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改土地、增收入、擴內需 啟動東北經濟內循環動力

周天勇:改土地、增收入、擴內需 啟動東北經濟內循環動力
2020年09月05日 13:00 新浪財經

  9月5日消息,由東北亞經濟研究院、中國國際商會與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今日正式啟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東北亞:深化改革、合作共贏”,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出席活動并發表主旨演講。

周天勇周天勇

  周天勇認為東北最有優勢的是就是土地要素。東北有3.23億畝耕地,占全國的16%。中國可利用土地的比例,東北比例最高,因為大部分是平原,而且沒有什么高山峻嶺,氣候、緯度條件都很好。全國國土的15%在東北,但是人口只有全國的8%,所以土地要素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因此,周天勇指出,東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東北大量的土地是建設用地,國有工礦企業,其他各種所有制工商企業占的土地都是建設用地,數量較大。而且東北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數量也非常大,所以東北最強的優勢是土地要素。

  在周天勇看來,東北作為國民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地區,通過土地改革,農民、市民有收入,消費有需求,產品能賣得出去,而且農民和市民都有資產、有財富、富裕起來,這就是東北振興的關鍵。

  以下為發言全文:

  非常高興到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今年的這個論壇主題是深化改革,加強國際合作。2020年是中國經濟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碰到疫情,國際上的疫情也比較嚴峻,所以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供應鏈受到影響,就業受到沖擊,財政收入等等一系列國民經濟的其他方面都遇到困難。東北更是這樣,統計數據發現,南方疫情比較重的經濟省,經濟回升、恢復的比北方快,而北方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大,但是疫情對北方的經濟影響大。當然,它有一個產業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還有疫情期間對人員流動的管制問題。所以,東北疫情之后的經濟發展、經濟改革,任務更加繁重。

  我今天這個題目為改革土地體制、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投資和消費內需,推動東北經濟內循環動力。我想講這么幾個方面:

  (一)東北是內循環為主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重大戰略調整的重要區域

  東北有1.17億人口,常住人口的城市化比例達到65%,比全國平均水平要高5個百分點,人口要占到全國的百分之八點幾。而且東北是中國能源、其他資源和重加工工業基地。歷史上就是國有企業多,“一五”期間布置和建設的重大項目多,比如機車、機床、造船、煉油、石油、煤炭等等,因此中國經濟要內循環,離不開這些基礎工業。最近總書記提出要節約糧食,而且今年我們遇到洪災,那么糧食產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內循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糧食,而東北是糧食的重要生產基地。東北面積145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10多。東北面積大,人口密度小,是中國經濟戰略調整回旋余地的縱深地區。

  (二)東北的土地要素優勢

  從要素比較優勢上看,因為東北過去城市人口多、國有企業多、國有單位多,所以計劃生育對人口的影響比較大,未來15年,全國每年勞動力收縮有1%,就是就業勞動力要負增長1%。未來15年,東北很可能是負增長1.5%,而且東北還是勞動力流出省,所以東北的經濟增長來看,勞動力要素優勢比不上內地,更比不上南方。從資本要素來看,這兩年投資增長快,投資重點項目地區,東北的優勢也不如內地,不如南方。他有歷史或者一些體制方面的問題。而且東北過去的那些資本存量,國有企業的資產、裝備也是急需改造,急需提升。因此,東北的資本要素和內地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從技術要素看,技術的研發,比如說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這些城市的風投、新技術的創新比較強一些,東北這種技術要素推進經濟增長,比如說通過新技術研發,風投把它變成產品,最后市場化,這個過程也比南方或者一些地區有比較大的差距。

  東北最有優勢的是就是土地要素。東北有3.23億畝耕地,占全國的16%。中國可利用土地的比例,東北比例最高,因為大部分是平原,而且沒有什么高山峻嶺,氣候、緯度條件都很好。全國國土的15%在東北,但是人口只有全國的8%,所以土地要素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因此,我覺得東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東北大量的土地是建設用地,國有工礦企業,其他各種所有制工商企業占的土地都是建設用地,數量較大。而且東北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數量也非常大,所以東北最強的優勢是土地要素。

  就是說,經濟產出、國民產出技術、資本、勞動力、土地四大要素,東北最豐富、最有優勢是土地要素。它需要通過一定的體制機制去投入一定的市場,由一定的企業主體,從要素組合、投入產出,變成生產產品,在市場上轉化為商品,來實現增值。因此,東北最重要的是土地體制改革,只有土地體制改革才能盤活土地,才能使土地的生產率,也就是效率提高,才能釋放東北土地要素的經濟新增長潛能。

  (三)未來增長的最大潛力來自于土地要素,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東北發展的關鍵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在疫情以后發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機制的意見,還有一個是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提出土地、勞動、資本、技術、數字等等這些要素,要市場化配置。我想東北要把握現在小康社會以后經濟發展的戰略內容,經濟發展轉型、工業化階段變化等這種大的趨勢。2020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開放前可能有些地區溫飽都不行,改革開放以后先實現了溫飽,后來實現基本小康。2000年到現在又用了20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那么下一步怎么辦?下一步就是要讓是居民從小康轉向富裕。從物質內容來看,小康就是我們吃的好一些,住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出行方便一些,住宅還行。但是富裕是要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汽車。比如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有更多更好的耐用消費品和汽車,就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化和資產財富性工業化的一個重大轉折。2021年開始我們的發展戰略就是要讓居民富裕起來,進入富裕社會。富裕社會,它的消費的重點不僅是質量高的一般消費產品,它還有財富,要積累財富,積累財富就是不動產、房子和汽車等。

  國家比較每百戶擁有汽車,美國是100戶200輛汽車,日本、韓國100戶有150到160輛汽車,歐洲大概是100戶有160到170輛汽車,我們2019年城鎮居民每百戶43輛,農村居民只有22輛。汽車社會的門檻是每百戶擁有20輛,中期可能80輛或到100輛,完成汽車社會起碼每百戶要有150輛,我們離成熟的汽車社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從居住來看,我們現有住房很多都是高層樓,但是許多富裕國家大多數都是一戶建、多層,很寬裕的面積,我們面積上比許多國家的居住面積要小。因此,下一步首先要讓居民有不動產、有財富,很多就和土地有關了,比如說一戶建,比如說別墅,比如說很舒適的房子。

  我覺得改革很重要的一個就是不僅要縮小農民和市民的收入差距,也要縮小財富差距、資產差距。比如說城市居民有一套房子,每平方米2萬塊錢,那就100平米房子200萬,農民在統計上就是說你在建設的時候花了多少錢,每平米花了比如說600塊錢,那你100平米房子就是6萬塊錢。這個差距太大。現在全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差距大概是12,財富住宅資產差距大概在18,就是城鎮居民有180萬,那農村居民也就是10萬。

  所以第一項改革就是要把農民的房屋從生活資料改革成資產,有價格,有價值,市場上交易可以定價。第二項改革就是農村的耕地,農村的宅基地等,比如農民承包的耕地,先是要有更長的使用年期,再是應當作為資產可以交易,最后要硬化使用財產權。當然要限制一些宅基地交易,比如賭博、吸毒、高利貸等情況下的被迫交易。但是,比如說我是在吉林一個農村有一套房子,現在到長春市已經10年了,那么我這個宅基地可以交易。交易才能有價格,才能成為資產,才能使它成為財富。另外,就是農民的宅基地,要給他們更大的建設權,要給他們更大的合作權,更大的用途調整權等等。為什么這么說呢?比如說我現在有一個住宅,我可以辦個農家樂;比如說我現在東北原來的那個老宅子可能有個一畝地,那么我去找別人到我這合作建一個房子,你出錢,我出地。那么這樣別人就把資金投過去了。

  另外,就是要鼓勵農民以地為本創業,比如說我在我的土地上,可以折成資產資本作為資本金投入到企業里,或者是以土地資本創辦一個企業,就要把土地資本化,使其有產出。

  農村的耕地,我認為也要讓他通過交易進行集中變成家庭農場。其實這個現在大家都說農村土地集中以后會不會出現兩極分化,但是從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就是農場、家庭農場,只要種糧食,其實都獲得的是一般收入,因為糧食不值錢,只有很大的規模,才能獲得一般經營的那種居民的中等收入。

  比如說美國,它一家農民可能種3000多畝地,但是你從他的收入看,它還是中等收入居民,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貴,大富大貴的是掌握資本,比如說微軟這一類的。掌握很大的資本性企業,掌握技術,掌握資本,掌握創新知識的,很多是大富大貴,但農場賺不了錢。農場要是小,比如就種了5畝地、6畝地,那它這個糧食生產就沒有規模,肯定要虧損破產。

  另外就是農村的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林地、園地這些可以這個折成股份,讓全體居民入股,形成土地合作社。就像總書記現在講的,要辦新型的集體經濟。新型的集體經濟是什么呢?就是農村里為農民服務的專業合作社,農村的其他建設用地、園地、林地、集體林權,通過農民土地折股變成新的股份合作社,比如說林業股份合作社、建設用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等,還有比如說水利設施股份合作社。

  (四)城鎮土地體制改革

  東北是國有企業比率高的地方。城鎮的國有企業里有不少過去無償劃撥的土地,但是現在城市土地沒有二級市場,要想把土地重新利用,要先交到自然資源部門,重新規劃,重新拍賣。但是,很多企業比如說他有員工,你把地拿走也不行,他也不愿意。就是有那個閑的土地,他也不愿意交給你。那么我們能不能換一種辦法,就是說閑置的土地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政府收稅,政府做規劃,這樣土地也盤活了,政府也受到稅收了,企業土地也變成他的資產了。有一些運營負債率比較高的,土地變為資本,它的資本充足率就提高了。有一些企業比較艱難,那么土地變成資產就可以用資產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甚至一些需要安置、需要重整的企業,也可以用劃撥土地資產作為改革需要支付的成本,可以拿來安置職工。甚至事業單位有土地也可以用土地作為安置職工,進行事業企業化改革的一些支付成本的資產。

  另外,我覺得國有林場也需要改革。就是說國有林不動,但是國有林底下的林地經營權,林下經濟經營權,可以按照時間,比如50年給林業職工,讓他們用林地搞林下經濟,比如說養木耳等等,這就把林地給盤活了。但是林地比如說蓄積量,你不能隨便砍木頭,生蟲子你得管,防火要嚴。也可以把林地經營權也變成資產,可以交易、抵押。

  還有一個就是國營農場,有一些效益好的農場繼續保持,繼續讓他們做大做強,生產糧食。那么有一些常年虧損,多年虧損的國營農場,我覺得可以土地農地國有,農地使用財產權可以劃給農民,農民來種地。通過這些改革,要把東北的土地給盤活,讓他發揮更大的潛力。

  (五)改革促進增長和發展的展望

  7月30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國內國際要雙循環經濟,但是要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東北就是國內經濟大循環調整的重要區位。那么從剛才的要素比較來看,土地要素最有比較優勢,所以土地要盤活。最后我有幾個展望:

  第一個展望,如果東北的土地要素能盤活,能放活,能效率提高,能改革,我覺得經濟增長能獲得的新的經濟增長,90%的潛力來自于土地改革。

  第二個展望,就是土地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變成資產,可以擴大債務融資的規模。有資產就可以抵押,抵押就可以放債,向銀行放貸。那么土地作為資產、資金,貨幣就可以流進去,土地盤活就有了流動性。整個東北地區貨幣蕭條,缺少貨幣,通過土地資產貨幣就多了。所以,整個經濟循環,貨幣、資金,它是經濟的血液,要把土地這樣一棋局盤活,那么經濟發展就有了血液。

  第三個展望,是東北這么多土地,鼓勵農民,鼓勵城鎮居民要雙向流動。因為城里的人口比較老化,我退休了,我到農村去買個宅院,他要在那花錢,年輕農民拿到這筆錢到城里去買公寓、住宅樓,完了在那就業,這樣兩方面都有錢了,把這個全盤活了,人口、消費、市場、資金等等也就雙向流動起來了。

  第四個展望,是要鼓勵居民不僅是創業、就業,而且要置業。2021年是我們要富裕起來,富裕起來就是有財富、有資產。資產是什么?就是置業。我買個房子就是我的財富了。我到農村去買一塊地,有一塊地干個農場就是我的財富。所以,最后就是農民、城市居民通過這種土地資產的盤活,增加就業機會,獲得財產性收入,來擴大內需、消費,通過這種土地的盤活,不僅創業、就業,而且置業,富裕起來。

  所以,我認為,東北作為國民經濟內循環的重要地區,通過土地改革,農民、市民有收入,消費有需求,產品能賣得出去,而且農民和市民都有資產、有財富、富裕起來,這就是東北振興的關鍵。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08 翔豐華 300890 --
  • 09-07 愛克股份 300889 27.97
  • 09-07 穩健醫療 300888 74.3
  • 09-07 譜尼測試 300887 44.47
  • 09-07 奕瑞科技 688301 119.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