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暨人民幣發行70周年,11月30日~12月16日,人民銀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名片——人民幣發行70周年紀念展”。
每經記者 張壽林 實習編輯 廖丹
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是國家經濟主權的象征,是國家信用的體現,被譽為“國家名片”。今年是人民幣發行70周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
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職責。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以來,先后發行了五套人民幣。
至2018年10月末,流通中貨幣(M0)余額7.01萬億元。1998年全國貨幣凈投放1026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11204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60倍和52倍。
為紀念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暨人民幣發行70周年,11月30日~12月16日,人民銀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名片——人民幣發行70周年紀念展”。
1948年12月1日,伴隨著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第一套人民幣正式發行,標志著新中國統一貨幣制度的誕生。
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有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券、50000元券。
為了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質量,進一步健全我國貨幣制度,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中有3元面額,這也是五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次出現3元。
1962年4月20日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取消了3元紙幣。第三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開始,到1980年4月15日發行1角、2角、5角、1元硬幣止,用時18年完成調整和更換。
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施行“一次公布,分次發行”。
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對人民幣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共八種面額。
回顧人民幣發行70年,我國統一的貨幣制度不斷鞏固、完善,貨幣印制、流通、防偽等機制不斷健全。人民幣品種不斷豐富,普通紀念幣、紀念鈔、貴金屬紀念幣陸續發行,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已經提上日程,人民幣還在境外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紀念展上發現,本次展覽展出了多個難得一見的人民幣品種。如1951年發行的面額5000元、10000元的第一套流通鈔。
展覽還展出了1953年發行面額3元的第二套流通鈔,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該面值人民幣的唯一一次。
展覽也展出了1960年發行的第三套流通鈔。
此外,紀念展還向公眾介紹了人民防偽相關知識。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