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收入向左,員工人均薪資向右

銀行業收入向左,員工人均薪資向右
2024年06月26日 09:26 市場資訊

  來源:GPLP

  作者:perry

  1960年-2024年,銀行業從自動化邁向了智能化,在跨越了數個發展周期之后,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但從業人員的人均薪資與行業發展卻“背道而馳”。

  1960年代,美國引入了ATM機,這象征著銀行業開始進入自動化和現代化,在此之后,銀行業柜員的數量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這離不開自動化為銀行業注入的新活力,以及美國經濟的朝氣蓬勃。中國銀行業也經歷了相同的發展路徑,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中國的銀行業快速起步,1984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而中國該領域的自動化和現代化始于1986年,這一年,中國的第一臺ATM機在中國銀行珠海分行投放。

  現代化的發展,伴隨的是生產力的騰飛,對于銀行業來說,新技術的發展,是提高盈利能力的潛力 催化劑。例如,在AI技術的影響下,全球銀行業2028年的利潤總額,將從此前的預測值1.8萬億美元,提升至接近2萬億美元,里面有接近1700億美元的增量。

  截至2028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銀行業增加1700億美元利潤  數據來源:花旗銀行、網絡公開渠道

  但與銀行業發展相悖的是,全球銀行業的人均薪酬,均在下行。

  此前,紐約薪酬咨詢公司 Johnson Associates 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投資銀行家的獎金預計將比一年前減少 15%-25%,其中包括現金和股票薪酬。此外,包括瑞銀集團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諸多海外銀行也都在縮減獎金和底薪。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金融行業,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均薪資,并沒有必然的關聯,“高薪”在銀行業的標簽欄中,已“上榜”了幾十年。但從2023年開始,這個標簽,正在漸漸“褪色”,但是“褪色”程度因人而異,有的幾乎難以糊口,而有的依然年薪上百萬至數百萬。

  對于銀行業的基層員工來說,從2023年開始,境遇開始日益困難,而背后的原因與銀行薪酬預算縮減等因素密不可分。然而,銀行并沒有直接告知員工薪酬預算的下降,而是通過提高考核標準,使得員工完成任務困難重重,從而間接導致薪資的減少。另外一位銀行業基層從業者佳佳表示,她今年的個人貸款任務比去年增加了近10倍,這無疑增加了她的工作壓力和難度。這也得到某銀行南方網點負責人的證實。他透露,網點的可分配薪水總額是由上級管理機構根據網點的增量業績來分配的。如果客戶經理無法完成既定的考核指標,那么網點的業績就會下降,進而影響到網點可分配的薪酬總額。他進一步計算,與2022年相比,去年他們網點的可分配激勵薪酬下降了40%,在底薪不變的情況下,網點客戶經理的年薪大概下降了4萬至5萬元。

  與基層員工收入統一“砍一刀”相對比的是,不同銀行高管薪資調整幅度卻并不相同,根據銀行發布的年報數據來看,在光大銀行現任高管中,副行長曲亮、齊曄、楊兵兵,三人2023年的稅前薪酬分別為169.50萬元、166.22萬元、166.22萬元,較2022年分別減少了67.28萬元、65.65萬元、65.7萬元,降幅超過28%,降薪幅度相對較高。而喊出要過“緊日子”的招行現任高管中,副行長王云桂、朱江濤,2023年的稅前薪酬分別為286.89萬元、282.08萬元,較2022年下降了7.39萬、11.82萬元,對于高管來說,這個降幅可以說約等于持平。

  雖然有些銀行高管的降薪幅度只是“象征性”的,但畢竟還是邁出了這一步,那銀行為什么要降薪?

  銀行降薪的表面原因是行業不景氣,但事實是怎樣,從財報我們可以一探究竟。

  從國有銀行來看,工商銀行2023年總營收為8431億元,同比下降3.73%,但凈利潤增長了0.79%,為 3640億元;建設銀行2023年總營收為7697億元,同比下降1.79%,但凈利潤為3327億元,同比上漲2.44%;農業銀行2023年總營收同比增長0.03%至6948億元,凈利潤增同比增長3.91%,達2694億元;中國銀行2023年總營收為6229億人民幣,同比大漲6.41%,凈利潤也增長了2.38%,達2319億人民幣;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在利潤上,則變動浮動不大,前者同比增長1.44%,后者則小幅下跌1.35%。對比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的業績整體來看還算不錯。在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2023年總營收為2108.31億元,同比下降5.19%,凈利潤則大幅下降了15.61%,至771.16億元,浦發銀行2023年總營收為1734.34億元,同比下降了8.05%,而業績一向堅挺的招商銀行,在今年第一季度,業績也出現了下降,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4.65%,為864.17億元,凈利潤則同比下降了1.96%至380.77億元。從財報中來看,降薪的真正原因或是由于存貸業務溫差導致的凈利差下降。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凈利差為1.71%,較2022年下降了0.21個百分點,其中,降幅最大的為工商銀行,下降了29個基點。另外, 2023年以來,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調整共3次,2024年2月,5年期以上LPR下調25基點至3.95%,為2019年以來單次調降最大幅度。

  截至2023年末,國有銀行凈息差變動,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渠道

  而對公貸款業務的營收空間也有所下降。從業者佳佳透露,銀行之間為了搶優質企業客戶只能壓降貸款利率。有些銀行為了挖客戶,會給企業放出授信額度更高、利率更低的貸款?!拔覀兡芊懦龃箢~貸款,但利率低,沒法掙錢,屬于是瞎忙活?!?nbsp;同時,不良貸款率也在上升。王彬說,近年來破產企業的增加,網點的對公貸款不良貸款率也因此有所上升。這就導致銀行出現矛盾的局面,一方面規模小的公司需要貸款,但由于擔心壞賬率,銀行不敢貸款,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大,不需要貸款,銀行為了業績,只得降低利率,去“刷交易量”。另外,儲戶的存款業務需求顯著提升,“口罩問題”之后,人們的消費觀念變得愈發審慎,儲蓄意愿顯著增強,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人民幣存款增加25.74萬億元,而2024年前5個月居民儲蓄又增加了7.13萬億元。銀行為了平衡存款規模和成本,對存款利率進行了下調,然而,盡管如此,存款規模依然維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

  對于存款增長,銀行業另一位從業者彬彬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她所在的銀行并未對存款進行單獨的計價,因為存款也是銀行的基礎業務,只有存款規模穩步增長,銀行才能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貸款業務的發展。在彬彬看來,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非存款增長過快,而是貸款業務的下滑。同時,對于降薪問題,彬彬表示,“并不是所有的銀行從業者都降薪了,根據業務結構的不同、銀行屬性等等方面,降薪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銀行公布的數據也對彬彬的說法加以了印證。從國有銀行來看,中國銀行2023年的人均薪酬較2022年上漲了5.15%至近25萬元,是五大行中漲幅最大的銀行。農業銀行在2023年的人均薪酬以4.54%的漲幅排在第二位。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薪資與2022年相比,也都有所上漲,其中,交通銀行的平均薪資為近33萬元,工商銀行的薪資則為25萬元。

  截至2023年末,國有“五大行”的平均薪資和“三金”,數據來源:GPLP據財報整理

  而在息差收窄、薪酬調整的大環境下,銀行從業者也走向了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

  麗麗、阿強和明明均選擇了堅守銀行業崗位。麗麗認為,盡管銀行薪酬前景可能不再如過去那般樂觀,但銀行業依然提供了一個穩定且有尊嚴的工作環境,社會保障也完善,福利相對較好。她說,雖然不少同事對工作壓力有所抱怨,但多數人仍選擇繼續留任,因為“轉行也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和壓力”。明明則說,他在銀行業辛勤耕耘了近十五年,從一線員工到如今的管理崗位,他見證了行業的周期變化。他說,雖然現在的薪酬不如過去,但在他的位置工作壓力減輕了許多,他很享受現在的工作狀態

  當然,也有人選擇離開。

  去年剛畢業的曉涵就是其中之一。她通過校園招聘加入了中部地區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擔任小微貸款客戶經理。由于缺乏資源,她發現很難成功發放貸款。在工作的九個多月里,她的月薪僅為2000元左右。今年4月,她毅然決然地提出了辭職,放棄了本應獲得的獎金。目前,她正在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曉涵透露,在她提出離職后的一周內,又有兩位與她同期入職的同事選擇了離開。

  阿強提到,近年來離職的銀行從業者以年輕人居多。他們普遍工作壓力巨大,且覺得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很多通過校園招聘入職的新員工在網點工作2-3個月后便會選擇離職。而留下的大多是中年人,他們面臨著家庭的經濟壓力,更傾向于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

  或許銀行業已走在了發展的交叉口,而從業者也要面臨抉擇,“降薪”在短期并不會消失,是堅守還是轉業,需要從業者認真思考,“向左”穩步發展?還是“向右”“迎接新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不管是銀行業還是從業者,都將是一個挑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01 喬鋒智能 301603 --
  • 06-26 鍵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達 603350 20.56
  • 06-17 愛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