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ID:sina_jinrong)
作者:徐巧
摘要:盡管“智能存款”都一再強調產品本質是存款,但從形式來看與短期保本理財很像。
資管新規出臺后,銀行理財逐漸告別保本時代。A股萎靡、基金跟跌、互金爆雷,在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收益率超過4%的產品鳳毛麟角。市場低迷之際,民營銀行攜“智能存款”殺入大眾視野。
今年下半年以來,據新浪財經不完全統計,包括微眾銀行、百信銀行、網商銀行、富民銀行、眾邦銀行等至少10家民營銀行相繼推出高收益的“智能存款”相關產品。
何謂“智能存款”?該類產品主要為5年期定期存款,但支持隨存隨取,提前支取利率最高可達4.5%。持有期滿5年最高能獲得近4.9%的利率。
顯然,相比于銀行理財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基金,智能存款優勢更明顯——門檻低、利率高、流動性強。從起存金額來看,單筆最低50元,任意自然日存入當日就能計息。取款方面,任意自然月可支取,且實時到賬,利率按時間階梯計算。
“多少有點理財產品的意思。”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盡管“智能存款”都一再強調產品本質是存款,但從形式來看與短期保本理財很像。
保本高息+隨存隨取利率最高可達4.5%
今年以來,央行三次定向降準,使得市場整體流動性較充裕,包括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債券在內的短期端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附近徘徊數月,而十一月的CPI漲幅為2.2%。這意味著,投資余額寶只能勉強跑贏通貨膨脹。資管新規出臺后,處于過渡期的銀行理財收益更是不斷創新低。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11月30日至12月6日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5%,創下近21個月新低。
在理財市場低迷之際,民營銀行祭出智能存款“神器”,不僅保本高息,還能隨取隨存。更具吸引力的是,提前支取利率最高超過4%。
以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為例,該產品為5年期定存產品,但存的越久、利率越高。存款時間在1個月內、1-3個月、3-6個月、6個月-1年、1年-5年對應的提前支取利率,分別對應為2.8%、4%、4.3%、4.4%、4.5%。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銀行會對存入和支取額度進行控制。
百信銀行的“智惠存”顯示,12月12日該產品支取收益率為4.10%,百信每日對存入總額進行控制。蘇寧銀行的“升級存”顯示,當客戶選擇“正常支取”時無金額限制,選擇“急速支取”時,單日支取限額為500萬元。
盡管市面上的“智能存款”均強調產品屬性為存款,受國家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在50萬元額度內,銀行將100%賠付。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只是一種宣傳上的包裝。
“實際上是短期理財產品,或者說是存單轉讓的另一種形式。現在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收益率普遍下降了,民營銀行推出這個噱頭,其實是為了填補這部分需求的真空。”一位股份行人士分析指出。
解密高收益率背后: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
除了保本,“智能存款”更大的吸引力在于高收益率,大多數產品提前支取利率在4%左右,遠高于余額寶的2.5%,也高于銀行現金類理財產品收益率。
那么,智能存款為何能提供如此高的收益呢?
蘇寧銀行的“升級存”顯示,該產品本身是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為了保障用戶資金的流動性,在未到期的時候可以通過將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合作機構的方式,提前拿到存款本金及較高收益。
富民銀行的“富民寶”也顯示,用戶存入每一筆富民寶均對應一筆法定五年期定期存款。為了保障用戶資金的靈活性,在用戶選擇提前支取時,實際上是將該筆定期存款的收益權轉讓給與銀行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
如何理解收益權轉讓?對此,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作了更詳細的解釋。他表示,“智能存款”之所以能實現短期限內的高利率,訣竅在于“期限錯配”。
李奇霖分析指出,“期限錯配”就是用“資金池”讓定期存款“活期化”。比如消費者存入一筆智能存款,它就進入一個3年期的定期存款“資金池”,假如市場能接受的3年期的資金的利率是4.5%,如果在3個月的時候消費者要支取本息,這筆定期存款的受益權就會被轉讓給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支付本金和4%的利息給消費者,等到3年期的時候可以獲得0.5%的利差。
“這個過程中銀行獲得了穩定的負債、消費者獲得了高收益的儲蓄、第三方獲得了息差,皆大歡喜。”李奇霖表示。
創新模式存爭議:流動性風險需警惕
那么,與民營銀行合作的第三方機構又是哪些呢?
“(它們)后臺接入了信托公司。”一位知情的城商行人士表示,“智能存款”目前屬于監管灰色地帶的創新。
事實上,多家銀行的“智能存款”在產品介紹時,都十分強調受央行監管,但部分銀行也會淡化風險提示。以百信銀行的“智惠存”為例,在常見問題“智惠存有何特點”一欄,回答為“無風險、收益穩定、隨時存取”。
“會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比如客戶集中提前支取、第三方金融機構無力集中墊付。”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提示,潛在的流動性風險不容忽視。
她認為,“智能存款”的這種業務模式一方面可以讓民營銀行獲得長期資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還可以獲得存款和貸款客戶,屬于現金管理方面的一種創新手段。“但由于是一種創新,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條文規定是否合規。”楊慧敏說道。
多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對于“智能存款”的創新模式暫時不好下結論,究竟算不算打監管擦邊球,還取決于監管層態度。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