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由東北亞經濟研究院、中國國際商會與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今日正式啟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東北亞:深化改革、合作共贏”,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原常務副主任金鳳君發表演講。
金鳳君表示,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板塊,在未來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中,必須重點推進各類開發區的優化升級,處理好要素利用與新增長空間的關系,發揮好增長極作用。
此外,在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的大背景下,東北地區的各類開發區需要優化調整:一是發展定位需進一步明確;二是區域布局需進一步優化;三是發展水平需進一步提升;四是管理體制需進一步理順。
以下為發言全文:
一、各類開發區的優化升級是促進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增強經濟韌性的有力抓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經驗與模式之一就是各類“功能”開發區的設立以及相應產業政策的定向施惠,營造了優勢突出的產業發展區位,推動了產業的快速增長,形成了一系列增長極。截至2020年7月,我國有7個經濟特區、19個國家級新區、18個自貿試驗區、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5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2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5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它們對我國的產業規模壯大和工業化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例如,2017年,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園區生產總值(GDP)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達11.5%。
同時,我國開發區在建設發展中遵循了產業結構演進規律,不斷動態調整與優化,促進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高級化。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7號)”中明確指出: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功能優勢,把各類開發區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領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示范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集聚區、開放型經濟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板塊,在未來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中,必須重點推進各類開發區的優化升級,處理好要素利用與新增長空間的關系,發揮好增長極作用。從功能定位看,開發區是東北地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平臺和窗口;從產業發展作用看,開發區是東北地區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的載體,更是新產業、新業態的示范載體;從深化改革方面看,各類功能開發區是東北地區創新體制機制的示范區和先導區;從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看,開發區是東北地區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依托。總之,開發區應在帶動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建立良好的發展機制、精準化招商等方面發揮領銜作用。
二、東北地區開發區面臨突出的發展問題
目前東北地區有國家級新區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7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自貿試驗區2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個,產業轉型示范區5個。省級開發區有106個。
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地區的各類開發區在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區域輻射帶動作用。但改革的先行示范等引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目前面臨如下突出問題:
一是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的發展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輻射帶動力弱;體制機制不活;捕捉市場需求和新機會的能力偏弱。
二是地方性開發區中,設置的過散過濫,不符合區域經濟學規律,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明顯;行政性意志強,缺乏對市場的精準把握,官員運作產業,政府與市場的作用不能互動;開發區同質化,不能集聚優勢;短期效應明顯,缺乏長期的謀劃;基礎支撐條件缺乏,缺資金,缺基礎設施,缺人才;有些開發區定位隨意,等等。有些開發區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是新產業、新業態少。多數開發區以“傳統”與“重化”產業為主。
在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的大背景下,東北地區的各類開發區需要優化調整:一是發展定位需進一步明確;二是區域布局需進一步優化;三是發展水平需進一步提升;四是管理體制需進一步理順。
三、以整合優化為抓手推進東北地區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各類開發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機制。應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優化各類開發區的功能定位,賦予其新的發展動力和活力。
重點是建機制、供政策、搭平臺,筑載體。建立切實可行的“運行性”體制機制。必須走“揚棄”結合的現實路徑。揚東北地區和國家已經形成的成功經驗和模式,逐步摒棄不適合發展趨勢和規律的做法和思維。
政策體系的制定應遵循“增量建機制、建模式,存量優化效率、提質量”的思路。
此外,應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突出城鎮化對工業化的引導作用,優化開發區的發展模式,形成符合現代發展趨勢的載體。
二是減量聚勢。即本著優化整合的思路減少開發區的數量,集聚各種要素,營造發展優勢。基于新的發展形勢,建立符合工業化發展規律的空間政策,將資源、資本、技術、政策有效整合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新的增長動能和動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因此,至少應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整合各類開發區域,減少開發區數量,加大優勢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工業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用有限的人力、財力建設成為有新動能、新活力的產業增長空間。
三是優化產業發展功能。實現四個轉變:即由“項目、制造、招商”的工業經濟發展思維向“生態化、平臺化、智能化”的新經濟發展思維轉變;由單純強調產業規模高速增長的工業園區發展導向向強調產業、科技、新城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園區發展導向轉變;由“土地出讓、政策優惠、招商引資”等要素驅動發展模式向“創業、孵化、生態”等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轉變;由自主探索、滾動成長的自我發展向開放創新、跨越引領的共同發展轉變。
四是充分發揮各類開發區集群優勢??商剿鲗嵭懈鞯亻_發區共享資源、聯盟發展,在有條件的區域建立高新區、經開區、自貿區等各類開發區聯動發展機制,形成系統的產業發展基地。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