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 業內人士提醒做好風險評估

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 業內人士提醒做好風險評估
2022年03月11日 15:42 市場資訊

  來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宏歡

  “說好的低風險銀行理財,怎么它就虧錢了?”近日,多款較低風險評級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本現象,給用“保本心態”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上了一課。購買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什么也會虧錢?投資者該如何選擇?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踩雷”穩健型理財產品

  “我買的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結果沒想到不保本,還虧了!”9日,家住岳麓區的市民胡女士點開手機銀行,查看自己年前花兩萬元購買的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發現該產品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好幾百元。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踩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一位投資者表示:“年初購買了某國有銀行R2穩健型一年期的理財產品,當時公布的年化利率3%,但自從入手后卻一直在虧損。”也有理財經理無奈表示,給客戶推薦的理財產品出現了“負收益”,確實很尷尬。

  據悉,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與本金保障、收益高低都密切相關。一般而言,銀行理財分為R1到R5級,有的銀行是分一星到五星。R1是慎重型,主要投向國債、存款等,本金幾乎不會受影響;R2是穩健型,收益相對R1更高,但本金存在虧損的可能。總的來說,R1和R2風險較低,適合低風險人群。R3以上,等級越高,收益越高,虧損的可能就越大。

  銀行理財凈值化

  過去,投資者在銀行購買某個約定利率的產品到期后,銀行會按照承諾兌現收益與本金。但這樣的保本保息產品,已經隨著2022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資管新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據悉,在保本型理財產品消失后,銀行理財也進入一個新的凈值化時代。記者查閱各大銀行手機App發現,原本介紹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頁面都變成了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介紹,很多理財產品都標識了風險級別。這也意味著以后的理財產品必須要有凈值波動,投資者盈虧自負。

  “一些理財產品負收益的情況我們也關注到了。”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下降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部分用戶也出現了收益負增長,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型,收益率波動屬于正常現象。

  謹記收益與風險成正比

  記者注意到,由于所購買理財產品的連續虧損,一些比較焦急的投資者想要立即贖回,進行止損。然而根據各類產品的設計不同,不少理財產品均設置了鎖定期限,即用戶現在發起贖回預約申請,也要在投資周期到期后才能回款。在此情況下,一些投資人開始將銀行作為投訴對象,稱銀行售賣宣稱中低風險的產品卻大幅虧損,涉嫌虛假宣傳。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不屬于存款,其本質是資產管理產品,不應也不能保本,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產品凈值波動。

  那么,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了,還能買嗎?建設銀行長沙火炬路支行理財經理表示,面對新變化,投資者需謹記收益、風險成正比。若完全不能承受任何市場風險,應選擇如大額存單、國債等存款類產品;如果風險偏好較低,可選擇投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若風險偏好較高,則可選擇投資股票、期貨等市場權益類理財產品。

  此外,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投資者需重點關注買入和贖回的時間、投資期限的長短以及產品的風險程度,提前做好風險評估測試,避免買到與自己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理財產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4 首藥控股 688197 39.9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5.08
  • 03-11 兆訊傳媒 301102 39.88
  • 03-11 和元生物 688238 13.23
  • 03-11 祥明智能 301226 29.6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