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 傳統金融機構也需轉型

黃益平: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 傳統金融機構也需轉型
2019年10月18日 12:30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轉型與創新——踏上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出席并發表演講。

  黃益平表示,如果過去數量型的增長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未來的增長要走向質量導向的增長。為什么我們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減弱了?為什么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很難得到緩解?黃益平認為,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改變,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而推動創新很重要的力量,其實就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這個時候如果銀行還只是看過去那樣的所謂的歷史數據,抵押資產,政府擔保來發放貸款,他們面對小微企業就有點束手無策。

  黃益平表示,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金融機構,過去的間接融資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包括保險,仍然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傳統金融機構也需要創新,也需要轉型。

  以下是演講實錄:

  黃益平:謝謝主持人的介紹,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們作為學術支持單位,非常榮幸,尤其是我們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一再叮囑我們,一定要支持把這個論壇辦好,我今天確實是非常榮幸一起來參加討論。

  剛才兩位,李稻葵教授和紀志宏行長已經作了非常好的闡述,我們這次的話題,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的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從不同層面,我們過去這段時間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舉個例子說,我們剛剛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過去70年怎么走過來的?前面30年,后面40年,總體來說,從過去一個世界上屬于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現在變成一個中高收入國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國家有兩個百年計劃,第二個百年計劃所說的是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周年的時候,中國要成為一個富強、民主、發達的經濟體。從現在來看,過去70年,或者過去40年改革發展的經歷,和未來30年的經濟發展的前景來看,確實中間會出現一些比較大的變化,我們北大國發院最近剛剛和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一起成立聯合課題組,研究中國經濟在未來30年面對一些什么樣的挑戰。我們的總結是最重要的挑戰,大概就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過去曾經有所謂的低成本優勢,現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換句話說,我們過去如果是靠低成本優勢來支持要素投入型的增長,未來的增長更多的可能要創新,因為成本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我們生產率的要求會變得越來越強,這是隨著成本水平的變化,增長模式要發生改變。

  第二個很重要的挑戰,人口結構的變化。大家都知道過去一直說中國有人口紅利,其實是說總人口當中,勞動人口的比重在不斷上升,這就使得我們總體的勞動生產率變得越來越高,現在已經進入到相反的階段,我們看到的數據,目前來看,全國大概每年勞動人口以500-800萬的數量在減少,老人口每年以1000-1200萬的人數增加,意味著我們中國人口的結構變化對我們未來經濟增長前景造成很多的挑戰,消費需求也許會減弱,勞動供給也許會減少,同時我們對社會養老,醫保等等開支需求會越來越增加,這有意味著我們未來的增長道路和過去會有一個很大的差異。

  第三個很大的變化,我們經常聽到貿易戰,貿易摩擦,但實際是同一回事情,從2008年全球危機爆發以來,我們看到所謂的逆全球化的做法或者是進展,對我們來說很可能意味著我們過去這樣主要從全球化得益,改革開放,中國跟世界經濟不斷深入的融合,是推動我們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力量,但未來還能不能主要依靠外部市場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這可能是有一個很大的挑戰。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未來的經濟增長,簡單來說,如果過去數量型的增長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未來的增長要走向質量導向的增長。質量導向的增長,我們中央說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我們金融的改變,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比較豐富,尤其是剛才紀志宏行長作了很深刻的闡述,尤其是紀行長以前在人民銀行做金融市場司司長的時候,對金融創新做了很多身體力行的工作,這個工作今天仍然很重要。我簡單說一個問題,林毅夫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來一個跟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特征相匹配的所謂的最優金融結構,這是林老師他們認為新結構經濟學里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道理來說,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看法,簡單來說,如果你的經濟發展主要就是靠低成本優勢,粗分式的擴張,有一套適合的金融體系,客觀的說,我們今天的金融體系比較適合我們過去那樣的支持大企業,支持制造業企業,支持粗放式的擴張,原因在于我們過去用的很多技術,我們也有創新,也有學習,但很多技術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的,產品是比較成熟的,我們所遇到的困難和風險可能是管理當中的風險,市場上的風險,這個時候以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是沒有問題的。為什么我們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減弱了?為什么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很難得到緩解?我個人覺得就是因為我們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發生改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而推動創新很重要的力量,其實就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銀行還只是看過去那樣的所謂的歷史數據,抵押資產,政府擔保來發放貸款,他們面對小微企業就有點束手無策。所以林老師的觀點,我們應該發展很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如果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許我們需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從這個大的框架來說,我非常贊同,但是我做一點點的修正,原因在于我們金融結構在這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它的變化不像經濟結構那么快,金融結構的變化是比較慢的。舉一個例子,今天我們大家都說中國的金融體系以后要發展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比重要直線上升。因為我們看發達國家,英美都是這樣的金融結構。但是大家都知道,另外一些發達國家,比如說德國和日本,間接融資的比重仍然是很高的,和我們相差不太遠,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一個經濟當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相對比重,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有政策因素的作用,但也可能有很多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說大家簡單的想象一下,為什么英美是市場為主,德日是銀行為主?我覺得可能跟政治文化,社會傳統等等方面,可能各方面的因素都有關系。我們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我全力支持要更好的發展資本市場,但同時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傳統金融機構,過去的間接融資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包括保險,仍然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傳統金融機構也需要創新,也需要轉型。

  剛才紀行長系統的介紹了怎么樣支持數字化轉型,其實我覺得是可以做的,而且我們其實是有先例的。德國和日本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仍然成功支持了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并不是說銀行就不行了,保險公司就不行了,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金融創新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中國經濟當中,金融創新已經是風起云涌,影子銀行做得這么大,帶來了很多新的風險一面,其實在另外一方面,也是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支持,影子銀行為什么做這么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有很多交易在現在的監管框架下,在正規的金融機構里做不了。從表內逼到表外,客觀來說,是提供了很多實實在在的金融服務,當然也帶來了很多風險。數字金融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么數字金融發展這么快?是因為我們在傳統的金融部門當中供給不足的問題很嚴重,小微企業和窮人沒有獲得很好的金融服務,所以數字金融產品一起來就受到大家的歡呼。我們需要看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看到實實在在的服務了實體經濟,另外一方面,當然也確實帶來了很多風險,大家都知道紀行長過去很多年的工作一直在幫助治理、整治、規范數字金融行業,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我的總體一個感覺,高質量的金融發展應該雙管齊下,一“管”就是我們確實是需要支持很多新的金融形態,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發展,支持經濟發展,支持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關鍵是平衡創新和穩定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在中國可預見的未來,傳統金融機構仍然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怎么樣不斷推動改革和轉型?讓他們更好的服務新的經濟需求?對我們來說,我覺得是更為迫切的,也是更有意義的工作。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2 錦雞股份 300798 --
  • 10-22 杰普特 688025 --
  • 10-21 致遠互聯 688369 49.39
  • 10-21 昊海生科 688366 89.23
  • 10-18 賽諾醫療 688108 6.9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