。2018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提升發展質量,推動六大戰略重點實現有效突破。”談到近期工作,李民吉語氣堅定。
做“金融服務的資源整合者”
希望商業銀行在多元化、綜合化經營過程中,能夠真正理解好中國金融、中國市場。
——李民吉
“銀行發展不僅要大,更要強;不僅要穩,更要優。”李民吉告訴記者,在新發展規劃綱要中,華夏銀行確定了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強化零售業務發展、完善綜合化經營布局、建設“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深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和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業務六大戰略重點,都是為了追求“大而強”,確保“穩而優”。
這是李民吉經過深思熟慮和多方考量后提出的發展要求。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金融工作要回歸本源,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李民吉表示,建設“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深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業務幾大重大戰略,都是華夏銀行從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出發,緊跟國家發展戰略,依托自身積累的相對優勢,堅持不懈地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努力要形成的業務特色和服務品牌。
李民吉認為,現在有兩大力量正在重塑銀行業的競爭格局,一個是強監管、去杠桿的政策約束;一個是金融科技的強力驅動。只有經受住去杠桿、防風險的考驗,又能獲得金融科技紅利的銀行,才能真正擁有未來。金融科技重塑著金融業態和服務方式,已成為銀行競爭的關鍵因素。信息科技新技術的應用,使銀行經營發展發生深刻變革,金融科技成為引領銀行業拓展客戶、改變服務、防控風險、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云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智能物流等科技的運用,將推動業務和經營模式轉型,成為銀行業新一輪競爭的主戰場。
“在這種大變革、大轉換的背景中,華夏銀行把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作為六大戰略重點之首,就是要瞄準金融科技的重大變革,強力推動以大數據、云平臺、移動、互聯、智能為基礎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實現‘換道超車’。”李民吉說。
除了金融科技興行,完善綜合化經營布局也是華夏銀行的一個重大戰略。李民吉分析,未來幾年,客戶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點,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需求升級將給零售金融帶來巨大空間。同時,移動網絡和金融科技的進步,也給零售金融帶來低成本的、集聚式的發展“窗口”,輕資本業務和綜合化經營在銀行業務結構中越來越重要,商業銀行的零售化、綜合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業務結構、收入結構以及盈利模式都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記者了解到,華夏銀行把零售金融作為全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抓手,構建統一、高效、協調有力的大零售板塊,不斷完善零售金融業務體系,加快推進零售業務全面線上化,提升零售業務規模占比和盈利貢獻度。
同時,華夏銀行通過豐富綜合化金融服務手段,進入非銀行金融領域,加大與金融同業合作力度等各種方式,推進綜合化發展策略,用李民吉的話說,就是做“金融服務的資源整合者”。
李民吉之前長期在直接融資領域工作,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他認為,“服務實體經濟既需要直接融資的服務工具,也需要間接融資的服務工具。如果有可能的話,這兩個工具都要用好。商業銀行的客戶最多,去做金融資源的整合業務,是有優勢的,要發揮好這種優勢。”他在采訪中說道,“希望商業銀行在多元化、綜合化經營過程中,能夠真正理解好中國金融、中國市場。”
記者關注到,今年4月份,華夏銀行發布公告,宣布擬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子公司。對此,李民吉在采訪中表示,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是順應監管政策導向、增強資產管理業務競爭力、實現有效風險隔離的重要舉措。設立子公司可明確資產管理業務的主體地位,完善和優化組織架構,提高綜合化經營能力。
建設“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
“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是我們基本的機構布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客觀要求,也是華夏銀行樹立和鞏固區位優勢、占據金融戰略高地的內在要求。
——李民吉
華夏銀行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一家北京市屬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是應有的國企責任和國企擔當。據了解,華夏銀行有六分之一的機構網點分布在京津冀三地,資產規模占全行的五分之一。“‘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是我們基本的機構布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客觀要求,也是華夏銀行樹立和鞏固區位優勢、占據金融戰略高地的內在要求。”李民吉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華夏銀行把建設“京津冀金融服務主辦行”作為堅定不移的戰略重點之一,在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要舉措,成果顯著。
李民吉介紹說,華夏銀行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指針,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移、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六大領域做好金融服務,形成首都金融機構的鮮明特點,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注入金融“活水”。
為融入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華夏銀行主動拜訪了西城、東城、朝陽、海淀、豐臺等區的區委區政府,以及首創、金隅等企業,主動上門對接金融需求,與房山區以及15家北京市屬國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覆蓋16個區、47家市屬國企一對一主辦機構對接機制,并搭建了總分支三級行聯動營銷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服務深度和廣度。至此,華夏銀行與北京市80%以上國企、90%以上央企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實體經濟多元化、多渠道融資提供優質服務,有力支持了北京地區一大批企業重點項目的落地。
“同時,華夏銀行大力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通過加大資源配置和網點布局力度,積極申請設立城市副中心一級分行,今后將在信貸、產品、人員等方面給予傾斜。”李民吉告訴記者。
華夏銀行在北京中關村設立了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推出了“創業易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契合科技企業特點的創新產品,并參與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有力支持北京科技產業發展。在此基礎上,華夏銀行還成立了總行文創產業中心和北京文創產業管理部。通過加快機制建設和產品創新,積極對接北京文創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在中國文化軟實力逐步建立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金融力量的強大支撐,華夏銀行將以文創產業中心及北京文創產業管理部為新起點,守護創意的種子,讓更多的文創企業枝繁葉茂。”李民吉說。
雄安新區的設立,標志著當前京津冀協同一體化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李民吉告訴記者,華夏銀行“把支持雄安新區當成自己的事”,迅速響應建設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說到做到。2017年8月15日,華夏銀行安新支行正式開業,成為雄安新區成立后全國金融機構在此新設開業的第一家金融服務網點。今年4月16日,華夏銀行容城支行正式開業,同時華夏銀行還在積極推進設立雄安新區二級分行??
“要靠專業提高效率,再靠效率深化服務。”李民吉告訴記者,華夏銀行已與雄安集團開展戰略合作,設立了規模200億元的雄安新區建設專項基金。“在與雄安集團合作中,我們能更直接、更近距離地了解整個雄安新區建設的金融需求,及時跟進。”李民吉表示,華夏銀行正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產品與雄安新區區塊鏈平臺合作模式,以便為雄安新區企業和個人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記者了解到,華夏銀行總行與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家分行之間建立了聯動服務機制,將緊緊圍繞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做好產業轉移、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污染治理、自貿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專門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辦公室。”李民吉透露。他介紹說,近兩年,華夏銀行為首鋼、北汽、北京焦化等企業外遷,以及北京錦繡大地、大紅門服裝城等遷移項目提供了有力的融資支持,還設立了規模200億元的京津冀重點項目專項基金,在信貸安排上優先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升級轉移等具有明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點項目。
堅持做“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
要靠市場化的方式、靠金融科技進步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把銀行被動地去支持變成主動地去服務。這個轉變我認為是歷史性的。
——李民吉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市場關心的焦點問題,也是個“老大難”問題。為什么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難以解決?在李民吉看來,“本質上是存在資本屬性與融資需求匹配度問題。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造成商業銀行對它們的未來預期存在疑慮。”
但目前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群體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之一。“銀行一定要跟著國家戰略走,必須服務好國家戰略。”怎么服務?李民吉表示:“要靠市場化的方式、靠金融科技進步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把銀行被動地去支持變成主動地去服務。互聯網、移動化、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應用,能夠有效擴大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升風險管理的精準度,降低銀行運營成本,這個轉變我認為是歷史性的。”
作為我國第一家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的上市銀行,華夏銀行長期注重質量效益型發展,客戶穩定而廣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品牌是其多年積累的特色和亮點。
“華夏銀行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落實普惠金融的著力點,堅持差異化和特色化經營,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滿意度。”李民吉介紹說,首先運用“互聯網+”和“金融科技”,推動華夏銀行客群裂變式開發,打造華夏銀行的“網貸”品牌。他舉例說,華夏銀行目前研發了具有業內領先優勢的“年審制貸”、“網絡貸”、“電商貸”等產品,構建了線上產品與線下產品相結合、適用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O2O特色產品體系。此外,還創新推出“房貸通”、“光伏貸”、“小微金融APP”等特色產品,并依托支付融資系統,為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專業化、有特色的綜合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華夏銀行高度重視小微金融服務的機制保障,在38家一級分行成立了小微企業金融部,持續完善“總行-分行-支行”的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經營、流程化管理、個性化考核、立體化營銷”的小微企業服務保障機制。
“我們正計劃組建專門的普惠金融部。”對于下一步普惠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安排,李民吉告訴記者,將通過實施獨立的信貸計劃、資本計量、風險政策、授信審批和撥備核銷等專項機制,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打造“綠色華夏”品牌
努力提升全行業務的綠色含量,努力將綠色金融打造成華夏銀行的一張名片、一個標識、一種價值理念。
——李民吉
綠色發展是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全新發展理念。目前,商業銀行紛紛布局綠色金融業務,華夏銀行更是走在前面。
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業務是華夏銀行新規劃的戰略重點之一。“2017年我們專門組建了綠色金融中心,建立了綠色信貸、綠色投資長效機制,在戰略上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重點關注節能環保、生態治理、新能源、綠色交通、綠色消費等領域。”談起綠色金融,李民吉要說的話很多。
“我們的規劃目標是努力提升全行業務的綠色含量,努力將綠色金融打造成華夏銀行的一張名片、一個標識、一種價值理念,形成綠色金融的品牌特色和差異化競爭優勢。”李民吉接著告訴記者。
他介紹,目前華夏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在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方面起步早、有特色。華夏銀行的綠色金融之路要追溯到2002年。那一年,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在能效領域合作交流,開啟綠色金融業務探索之旅。近年來,華夏銀行連續承接多期法國開發署和世界銀行的綠色金融轉貸款項目,其中包括世界銀行與華夏銀行合作的業內首創、單體資金量最大的“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項目”。
有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末,華夏銀行累計為該項目下的66個子項目提供了轉貸款服務,配套人民幣資金投放超過45億元。這些子項目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近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19萬噸,相當于讓北京市7萬輛出租車停駛51個月。
亮眼的數據,讓華夏銀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金融風采。李民吉告訴記者,華夏銀行多次與法國開發署、世界銀行等境外機構進行互訪,派出專業人員參加巴黎氣候大會并在中國角做主題發言,與世行共同開展綠色金融研究等。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華夏銀行作為唯一一家商業機構,與國家發改委、河北省共同承接了全球環境基金贈款項目。”李民吉說到這里,充滿自豪。
第二個特點是華夏銀行在綠色金融業務創新方面不斷探索、契合需求。李民吉舉例說,為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治理,華夏銀行設立初始規模為100億元的京津冀碧水藍天產業投資基金;為充分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助推長三角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華夏銀行在湖州設立了100億元的綠水青山基金;為支持珠三角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華夏銀行參與設立了規模約2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基金;為推動國務院新批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產業發展,華夏銀行與相關省及試驗區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與貴州省政府簽署了60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重視產融結合,深耕綠色金融,如今華夏銀行已形成立足北京、服務全國的綠色金融輻射網絡。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從管理機制、審批流程等方面不斷創新,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大幅度提升綠色資產占比和綠色金融客戶數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李民吉說。
讓“不怕風險”擲地有聲
只有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到位,才能使“不怕風險”不成為一句空話。
——李民吉
“華夏銀行是一家企業,一家上市公司,要對廣大股東和投資人負責,要對所有存款人負責,要對全行所有員工負責,要推動實現股東價值、銀行價值和客戶價值的統一。”在李民吉看來,“發展是硬道理,但我們要的是有質量的發展。有質量的前提是防控好金融風險。”
李民吉告訴記者:“華夏銀行有一個非常優良的傳統,就是始終堅持依法合規、實事求是。我們在表內的信貸資產,堅決不因為風險質量變化而出表規避,堅決不以非潔凈出表的方法掩耳盜鈴。”
風控是關乎金融機構生死的“生命線”。李民吉認為:“只有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到位,才能使‘不怕風險’不成為一句空話。”
“我們對風險管理非常有信心。”李民吉闡釋了華夏銀行在防控風險方面的“三個堅守”,即堅守風險底線,堅守制度規劃,堅守內部員工道德風控。“當前最主要的工作要提高我們對整個市場風險的判斷能力和識別能力,信貸風險控制、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一定要扎實。” 他告訴記者。
2017年以來,華夏銀行風險管控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總體實現安全平穩運行。說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李民吉還認為要突出“六個重”:
一是重政策。“服務和貫徹國家政策與化解金融風險是統一的,要堅決落實國家宏觀調控及相關產業政策,順勢而為。”李民吉表示,中央近幾年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華夏銀行把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制定全行政策的根本性要求,持續調整全行信貸資金投向,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對實體經濟服務能力。
二是重文化。李民吉解釋,世界金融史上無數案例表明,對利潤的無限制追求、合規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重大金融風險的直接導火索。當前華夏銀行正在積極貫徹落實中國銀保監會統一部署的金融市場亂象整治工作要求,重點就是要規范員工業務操作行為,樹立“事事合規、人人合規”的合規文化。
三是重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絕不單是風險條線、風險人員的責任,也是銀行全員的責任。”李民吉告訴記者,建立風險防范的三道防線,不僅是監管要求,更是銀行慘痛教訓的總結和實際業務的需要。具體地說,就是要將董事會對全面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監事會的監督責任、高級管理層的實施責任、業務條線的直接責任、風險條線的管理責任、審計條線的審計責任,全面落實到位、切實落實好。
四是重預防。李民吉直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防患于未然,抓準、抓小、抓早,就事半功倍,否則風險積聚,小問題可能演變成大風險。為此,“我們堅持實施嚴格的全面風險管理,加強全面風險識別,及時提足風險準備金,增強資本的風險吸收能力,持之以恒打造銀行業的百年老店。”他說。
五是重技術。近些年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進步飛快,華夏銀行盡快適應形勢變化,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手段開展風險防控。目前,華夏銀行正在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新手段開展風控,探索建立風控模型創新實驗室,積極建設智能風控平臺。
六是重隊伍。李民吉強調,“風險管控的水平最終取決于專業人員的責任心和專業能力。”為此,華夏銀行確立了“講黨性、有德性、有悟性”、“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市場化”的干部培養和選拔標準,逐步實施重點條線專業人才序列管理,著手建設自有培訓基地,打造和錘煉一大批風險管理專業隊伍。
正是對風險防控的堅守,讓華夏銀行的發展以穩健著稱。成立至今,華夏銀行走過了奮勇拼搏、成果豐碩的發展歷程。截至2017年末,華夏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5萬億元,在2017年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華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和總資產分別位列第67位和第70位。
采訪臨近結束時,記者問李民吉對華夏銀行未來發展的愿景是什么,他表示,華夏銀行將以存款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作為根本的戰略導向,堅持特色化、數字化、綜合化、輕型化的發展方向,努力建設成為“大而強”“穩而優”的現代金融集團。
相信李民吉憑借豐富的金融實踐經驗以及高屋建瓴的格局意識,將帶領華夏銀行繼續砥礪前行,續寫華章。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