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

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
2023年04月12日 17:11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金融百家丨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

  文/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副總經理林亞臣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決策,而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金融是現階段金融經過數字化轉型發展起來的新金融業態,是金融在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潮流下的必然結果,因此,在金融領域提倡金融數字化轉型也是必然的。 從大到五大國有銀行和小到各地的村鎮銀行無不聲稱在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然而,當我們仔細追蹤下去,就會發現他們各自心目中的金融數字化轉型內涵千差萬別,反映了行業里對“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沒有共識,或說,對其理解不到位或目標不清晰。

  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推進數字金融的形成、發展和成熟,對目標的理解和對實現目標路徑的清晰認知是轉型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是一切努力的基礎。那么,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

  為了完整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數字金融的一些重要概念有明確認知。例如,決定金融業態本質屬性的六個維度都是什么?數字化指的是什么?數字金融的確切含義是什么?轉型所需完成(數字金融業態的基本要求)的內容有哪些?以及如何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和如何規范數字金融的發展?行業在轉型過程中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以下,筆者將就這些方面做簡要的探討。

  一、 金融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數字金融業態的實現

  金融基本上是隨著人類文明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可追溯的考古證據出自3800年前的古巴比倫),金融的本質是資源和價值的轉化(這是對金融本質描述的最短定義。詳細論述請參見筆者所著《零售金融風險管理概論》中國金融出版社)。無論社會形態如何發展,金融的本質是不變的,但其業態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演變。為什么說金融業態表現形式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如經濟、政治、科技的發展而發展演變?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上個世界中葉計算機的誕生,和隨之而來的磁條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金融業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表現為大規模普及性的零售金融成為可能。 最顯著變化就是上個世紀70-80年代美國和西方國家信用卡的普及,還有零售信貸如分期業務大規模進入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展變化帶來的是:金融機構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推進自身轉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最后生存下來;反之,未能抓住歷史機遇進行有效轉型的被市場淘汰。歷史告訴我們,金融業態的變化是金融自身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今天,我們又一次來到十字路口,面臨抉擇: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數字經濟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前發展,新的金融業態 - 數字金融,呼之欲出,金融機構該如何推進自身轉型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和市場的要求呢?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數字金融業態的基本要素組成,如何使自身擁有這些基本要素?

  1、金融業態的六個特征維度

  縱觀金融發展史,金融業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其本質要素性質一直未變,但其運行形式已完全不同了。那么,金融業態的本質要素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循著下面的邏輯進行總結:金融服務社會,首先必須符合政府和市場制訂的規則,進而,開門做生意。其次,要考慮如何獲客,即,要考慮客戶在哪里、如何觸達、如何決策?再次,要爭取長期服務所獲客戶,這樣,對存量客戶要考慮如何維護、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務?最后,這一切必須回答如何有效交互、如何有效決策?上述這些必要的考量對任何時代的金融都一樣,因此,它們就是金融業態的本質要素。 我們可以這樣分類提煉:“必須符合政府和市場制訂的規則”是業態環境;“開門做生意要考慮如何獲客”是運營基礎;“其次,要考慮如何獲客,即,要考慮客戶在哪里、如何觸達、如何決策?再次,要爭取長期服務所獲客戶,這樣,對存量客戶要考慮如何維護、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務?最后,這一切必須回答如何有效交互、如何有效決策?”是關于信息處理、交互模式、決策模式、和客戶管理模式。因此,我們可以將上述提煉總結為六個維度來表達這些本質要素所對應的不同金融業態。 這六個維度的不同內涵標志著金融業態形式的變化,同時,也是金融發展階段的標志。這六個維度的具體描述如下:

  1) 業態環境 –指的是金融機構營業形式所處的環境,例如,實體店的形式還是虛擬店的形式,是政府組織還是私人組織、參與經濟活動和服務社會的方式等。

  2) 運營基礎 –是指如何獲客、如何服務客戶,例如,是以在社區開設網點形式還是以無網點的互聯網形式。

  3) 信息處理 –是指交易信息如何獲取和處理,而交易是指客戶和金融機構進行的任何活動,獲取和處理方式由手工紙質記錄計算到互聯網線上獲取和系統自動整理更新計算。

  4) 交互模式 – 是指客戶和金融機構是如何交流的,包括服務和被服務的,例如人、人交互,即客戶和金融機構的客戶經理之間的交互,人、機交互即客戶和金融機構的網絡或系統交互,也有人人、人機組合交互。

  5) 決策模式 – 是指金融機構服務客戶是如何做決策的,例如基于信用、法律保障為基礎,按契約模式人工做決策,也有基于數學模型和量化最優規則做決策的。

  6) 管理模式 – 是指金融機構如何管理客戶,例如,通過定期回顧和回訪客戶的手工管理,也有通過數學模型和量化最優規則,系統自動選擇和觸達客戶來實時管理,當然也有手工和系統結合的管理。

  按照上述六個維度,傳統金融可以描述為如下:

  1) 業態環境 – 現實物理社會:是政府和私人組織下的實體組織形式,在現實物理社會經營(相對互聯網的虛擬社會而言)是其主要營業環景。

  2) 運營基礎 – 機構網點:是以線下實體網點的形式,主要是在社區設置機構網點。

  3) 信息處理 – 客戶人工提供,機構存檔實體件:通常要客戶提供紙制基本信息和服務要求,然后,后臺人工或系統處理經典的結構化數據。

  4) 交互模式 – 人人交互:基本上是客戶和客戶經理交互,主要服務客戶或滿足客戶需求等活動由客戶經理來落實。

  5) 決策模式 – 人工決策或人工干預:金融機構決定對客戶的服務決策,通常人工參與決策機制并由客戶經理實施執行。

  6) 管理模式 – 人工介入:金融機構管理自己的客戶包括提供各種服務、產品、促銷等通常由客戶經理參與,很多情況下由手工干預的管理,例如,寫程序產生名單、實地、或電話觸達、或客戶經理搞活動或上門交流等。

  今天的中國,仍有很多金融機構,其主要運營方式仍可劃為傳統金融模式,這主要存在于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各種中小金融機構中。這些描述揭示了傳統金融業態六個維度的內涵,實質上是刻畫了傳統金融的運營模式。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前述的六個維度可以從本質屬性上劃分金融業態,從而使我們能更清晰的觸摸到金融發展演變的脈搏,掌握其發展演變的方向。

  2、數字金融業態的含義

  通過金融業態六個維度的發展演變,可以斷定金融必然向數字金融發展(下面一節將更詳細論證為什么),其發展演變的主要標志就是金融在六個維度上的數字化轉型。這里涉及兩個名詞:1)數字化,2)數字金融。不能僅僅按流行的普通漢語詞義來理解數字化和數字金融,而要從它們內在所包含的技術和金融含義來理解。要理解數字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可以用金融的六個維度來刻畫。而數字化指的不是(早年上個世紀50年代計算機問世時)所有可用0、1比特記錄在計算機的過程。那么,數字化真正的含義是什么?在當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中,數字化的確切含義包含了如下三個方面:

  1) 可度量化;

  2) 可實施量化的最優化;

  3) 可實施系統自動執行的決策管理

  “可度量化”指的是可將非結構化數據,如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等,轉化成可度量和可計算的結構化數據;“量化的最優化”是指可以運用最優化方法求解定量的最優解或近似最優解;而“系統自動執行的決策管理”是指可以將經典分析、大數據、或人工智能所構造的預測模型、量化的最優化決策、以及其他專家模型決策部署在系統上自動實施執行。就當今科技的發展階段來看,數字化的三方面含義完整和準確刻畫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當然,也適用于金融。金融六個維度的數字化運用,將從本質上改變金融業態,使金融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稱之為數字金融階段。例如,業態環境的數字化,意味著業態環境不再局限于實體的物理社會,金融服務可以延伸到互聯網虛擬社會、物聯網、以及未來的元宇宙;數字化交互,意味著交互模式不再局限于人人交互,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數字化交互,如線上交互、人機交互,元宇宙中的機機交互;在金融產品設計和落地上,再也無需受到物理的距離和時間所限制,在各階段的交互中,也沒有所謂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所框定的局限了等等。全面數字化后,數字金融的六個維度,將呈現更多新內容、與傳統金融完全不同的、全面豐富的形態,具體表現如下:

  1) 業態環境 - 現實社會;(移動)互聯網環境、物聯網、元宇宙。

  2) 運營基礎 – 機構網點;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智能生態(模式化、標準通用的,諸如智能模式、智能數據、智能算法、智能系統等等)。

  3) 信息處理 – 客戶人工提供,機構存檔實體件;大數據、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生物模態等等。

  4) 交互模式 – 人人交互;數字化交互(人人交互、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交互)。

  5) 決策模式 – 人工決策或人工干預;系統全自動數字化決策。

  6) 管理模式 – 人工介入;系統全自動數字化管理。

  以上的概括性描述中(每個維度都包含著傳統金融對應的維度內涵,用分號分開),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即所有傳統金融所能做到的,數字金融也可做到,并且做的更高效。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數字金融帶來了嶄新的內容。下面描述數字金融六個維度內涵中,只對數字金融本身帶來的新內容做簡要描述。那么,每一個維度在數字金融階段帶來的新內涵具體都包括什么呢?以下是對數字金融所帶來新內涵的簡要說明:

  1) 業態環境 - 現實社會、(移動)互聯網環境、物聯網、元宇宙:再也不受物理社會的限制,沒有時間和距離的概念;對所有人,任何服務都是觸手可及;已經沒有動產的概念,所有動產都是不動產;金融市場和運營環境極大豐富,包括數字人交易在內的多種新市場出現。

  2) 運營基礎 - 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智能生態(模式化、標準通用的,諸如智能模式、智能數據、智能算法、智能系統等等):運營基礎極大擴張,設計產品和服務可以基于實體和實體、實體和虛擬、虛擬和虛擬(各種形式的O2O )均無障礙;客戶、市場、和客戶管理呈現形式極大豐富,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使得各種創新一致有效。

  3) 信息處理 - 大數據、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生物模態等:各種狀態、行為、交互均成為數據,國家數據法律也相對完善;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各種形式生成的數據,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下均可被有效處理,效率和精準度都有顯著提升。

  4) 交互模式 – 數字化交互(人人交互、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交互):完全超越了人人交互,在各種信息匯集下,客戶對應的數字人,其資信表現是幾萬到幾十萬維數據向量,而其所發起的任何交互請求表現為一個分量或多個分量的事件觸發;同理,機構所發起的任何決策和管理動作也是其一個分量或多個分量事件的一種觸發,完全可以實現客戶、或機構、或客戶和機構選定的任何交互形式。

  5) 決策模式 - 系統全自動數字化決策:機構可以完全基于數字化決策,通過實時的或事件觸發式的交互,即時的獲取信息并實時處理,通過相應的模型和最優策略,實時做出決策,同時通過交互平臺或渠道及時推送給客戶。這一切均被部署在統一的決策平臺上,決策實施過程無需人工介入。

  6) 管理模式 - 系統全自動數字化管理:類似于上面的決策過程,機構依據客戶的全息圖(各方面信息),管理目標,應用各種分析工具(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全面分析客戶,設計實現管理目標最優化的最優決策,將決策規則在管理平臺上部署實施。而日常的管理工作就在規劃下自動運行,整個過程,無需任何人工介入。

  上述六個維度的確切含義完整的刻畫了何謂數字金融,我們也可以用讀者熟悉的形式給出數字金融定義的文字描述:

  n 數字金融定義 -  在全環境(包括現實物理社會環境+互聯網虛擬社會環境+物聯網環境+元宇宙)中,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以數字化交互、信息處理、決策、管理為主要運營模式的金融業態。

  明確數字金融的確切含義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我們準確定位問題,可以提高交流效率,可以看清具體推進的方向。夫子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些討論數字金融的文章、評論、和論斷,由于對問題的關鍵概念如數字化和數字金融沒有完全把握,經常出現自相矛盾、以偏概全、不知所云的現象;而這些只會為推動數字金融健康發展帶來噪音。 數字金融的新內容反映了金融發展到新階段過程中必然發生的演變,其標志是更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使用,同時,數字化也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們行為的改變和市場的改變,這樣,金融也必須改變,而其數字化轉型也就是自然選擇了。因此,金融機構如果不積極求變,相當于放棄市場,那一定會被歷史潮流甩在后面,這是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而轉移的。面對這一發展趨勢,我們的選擇是確定的:必須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順應發展潮流,推動自身的變革。如何知道金融會這樣發展呢?回答是:一切都正在發生中。

  3、現階段金融發展歸宿 - 數字金融業態

  縱觀金融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必然推動金融的發展,并促使其適應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一個簡單的現象揭示今日金融發展的背后邏輯:一天24小時里,人們除睡覺和工作外,80%的時間花在了手機上(以我國為例,保守估計手機使用的滲透率高達80%,2018年12月的統計,移動互聯網用超過11億,單日人均使用手機時長超過6個小時)。科技帶給人們手機,結果改變了客戶行為,形成了新流量集聚地 - 互聯網。如果金融機構仍然以機構網點為主要獲客基地,他們將發現來網點的客戶越來越少,逐漸沒有新增生意了。

  這個現象告訴我們:隨著科技的發展,諸如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廣泛應用,經濟活動和外在社會發生了根本變化。 這些變化帶來了人們行為模式的變化,而人們行為模式的變化又形成了新的市場需求。這個新的市場需求造就了巨大的發展動力,諸如,更多、更新的市場機會,而新市場的涌現,和舊有市場的消失,推動了金融傳統模式向新模式的轉化(詳細論述請參見筆者所著《零售金融風險管理概論》中國金融出版社)。 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的必然結果,反映在金融業態上,就是在前面所談到的六個維度上由傳統金融業態向數字金融業態轉變。

  例如,當流量積聚的形式由實體形式變成虛擬形式,人們不再要求物理形態的人必須親自到現實體驗,取而代之的,只要他的線上cookie曾經出現在虛擬的流量網頁即可;而這樣的要求,對客戶或潛在客戶來講極其便利,僅僅一鍵點擊之遙。由此可知,虛擬環境會形成更大的流量集聚地,從而,更有利于獲客;很自然的,金融服務也就必然延申到虛擬網絡里,這樣,業態環境維度也必然包含互聯網虛擬社會,以及后來的物聯網,元宇宙等。

  其他五個維度也是類似的邏輯,在數字化技術如系統平臺處理算力、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技術等的推動下,也同樣會發生深刻變化,從而形成了含有與傳統金融維度的內涵不同的新內容。這些維度中的新內容標志著金融向數字金融轉型的必然性,同時也代表了新的金融業態,我們稱之為數字金融。要知道,任何事物的發展演變都不會停滯。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會停,科技的發展不會停,人們追求幸福不會停,金融的發展也不會停。數字金融也會繼續發展演變,通過其六個維度來觀察,其發展演變的脈絡更清晰。但所有的發展變化都來自兩大原始動力:一是科技發展,二是人性對擴大自我掌控度的自然追求。

  在科技發展方面,那些順應了人性(對擴大自我掌控度的)自然追求的先進技術得以發揚光大,從而改變了人的行為,由此,產生新的供給側;而那些有違人性自然追求發展的所謂新科技則如曇花一現即被淘汰。在人性自然追求發展方面,人們會對現有科技力量所能做到的提出更高要求,或通過市場行為支持和鼓勵那些順應人性自然追求發展的事情,從而助力科技的發展提升。在科技、人的行為、新的供給側的相互作用、相互引導、相互推動下,數字金融將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不斷更新。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如強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和成熟,將會使數字金融六個維度呈現更多新的內容。

  總結上述論證的邏輯,我們可以得到結論 – 金融數字化轉型是自然而然的必然趨勢,可以精簡為如下論述:文明推動科技發展,順應人性需求的科技被廣泛接受并占據市場,從而發展起來。發展起來的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新科技支撐的社會框架下,新的生活方式慢慢固化和新的客戶行為慢慢形成習慣,例如,現階段更多線上交易發生。舊市場無法滿足新需求而被迫轉型改造,新產品、新的金融供給側催生新市場,這些新需求、新供給、新市場推動了社會進步(更高效、更便捷、更普及)。新舊交匯和新趨勢逐漸取代舊勢力,金融數字化轉型必然發生,新的金融業態-數字金融逐漸形成,同時,呈現諸多新挑戰,這一些新挑戰又對科技和社會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為數字金融業態注入強大發展動力。在更高的層次上,數字金融業態又會開始更進一步完善的新循環…。

  暫且不去討論未來將會發生什么,就現階段而言,金融數字化轉型正在發生中,也均在六個維度上有表現,只不過,局限于科技發展階段,尚未達到理想的狀態。具體的說,現階段數字金融(包含所有傳統金融的功能)可以描述為如下:

  1) 業態環境 - 實體社會,(移動)互聯網虛擬社會:金融機構在(移動)互聯網環境已基本實現了全產品覆蓋。

  2) 運營基礎 – 不依賴于網點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中數字化運營,獲客、客戶維護、等多服務管理也已基本實現。

  3) 信息處理 - 數字化處理:對某些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也已基本實現;通過獲得客戶授權后,系統可秒級全流程自動的整合、分析、加工信息多方信息(萬級變量和億級關聯關系)已成為事實。

  4) 交互模式 - 數字化交互:以實現人機交互模式,即客戶和機構的交互是由人機的數字化交互實現的。

  5) 決策模式 - 系統全自動數字化決策:已完全實現全流程自動化,包括運行已部署實施的策略,自動化決策接受、等待、拒絕,并自動化推送決策結果,以及實時運行結果監控,完全沒有人工干預。

  6) 管理模式 - 系統全自動數字化管理:已完全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管理,包括確定目標客戶,提供各種相應服務、產品、促銷等,而后通過系統自動推送信息、分配、調度、分發各種服務,完全沒有人工干預。

  這里完整的描述了現階段已實現的數字金融,有些金融機構已完全實現了上述各項要求,甚至更多。行業中這些實踐結果,用事實證明了: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今天,金融也必然進入數字金融發展階段,即,金融數字化轉型到數字金融是必然的。現在這個數字金融階段僅僅是數字金融業態的開始,盡管呈現了諸多新內容,離理想的目標仍有差距,但金融轉型的大方向極其清晰:即在金融六個維度上全面實現數字化。下面一節,將這個大方向進一步具體化,也就是在六個維度中的各個維度,最基本所需完成轉型的內容都有哪些?

  二、金融數字化轉型所需完成的基本內容

  金融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盡管金融本質不變,但金融業態在不斷發展演變。而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將推動傳統金融業態發展到數字金融業態,這是由金融發展規律所決定和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而其發展演變主要表現在金融業態六個維度上全部實現數字化,也就是說金融數字化轉型目標就是實現數字金融,轉型的全部內涵就是在六大維度上全面實現數字化。

  在金融六個維度上全面實現數字化,是任何一個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有明確清晰的認知和實現路徑的選擇,在這一點上,促使董事會、管理層、中層及基層統一認知和貫徹于實踐是基本要求。具體說來,在認知方面,這個要求包括以下幾點:

  1) 正確理解數字金融是新型金融業態(嶄新的觀念、新的金融技能、新的分析技能;不是金融線上化、不是一個IT項目、不是科技應用、不是金融科技創新、不是科技驅動業務)、現階段金融發展成為這種數字金融業態是由金融發展規律所決定的。

  2) 正確理解金融數字化的必然性和內在的驅動力

  3) 正確理解金融數字化是金融的一個系統工程(頂層設計、產品研發、業務拓展、風險管理、運營管理、經營管理、基礎體系等等)而非一個IT項目。

  4) 正確理解金融數字化長期性和循序漸進性。

  5) 正確理解金融數字化是金融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決策模式、交互模式的改變。

  而在貫徹于實踐方面,這個要求包括以下幾點:

  1) 從業實踐:以客戶為中心無業務線壁壘的全方位信息處理和決策掌控,用數字化理念更新或重構業務,如業務生態環境、產品設計、信息處理、客戶運營、客戶決策、和全面管理;例如,業態環境:現階段,要擴大到(移動)互聯網,使金融業務在實體社會和虛擬社會無縫連接。

  2) 數字化思想:金融對金融從業人員,也是全新的知識技能訓練要求,數字化思想培育和提升;可以在多種社會形態下,無物理限制(時間、空間)全方位實施如新產品、新服務、新運營;交互模式可以根據產品場景,最優組合式的選擇人人、人機、機機交互,而信息處理沒有局限,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均可以用于決策,等等。

  3) 從業技能:更高超的和更加全面的“科學+藝術”技能要求(“科學”的普遍使用和“藝術”在更深層次的應用)。

  4) 管理技能:全新的管理觀念、全新的決策流程、全新的落地實施、全新的追蹤監控…。

  因為每個方面都牽扯很多具體內容,上面的敘述旨在原則性方面,未進行詳細論證,例如,如何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無業務條線壁壘的全方位信息處理和決策掌控”?筆者曾在一股份制銀行嘗試過,其思想如下:1)制定客戶管理大綱,明確客戶歸屬;2)按客戶獲取時間明確客戶交互管理優先權權重和積分;3)構建統一信息決策平臺。打破客戶信息業務條線壁壘的關鍵是客戶歸屬,在“大綱”里明確規定,客戶,無論來自哪個業務條線,歸屬權只屬于銀行,任何業務條線都不擁有客戶,而只能在銀行的授權下管理客戶。在這個客戶歸屬大綱下,構建客戶統一信息決策平臺,將客戶全方位信息(例如,信用卡信息、零售信貸信息、儲蓄和理財信息等等)整合(筆者主持建設的客戶統一信息決策平臺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創新三等獎)。

  金融數字化轉型,在六個維度上應該做些什么呢?作為例子,在系統體系方面做簡要說明如下:

  1) 業態環境:現階段,要擴大到(移動)互聯網,金融業務在實體社會和虛擬社會無縫連接,要作為系統基礎建設來完成。

  2) 運營基礎:大數據、云計算、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人臉識別、簡單視覺智能、簡單背景識別、人工智能大模型如 ChatGPT)應用在運營各環節,以客戶為中心的統一信息視圖是基礎。

  3) 交互模式:將智能語音和客戶交互、機器人和客戶交互、系統間自動化交互、(機器人和機器人交互用)在實際的業務環節。

  4) 信息處理:現階段,文本結構數據、簡單視覺智能、簡單自然語言、簡單背景識別、OCR等非結構化數據,以及各種其他大數據處理要用于業務實踐。

  5) 決策模式:構建系統一體化的決策平臺來完成數字化全自動化決策,將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用于分析和決策。

  6) 管理模式:系統、決策平臺、和多種交互平臺有效鏈接來實現各環節數字化全自動客戶管理。

  在這六個維度上,數字化方案設計,既要有公共基礎部分,也要有業務條線的特殊性部分。而在業務發展的數字化實踐中,要依據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更新完善“五大管理體系” – 政策體系、系統體系、流程體系、制度體系、和監控體系,特別的,機構內各業務條線要完善自身特有的五大管理體系,做到業務穩健、安全、高效的運行。

  三、金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健康發展原則

  金融數字化轉型是促使其發展形成數字金融,這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點,即數字金融階段是長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那么,如何保證數字金融合理、健康發展呢?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0月18日會議上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方針中,表達了如下兩個方面:一是“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二是“要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數字金融是數字金融的一部分,會議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方針,為金融界發展數字金融指明了方向。毋庸置疑,把握數字金融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金融健康發展是貫徹發展數字經濟方針的重要方面;同時,要堅持規范數字金融發展,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行業里,在領會貫徹這些大政方針方面,我們看到很多不同理解的表述,造成行業認知不清晰。

  那么,目前的金融行業應該如何推動數字金融健康有序發展呢?如何實現發展和監管兩手抓?也就是金融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遵循什么原則?我們認為,符合數字金融階段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結合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以下五大原則應當首要考慮:

  (一)合理性原則 - 市場公平正義和消費者保護:

  1) 對社會有利  - 有助于社會公平正義;

  2) 對市場有利 - 有助于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3) 對客戶有利 - 有助于提升客戶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這個原則的意思是:數字金融發展對社會要有利,對市場要有利,對客戶要有利。這個原則看起來似乎冠冕堂皇,但實際上,合理性原則被破壞的例子還正在實實在在的發生著,例如,信貸市場,很多導流平臺為了最大化自己的轉化率做借據分發(即將客戶的某次借據發給某個信貸合作方,而另一個借據發給另外的信貸合作方),使自己客戶轉化率提高,對自己平臺有利,但對市場沒有正面效用。因為增大了多頭,而且是短時隱藏多頭,擴大了市場風險;對客戶也沒有正面效用,因為容易讓客戶過度負債;由于客戶和市場潛在風險都增加了,對社會最終也將是弊大于利。這個例子說明合理性原則是數字金融的基本要求,要堅決杜絕利用新的科技技術對社會造成潛在隱患。

  (二)最優化原則 - 行業發展和運行效率:

  1) 質和效率最優化 -(沙盤推演和模擬測試)冠軍-挑戰者決策模式;

  2) 決策最優化 – 數據整合、量化指標、數據分析、預測分析、最優決策、表現追蹤六部曲。

  最優化原則是一家銀行、一個企業或消費金融公司等,自身要追求的,也是一定要堅持的。最優化是數字金融最顯著的標志。盡管有些機構聲稱自己如何使用大數據來提高產出效率,但仔細掰開來看,其中還僅僅使用了數據整合部分,

  最優化原則是一家銀行、一個企業或消費金融公司等,自身要追求的,也是一定要堅持的。最優化是數字金融最顯著的標志。盡管有些機構聲稱自己如何使用大數據來提高產出效率,但仔細掰開來看,其中還僅僅使用了數據整合部分,與最優化要去相去深遠。

  (三)信息安全原則 - 金融穩定和運行正常一定要保證:

  1) 系統安全 – 安全性保障體系,且要有plan B;

  2) 數據安全 – 政策、流程、制度、監控,全方位確保安全。

  在數字金融階段,信息完全至關重要。由于科技發展迅速,很多金融監管使用了一些開源軟件、外包服務、以及測試不完整就上線運行的程序,這些都給信息完全防護埋下隱患。因此,有必要在數字金融階段再次強調信息完全的重要性。

  (四)穩定性原則 – 如何做到在宏觀上審慎,微觀上也要審慎等:

  1) 既要堅持宏觀審慎,也要堅持微觀審慎,以現有監管架構為指導主線,漸進有序豐富;

  2) 以風險可控的小規模測試為方法,在監管透明的條件下,有序創新發展

  穩定性原則是金融機構必須永遠遵循的原則,不論金融發展到什么階段。因為金融市場的強關聯性,因此,個體金融機構也必須遵循穩定性原則。在數字金融階段,穩定性原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此階段被放大,所以,必須反復強調穩定性。

  (五)加強風險管理原則:

  1) 新型欺詐風險 – 核身、賬戶控制、數字盜用、不斷翻新的電信欺詐…;

  2) 新型交易風險 -  穩定性、安全性、截流、洗錢…;

  3) 新型信貸環境風險 – 線上、O2O、極低門檻信貸環境 …;

  4) 新型渠道風險 – 渠道信息真實性、規范化、操作的不可控性…;

  5) 新型技術風險 – 數字環境急速擴張(趨勢是越來越快)帶來很多技術挑戰…;

  6) 新型法律風險 -  數字環境的法律缺失(例如,數字資產的歸屬)…;

  7) 新型聲譽風險 -  數字環境的真假難辨、急速、放大效應…。

  以風險可控的小規模測試為方法社會上有一種錯誤觀念,以為工具或科技可以改變風險,這是極端危險的想法。從哲學層面來講,風險,歸根結底,是由人性熵的自然發展和環境的碰撞而產生的,這一本質是無法改變的(詳細論述請參見筆者所著《零售金融風險管理概論》中國金融出版社)。新的科技和工具或許會帶來新的判別風險的手段但不會改變風險,同時,新的科技和工具一定會帶來新的風險挑戰,上述七個方面就是對在數字金融階段新的風險挑戰的概括。

  在實踐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務嘗試,都應以風險可控的小規模測試先行為基本原則;在測試中,不斷完善和規范整個實施過程,這也是一種強化監管的做法,也體現了“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原則。

  本文前三部分總結了筆者對“金融數字化轉型到底轉什么”的討論,在結束此文前,筆者想強調,在現有信息基礎建設、法律法規建設、科技發展階段,金融數字化工作才剛剛開始。在繼續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路徑上,一定要對轉型中的重要問題有清晰的了解。要對數字化、數字金融、轉型目標有毫無歧義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字化轉型的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發展。而在落地實施上,要考慮到中國金融行業的實際情況,把握好步調和節奏,例如,在某些市場、業務種類、和業務環節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預,不可為了數字化而強行實施數字化,從而給業務帶來風險。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金融階段的發展仍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只要我們認清方向,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全面完善的數字化金融一定是水到渠成。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轉型 數字金融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20 晶合集成 688249 --
  • 04-13 榮旗科技 301360 71.88
  • 04-12 民士達 833394 6.55
  • 04-12 美利信 301307 32.34
  • 04-11 晶升股份 688478 32.52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