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息差下行心理準備 股份行掀起營收“保衛戰”

做好息差下行心理準備 股份行掀起營收“保衛戰”
2023年04月13日 01:20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今年對銀行的主要挑戰是營收的挑戰”“整個銀行業營收壓力很大”“我們要全力以赴增收節支”……多位股份行高管在年初工作會上直言,保營收仍是全年工作主線。

  與上年相仿,2023年的營收挑戰主要在于息差收窄導致利息凈收入增長出現缺口。這既體現為去年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帶來貸款重定價的顯性壓力,也包括“資產荒”下供求關系變化帶來價格下行的隱形壓力。而另一邊,銀行負債成本剛性不減。

  彌補缺口,一方面需要依靠今年的業務增量,即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組合,搭配精細化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激勵,提高資產收益、降低負債成本,以量補價,確保利息凈收入穩中向好。另一方面,有賴于擴大非息收入,尤其是緊抓信用卡、理財、代銷、托管等業務。考慮到經濟形勢好轉,資本市場呈現逐漸回暖態勢,各行對非息收入增長普遍樂觀。

  避無可避:

  有息差下行心理準備

  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股份行披露2022年度業績。過去一年,8家銀行合計完成營業收入1.34萬億元,同比增幅陡降至0.6%,為近五年最低水平,壓力可見一斑。其中固然有資本市場波動造成的非息收入增長萎靡原因,但更關鍵的是,行業性的息差收窄對股份行營收基本盤——利息凈收入的穩定性造成極大困擾。后者在股份行全年營收中的占比通常在70%以上。

  據統計,前述8家股份行去年累計實現利息凈收入9351.3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同樣為近五年最低。其中,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渤海銀行均錄得負增長,后兩家銀行凈息差更是滑落至上市銀行末尾梯隊。

  展望2023年,息差管控壓力仍然避無可避,“大家要有凈息差下行的心理準備”。綜合股份行高管們在業績會上的表態,壓力集中體現為“高收益資產越來越少,高成本負債越來越多”。

  資產端方面,去年LPR報價三次下調帶來較大的貸款重定價壓力,今年一季度中長期貸款集中重定價規模尤其大。同時,往年構建的高收益貸款面臨到期、置換情況,個別區域出現個人按揭貸款提前還貸潮,均對存量貸款收益率構成壓力。

  此外,經濟增長動能仍未修復,貨幣政策還會比較寬松,預計貸款利率仍有下調空間。“‘資產荒’帶來資產配置的壓力,使得新發放貸款定價下行,這還不是基準利率的下行,而是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帶來的價格下行,影響更大。”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彭家文強調。

  負債端方面,同業競爭以及客戶風險偏好的調整,使得銀行存款定期化趨勢依舊。歐美銀行事件更是給國內銀行敲響警鐘,負債久期被一定程度上拉長,以確保流動性、安全性,二者疊加形成了負債成本的剛性。

  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彭家文透露,今年一季度招行對公貸款、小微貸款、消費貸款(包括信用卡貸款)都好于去年同期,能支撐起當季收入和凈息差水平;去年四季度前瞻性布局的一些貸款資產、投資類資產也會在一季度有所體現。

  但同時,彭家文也感受到了兩方面的壓力,一是住房按揭貸款沒有明顯復蘇,二是存款成本沒有明顯下降,基本維持剛性。

  “可能大家只是注意今年一季度,其實如果持續看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我們認為凈息差下行的壓力都會持續下去,這可能是大家不愿意見到,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彭家文說。

  現實目標:

  跑贏市場

  息差收窄不可避免,因此各家銀行提出的目標普遍現實——“跑贏市場”,即確保息差收窄幅度優于同業平均水平。這有賴于銀行自身主動作為,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賴富榮表示,該行將加大投放力度,今年安排超過5000億元信貸資產的投放增量,并提高收益相對較高的零售貸款占比,“這方面我們有空間”。

  同時,資產端要向風險要收益。賴富榮表示,將通過授信管理模式的優化來提升風險的定價議價能力,“我們推出的‘技術流’評價體系,還有線上貸產品,對于貸款定價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

  在負債端,賴富榮認為“重點是要加大結算性存款的拓展”,特別是要推動數字化轉型。“要整合現有的五大線上平臺,豐富功能、場景,加強在途資金、結算資金沉淀。”

  管控負債成本還需加強考核引導。“我們把存款付息率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對分行的綜合考評。通過FTP利率政策抑制中長期存款增長,適當控制中長期存款比例。”賴富榮強調。

  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透露,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前兩個月,該行存款付息率已經呈現環比下降的良好勢頭。其中,第四季度該行凈息差環比提高0.09個百分點,帶動利息凈收入環比增長6%。

  浙商銀行行長張榮森則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將優先投放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加大與之相配套的經營資源配置和績效掛鉤力度,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以“321”打法“擴營收”。

  其中,“3”是要把信貸增量優先配置到零售、小貸和供應鏈金融方面,對這些資產給予貸款額度和風險加權資產的專項配置;“1”則是要堅定不移壓降存款付息率。

  “為此,我們會重點做好四件事:一是管好入口,嚴控高成本存款的新增;二是做深場景攬存,以專業化、綜合化的服務去競爭特別場景下的存款;三是做大流量經濟,提升客戶黏性;四是做透協同營銷,做好客群背后的延伸服務。”浙商銀行副行長景峰補充說。

  而無論是資產負債結構優化,還是資產定價的穩定、存款成本的改善,背后都直指一個關鍵——客戶基礎的夯實。“要不斷通過客戶基礎的擴大,實現更多的客戶服務、更多的業務機會和更多的收入。”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說。

  非息機會:

  資本市場會逐漸回暖

  除了息差收窄造成利息凈收入承壓,去年股債雙殺的市場環境也對股份行非息收入的增長形成擾動。后者通常被視為銀行輕型化運營的結果。

  據統計,前述8家股份行非息收入占比同比呈現“五降、三升”格局,僅有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渤海銀行非息收入占比同比有所提升,其中渤海銀行非息收入規模同比減少5%。

  從結構上看,去年四季度債市波動沖擊股份行自營、代客投資,交易賬簿項下收益普遍減少,并造成四季度各行營收面臨較大回撤。

  中收增長放緩則主要是因為財富管理相關手續費收入出現變化,尤其是代理基金、代理信托收入受資本市場、房地產行業影響明顯下滑。與此同時,資產管理、銀行卡、結算與清算、托管收入等科目相對穩定,與資本市場呈現弱相關;代理保險收入受客戶風險偏好調整則呈現快速增長。

  展望2023年,呂家進表示,要緊抓結算、用卡、理財、代銷、托管等業務,擴大非息收入。“隨著經濟恢復,預計今年社會資金流動更趨活躍,資本市場有所回暖,這些業務面臨的形勢總體好于去年。”

  王志恒的看法同樣偏樂觀。“隨著今年經濟形勢好轉,資本市場應該會逐漸回暖,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理財、代理、托管、結算等綠色中收的機會也是存在的。”他說。

  “去年光大銀行綠色中收總量還不是太高,但增速和增量比較高,這一塊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另外,我們也希望金融市場業務能在今年搶抓一些機會,通過這些來向市場尋求更多的效益。”王志恒表示。

  在浙商銀行“321”經營策略中,“2”即是要做大綠色中收和綠色收入。其中,前者有賴于做大CSA客戶服務總量,由該行首次提出的這個概念包含AUM財富管理、投行FPA對公服務、FICC代客交易、國際跨境服務、金融資產銷售和托管服務等。

  張榮森透露,2022年浙商銀行CSA客戶服務總量超過6萬億元,支撐實現了80多億的非息收入,“到2027年,我們要實現CSA客戶服務總量10萬億,從而大幅提升綠色中收在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營收中的占比,從當前的不到10%,達到20%。”

  他同時表示,要增強對金融市場和利率匯率走勢的敏感性,有效提升資本消耗較低的交易價差收入(即綠色收入),比如對客匯兌收益、FICC交易價差、票據交易價差、福費廷和保理資產交易價差等,為擴大營收作出特別貢獻。

炒股開戶享福利,送投顧服務60天體驗權,一對一指導服務!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21 三博腦科 301293 --
  • 04-20 晶合集成 688249 --
  • 04-17 華原股份 838837 3.93
  • 04-13 榮旗科技 301360 71.88
  • 04-12 民士達 833394 6.55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