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專家釋疑: 政府真金白銀減稅, 為何部分企業獲得感不強
陳益刊
“政府真金白銀減稅了,今年減稅1.3萬億,這個數應當說不小,從數據看宏觀稅負率也是在不斷下降,那為何有些企業獲得感不強?”
12月1日,在武漢大學經管學院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財政學論壇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拋出這一問題。
緊接著他做出了回答:這是因為政府和企業對減稅的參照系不同所致。政府減稅實際上是依據法定稅率或名義稅率改革前后來測算。而企業則以實際稅負跟之前相比來測算。由于各自參照不同,導致各自說法都有道理,這形成了所謂的“矛盾”,但其實并不是矛盾。
“從原理上講,不同參照系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也不能把不同參照系的東西放在一起,說它們之間是否有矛盾。”劉尚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政府從應該繳稅的角度來說的,上一次應該繳稅與這一次的應該繳稅之間有一個差,減少了,那就是減稅了。而企業是從實際繳稅來說的,上一次實際繳稅,與這一次實際繳稅進行比較,有一個差,這個差不大,甚至變成正數,那就是說企業實際繳稅沒有減少。
他表示,應繳與實繳之間,從理論上說應當是一致的,而現實當中兩者是不一致的,有相當大的差距。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稅務部門的征管能力,二是廣大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還有一個是特殊的因素,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各種各樣的優惠,如先征后返。
“政府看問題總是從稅收制度規定的應該繳稅的角度來分析和測算相關的減稅數據,而企業,作為納稅人,總是從實際的稅收負擔變化來進行比較,來討論可獲得感的。由此不難看出,政府和納稅人看似都在談論稅收這個共同的問題,但實際上雙方是在兩個參照系之中。就此而言政府的說法和納稅人企業的說法并不構成矛盾,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都有道理。但彼此之間卻存在一個導致溝通不暢的鴻溝。要消除這個鴻溝,政府和納稅人都必須調整參照系,把兩個參照系合并為一個參照系,這樣才能解決溝通不暢的問題。”劉尚希說。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政府更加強調了實質性減稅,增強企業獲得感。
“名義減稅是同法定稅負相比,按照法定應交稅收來看,我們的稅負下降了。而實質性減稅是按照實際稅負來比,因此有些企業可能稅負不一定降低。此外還有政策性減收和征管強化帶來的管理性增收的問題。要提高企業獲得感,就要有實質性減稅,要同實際稅負比,而不是按照名義稅負比。”胡怡建說。
此外,也有財稅專家告訴記者,有部分企業困難增加利潤大幅下滑,即便減稅明顯,對企業也是九牛一毛,因此有企業減稅獲得感不強,部分原因在于企業發展困難。企業發展的關鍵不能依賴于政府減稅,而是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為了盡量減輕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稅費負擔,今年減稅降費規模較年初明顯擴大。3月的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推出的包括降低增值稅稅率等一攬子減稅降費舉措預計減稅降費1.1萬億元,而近期新增了部分減稅政策,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預計達到1.3萬億元,比之前增加了2000億元。
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在提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六大政策舉措中,排在首位的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習近平強調,要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各項工作,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要加大減稅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既要以最嚴格的標準防范逃避稅,又要避免因為不當征稅導致正常運行的企業停擺。要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降低企業成本。一些地方的好做法要加快在全國推廣。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公開表示,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