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 亓寧
A股2022年行情正式收官,銀行股的表現雖優于大盤,但估值仍處歷史低位,全年震蕩下行,直至11月才有所反彈。
截至12月30日,申萬一級銀行板塊年初以來累計跌10.47%,市凈率(PB)0.47在各行業墊底。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8家股價下跌,占比67%,市凈率僅3家超過1倍,破凈率仍在九成以上。銀行板塊整體市值全年蒸發6600多億元(A股5200多億元),總體降至9.3萬億元以下。
2022年,市場整體環境變化,市場的擔憂與疫情下的宏觀經濟尤其調整中的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其間,實體經濟有效需求萎縮,居民消費意愿長期低迷,加上利率調整帶來息差變化,銀行面臨業績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波動等多重挑戰。
展望未來,政策和基本面恢復情況仍是關鍵,多數機構對銀行股的預期更為樂觀,但也提示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分析,銀行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驅動因素分別是政策和基本面,預計2023年穩經濟的力度會超預期,可支撐銀行股上行,但經濟主體的信心修復需要較長時間,若“經濟底”節奏低于預期,銀行股表現可能較為震蕩。
破凈愈演愈烈
回顧2022年銀行股表現,2021年七成下跌、九成破凈的局面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更“慘”。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12月30日),中證銀行指數相比上年年末跌了8.83%,跑贏滬指(-14.64%)近6個百分點。但中證銀行指數在去年10月31日一度觸及4969.29低點,創下2015年8月以來新低。
對比全行業來看,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9個年初至今累計下跌,銀行板塊雖跌了10.47%,但在全行業中漲幅排在前十位。截至去年12月30日,42家A股上市銀行(較2021年末新增蘭州銀行1只新股)總市值約為9.3萬億元(其中A股市值6.6萬億元),較2021年年末縮水約6644億元(其中A股減少約5244億元)。這一市值蒸發速度是上年的2倍多,規模與2020年疫情沖擊相當。
具體看股價表現,42只銀行股(新股以發行價為基準)中只有14只較2021年年末上漲,下跌個股占比近七成,其中8只漲幅超過10%,江蘇銀行以33.32%漲幅居首,另有成都銀行、蘇州銀行漲幅在30%以上。28只下跌銀行股中,2021年漲幅居首的瑞豐銀行2022年跌去42.76%,鄭州銀行、青農商行延續上年跌勢,跌幅超過20%,齊魯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跌幅緊隨其后。
分類來看,農商行、城商行個股表現分化更為明顯,股份行平均跌幅最大。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農商行(申萬二級)累計跌6.69%,城商行累計跌3.78%,國有大行跌1.70%,股份行則跌了16.73%。9家股份行中,除中信銀行年內漲15.34%外,其余8家股價均下跌,平安銀行(-20.35%)、招商銀行(-19.84%)、浙商銀行(-15.76%)跌幅靠前。
隨著股價“跌跌不休”,銀行股估值長期處于歷史低位,破凈問題愈演愈烈。截至去年12月30日,42只銀行股市凈率(PB)在1以上的只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3家,比2021年的5家減少2家,破凈率仍在90%以上居高不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分別以0.3和0.33的市凈率繼續墊底,且較上一年年末進一步下滑。
放眼各個行業,銀行板塊整體市凈率只有0.47,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倒數第一。其中,城商行為0.59,農商行為0.52,股份行為0.50,國有大行為0.44。
在此背景下,年內多家銀行股東、高管“自掏腰包”出手“護盤”,這一趨勢直至11月股價回升才有所放緩。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家銀行公告高管或股東對自家股票進行增持,其中不僅有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也有國有大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面與上市銀行估值降低觸發穩定股價措施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增持主體對上市銀行發展前景的持續看好,股價低位可視為增持機會。
市場存在多重擔憂
不過,從成效來看,增持并未能從根本上改善銀行股的長期低估值問題。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指出,銀行股估值低核心原因是資產質量下滑,其次是收益能力下降。
疫情沖擊、房地產風險、宏觀經濟下行是市場的主要擔憂。在收益方面,2022年以來,受疫情擾動、外部沖擊等多重因素影響,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出現萎縮,居民部門消費意愿持續低迷;加上年內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等進一步壓低銀行凈息差,凈利息收入整體承壓。
以國有大行為例,2022年前三季度,六大行中除中國銀行外,其余5家凈息差較2021年同期下滑,其中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分別同比下降0.35和0.33個百分點至1.96%、2.23%,交通銀行凈息差水平在大行中繼續墊底,前三季度較上年同期下滑0.05個百分點,降至1.5%。
整體來看,上市銀行營收增速出現明顯回落,據方正證券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僅有2.8%,較上半年的4.9%下降2.1個百分點。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在三季度甚至出現營收同比負增長。
從盈利情況看,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半年略有增長,但較2021年整體增速下滑明顯,其中城商行、農商行表現優于股份行和國有行。
在行業持續調整背景下,房地產是貫穿全年銀行股行情的主要干擾因素。2022年以來,銀行的優質資產——按揭貸款明顯收縮,爛尾樓盤“停貸潮”、提前還貸潮也影響了市場預期。從央行公布的信貸數據來看,今年1~11月,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少增7000多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3萬億多元。另外從半年報來看,年內銀行涉房貸款不良率明顯攀升。
2023支撐更強但難免震蕩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監管層面頻繁表態支持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加上銀行三季報整體延續趨穩勢頭,銀行股自進入11月以來開始出現明顯回暖跡象,中證銀行指數近兩個月累計漲逾14%。
自房地產融資支持政策“三支箭”齊發之后,券商紛紛唱多銀行股。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總體定調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戴志鋒認為,今年銀行股將在“政策底”向“基本面底”的傳導過程中震蕩上行。
在穩經濟和穩地產方面,機構普遍預測今年政策放松的力度會超預期。肖斐斐認為,近期央行表態今年貨幣政策力度不小于去年,傳達貨幣當局堅定支持經濟穩定復蘇的指引,加上中央財經委、央行等部門強調地產支柱作用及防范化解風險,提出繼續推進現有政策并重點關注優質頭部房企債務等,都傳遞了積極信號。
尤其在房地產領域,國泰君安地產分析師謝皓宇認為,綜合當前形勢和政策導向,今年對需求端的刺激還要加碼而且勢在必行,5年期以上LPR還有極大的下行空間。這對于改善銀行收益和資產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對地產需求端政策繼續放開、穩經濟政策加碼等預期,戴志鋒認為,今年上半年政策將是推動銀行股上行的主要因素,下半年則主要靠基本面驅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作用還取決于市場主體信心恢復情況,“經濟底”節奏如果低于預期,“政策底”向“基本面底”的傳導則需要時間,銀行股的表現也會較為震蕩。
具體到銀行基本面的修復,機構普遍持謹慎樂觀態度。在業務增量方面,方正證券銀行分析師鄭豪指出,今年經濟活躍地區將率先走出疫情影響,迎來實體信貸需求的復蘇;息差方面,考慮到讓利實體經濟仍是主基調,息差短期內仍有收窄壓力,重點尤其要關注今年年初的按揭重定價壓力;中收方面,鄭豪認為,隨著疫情的擾動逐漸消除,居民收入預期得到改善后,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將會重拾增長態勢。
關于資產質量,雖然房地產行業的擔憂逐漸緩解,且行業整體撥備覆蓋率較為充足,但也有機構提示,短期內疫情的沖擊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企業端尤其是私營企業部門在今年上半年依舊會面臨較大的壓力,預計銀行一季度不良率還會有小幅攀升。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