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再提速 上海版“監管沙箱”試點啟動
在人民銀行主導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擴容至6個市(區)后,相關工作近期開始提速。
昨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宣布,上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啟動。同時,市場還有消息稱,杭州市也將在下周召開針對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的政策解讀會。
在此之前,北京市率先試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作,首批有6個項目納入“監管沙箱”范圍。目前北京正在推動第二批“監管沙箱”入箱試點。
上海版“監管沙箱”來了
對于上海版“監管沙箱”試點,為營造安全、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表示,將構建包容審慎的監管框架,實現創新和風控雙贏。
“在設置創新應用剛性門檻的同時,也要設置柔性邊界,利用信息披露、公眾監督等柔性監管方式,讓消費者參與到金融科技的產品創新中。在寬松適度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下,減少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障礙,鼓勵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更多的創新方案變成現實并投入應用。”昨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劉興亞在啟動儀式上說。
記者了解到,上海版“監管沙箱”試點,還將構筑四道防線的創新安全網,提高行業積極性和整體競爭力。此外,還將提升數字監管能力,助推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強化監管科技的應用,提升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
在參與主體上,上海版“監管沙箱”試點鼓勵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包括持牌金融機構以及符合條件的科技公司。其中,科技公司須由持牌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科技產品的金融場景支撐,申報項目可以是金融服務,也可以是科技產品,但項目必須具有業務普惠、技術創新、風險可控及監管支持等特點。
作為一種監管程序,“監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最早由英國在2015年提出,主要是通過設立限制性條件和相應保護措施,允許金融科技機構在真實市場環境中,向真實消費者提供創新性金融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近些年,金融科技在國內發展迅猛,也為金融風險管控帶來諸多挑戰。從業界到監管部門,都對建立“監管沙箱”有過諸多討論。對這一監管方式,各方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其不僅是監管方式的創新,更重要契合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實際,能更好地提升監管效率,實現發展與風險、創新與合規的有機統一。
北京推第二批入箱試點
人民銀行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發展,并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
為落實上述規劃,去年12月,人民銀行表示,要探索設計包容審慎、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劃定剛性底線、設置柔性邊界、預留充足發展空間,努力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金融提質增效,營造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并率先在北京啟動試點。
據悉,北京版“監管沙箱”首批納入6個項目,申請主體主要以持牌金融機構為主,包括5家銀行,1家清算組織,兩家科技公司等,涉及技術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API等。
北京試點運轉4個月之后,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擴容。4月27日,人民銀行將試點從北京擴展到了上海市、重慶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區、杭州市、蘇州市等6市(區),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
目前,除了上海宣布啟動試點工作外,北京正在推動第二批“監管沙箱”入箱試點。此外,市場還有消息稱,杭州版“監管沙箱”細則或在下周公布。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