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柒財經
若說P2P是“埋雷能手”,近三個月來,長租公寓漸成“后起之秀”。日前,深圳小鷹房屋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小鷹找房”)資金鏈斷裂,陸續有租客、業主上門維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底,杭州友客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被傳跑路,總部人去樓口。時隔兩日,杭州另一長租公寓杭州適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適享科技”)爆雷。
隨后,上海嵐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在浦東辦公室同樣被曝人去樓口。9月,深圳警方公告稱,深圳寓意物業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已立案。而出現問題的還有上海“寓意”(統稱為“寓意公寓”)。
據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統計,僅在8月份,全國有15家長租公寓倒閉。一時間,長租公寓“雷聲滾滾”,行業深陷信任危機。
業主因收不到房租,會收回住房,甚至會出現強制驅逐租客的情況,雙方矛盾升級。在租客一端,除了失去住處外,繳納的租金(未交付業主的部分)不知所蹤,還有人背負租金貸。
追究爆雷事件的根源,實際上因“長收短付”“高進低出”的長租模式存在。另柒財經注意到,先已有監管部門對該模式引發的風險進行提示。
01
變了味的二房東
長租公寓陷入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租客。近日,小鷹找房租客在騰訊看點平臺上表示,平臺爆雷,妻子馬上臨盆,還要面臨房東收房的風險。
“(平臺)要求我們租客與房東協商,簽訂解約協議,讓我們搬出去,租金分6期(自12月起,每個月20日退錢)。我接受不了這個方案……”
另該租客提到,小鷹找房出高價從房東手中收大量房源,再低價出租給租客(大部分是一次性一年付),與房東商議45天的空置期,并承諾2—5年不漲價,可平臺可對租客漲價。
就定位而言,長租公寓本質上就是“二房東”。可照常理,”二房東”從業主處以一定價格收房,再高于這個價格出租給租客,來賺取中間差價,即“低進高出”。
不過,從前述租客表述及柒財經獲知信息來看,小鷹找房走的是“高進低出”風格。高租金,業主樂見其成,另一頭的低租金,租客可減少負擔。長此以往,就可以吸引大量用戶。
可若單純按賺差價思路來考慮,“高進低出”有悖于盈利這一商業思維。且不光是小鷹找房,柒財經了解到,此前暴雷的其他平臺也是采用這一模式。
事出反常必有妖。對此,有觀點認為,長租公寓目標在于獲取現金流。而這需要“長收短付”來配合。即平臺按月付給業主租金,而從租客收取的租金通常是季度付、半年付、年付。
具體來說,業主一月一結,租客按押一付三來付房租,每個季度首月,長租公寓平臺至少有3個月現金流。若按年付,合同期首月,平臺最少手握12個月現金流(含押金)。
如此一來,短期不需要兌付全部現金,加之租客匯聚成群,在平臺上形成巨大資金盤。若平臺方用這部分資金投資失敗,或經營不慎,就會出現資金鏈斷裂,跑路的風險。
更有甚者換了很多“馬甲”。公開資料顯示,適享科技前身是巢客、巢客遇家,并與寓意公寓關系密切。且據一財網報道,巢客”背后的掌舵人操盤人熟諳長租平臺經營之道。
且該媒體調查發現,他們甚至可能通過雇傭大批農村年輕人進入公司擔任股東、法人以及高管等,充當“白手套”。
02
被重推的租金貸
柒財經了解到,在摒棄賺差價思路,獲取現金流的同時,長租公寓還采用了另一金融手段,即租金貸。貸款機構一次性將一年房租打給長租公寓,租客則分期支付房租,緩解資金緊張。
以自如為例,柒財經在APP上注意到,其分期服務宣稱“0首付(0押金)分期無壓力”“服務費8折優惠能疊加”……如此看來,平臺更希望租客采用這種分期方式。
像月租金3000元的新簽用戶,分期的年服務費2880元,與年付服務費持平,比月付少了900元,另首付款為0,而其他付費方式均有首付款。
另同樣是3000元月租金,采用分期租客一年下來總共支出41317.78元,而月付租客年付41580元,且月付租金3150元。
對比下來,長租公寓的年輕用戶群體更偏于前者。這樣以來,僅一個分期租客,合同首月,平臺賬戶上至少有12個月租金。
不過,分期看似方便了租客,可一旦長租公寓暴雷,租客除了處在無房可住的窘境,還要背負貸款。而于金融機構而言,或將面臨高壞賬的風險。
此前,晉商消費金融就曾因合作長租公寓陷入危機,而頻頻踩雷。另值得一提的是,租客可能因未按時還貸款,被上征信。
03
強監管來了
事實上,長租公寓的風險,監管已有所提示。今年9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出《住房租賃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意見稿明確,住房租賃企業存在支付房屋權利人租金高于收取承租人租金(高進低出)、收取承租人租金周期長于給付房屋權利人租金周期(長收短付)等高風險經營行為的,房產管理等部門應當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加強對租金、押金使用等經營情況的監管。
另在9月11日,成都市發布租賃資金監管新規,要求住房租賃企業開立全市唯一的資金監管賬戶,對于支付租金周期超過3個月的,應將收取的租金、押金和利用“租金貸”獲得的資金存入監管賬戶。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