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么銀行不善待柜員?領導說出了真相
來源:財金干貨ATM
我在股份行后臺合規部工作,經常接觸分行運營條線的主管,聽到過一些他們對基層的看法。
總行做過統計,發現2015年到2019年全行網點歷史離職人數,已經快趕上歷史招聘總數的70%。這意味5年下來一線網點雇員周轉了七成,只有30%是待了5年的老員工。
如果用我們行做樣本,估計跟全行業整體情況差不離。
上面領導很清楚柜員普遍不想干,離職率高,但并不會有所作為。一是因為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想進銀行,二是對網點態度上根本不重視。
他們的真實想法是是什么呢?基本是如下幾類:
01
第一,一些分行高層普遍不重視運營條線。他們的基本認知就是柜臺工作既沒有產值也沒有太高技術含量,總行下達的分行KPI考核基本和柜臺沒有啥直接關系。
吸儲作為KPI,是應對MPA,存貸比之類監管指標和流動性需求的,不直接創造利潤。
所以客戶服務得好不好,只在支行層面有意義。
沒產值就意味著沒地位,對于高層就意味著沒績效。其實到支行長級別的小頭頭,可能在總行分行眼里都沒啥地位,更別說更低的一線了。
02
第二,別看普惠零售之類的口號喊得響,有些高層對轉型是有畏難情緒的。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前年總行請到一位招行風控業務負責人做分享,我們領導打聽了一下招行在IT方面的維護費用。乖乖,都快趕上我們幾個產品的開發費用了。
所以有些領導,就是想犧牲基層人員討好客戶,對刁蠻客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網點員工打落牙齒和血吞。
說句覺悟不太高的,六大國有行基本不可能轉型到像招行,平安那種水平的。郵儲行雖然號稱有最多的網點,但遠沒到能以“零售見長”的程度。
零售做到招行那個級別,是對技術的灌溉結出的果實。真正做IT的人都知道,一個上億用戶APP要是多大預算的投入,并且銀行對產品安全性必須絕對嚴苛。
國有行本質上仍是國企事業單位,偏遠地區六大行網點不少是虧損的,首要使命是承擔社會責任。并且從盈利角度而言,國有行根本就不眼饞零售那幾個利潤。
股份行做零售的痛點就在于,零售根本無法速成。零售金融必須有一整套硬件和軟件建設,風控,大數據這些都要從外部重金引進人才。
03
第三,網點沒產值也就算了,還總有麻煩。客戶投訴,長短款不說,現在人行罰的最狠的反洗錢,一涉及罰款柜臺分分鐘跑不了,誰讓戶是柜臺開的。
至于什么客戶投訴,滿意度調查,到分行領導手里就只有個數字。誰管背后是客戶理虧還是柜員委屈啊?
合規稽核審計最方便查誰?妥妥的柜臺啊,要監控有監控,要記錄有記錄,有事實有真相,多好查。
市場部沒事在行領導那點炮點誰?信貸評審?他們不敢。綜合計財?他們也不敢。合規審計?他們接觸不上。所以軟柿子捏誰比較順手?
但我們做后臺合規風控的都知道真正出風險的哪是柜臺啊?敢情上司法文書網的案件有一宗是柜臺出的包?違規貸款、違規同業、違規信用卡都是柜員干的?
還是那句話,運營條線沒地位。就連運營條線的領導自個兒都沒啥話語權,上面有壓力他們就直接轉移給手下基層。
04
第四,說句體己話。在四大行,包括大型股份行,有本事的柜員試試還有沒有別的機會;沒本事的柜員,千萬千萬要學點東西以防不測。
別的不說,你們自己ETC推了一年,有沒有想過以前那些高速人工收費的現在上哪兒去了?
不要總說國有行就非得是鐵飯碗,好多高速公路不也是國企在運營?也別覺得事到臨頭有很多緩沖給你做準備,當初ETC大躍進也就一夜之間的事兒。
我自己做對公出身,到支行內審,再到風控總部。期間有無數同事離開銀行,雖然大家離職懷揣不同的目的,但普遍有一個共識:國有行和股份行,除非是新興技術崗或后臺夠硬的關系戶,技術熟練工的不可替代性絕對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
帶我入行的師父,四大出身,40歲的老審計師跳槽民企做財務總監去,第二個季度馬上頂上來一個資歷差不多的。銀行是真的不缺人。
所以在領導眼里,銀行是強勢招聘方。強勢的那一方往往不會顧及弱勢方的想法的。
在銀行工作,給自己留個備選項是對自己負責。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