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落地五個月 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張 歆
以“新時代金融擴大開放與銀行保險業改革發展之路”為主題的2018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銀行保險國際論壇”)于昨日開幕,該論壇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政府主辦。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北京市張開雙臂歡迎國內外金融機構。北京市的金融資產占全國的45%,同時引進外資的數量占全國的19%,排名第一位。40年前,中國第一個引入的外資金融機構就座落在北京市,全球500強企業當中11%的總部聚集在北京市,國外世界500強企業70%也在北京市設立了機構。
在此次“銀行保險國際論壇”上,與會金融業和金融研究的大咖們對已經落地五個月的資管新規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金融業的變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資管新規把過去的混合理財做了結構化處理。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由過去的單一風險、機構風險變成了機構和市場風險并重的時代。機構風險的核心是資本不足,市場風險的核心是透明度,資管產品最重要的是負責理財和財富管理,所以要突出它的透明度監管,要讓所有的產品信息披露充分,這是認識上的巨大進步。
中國保險學會姚慶海會長認為,資管新規是金融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轉折點。當前,中國經濟有兩個問題困擾了高質量發展:第一個是中國經濟社會風險保障不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創新金融工具,創新風險管理工具,創新金融產品,也就需要加快發展保險業來填補巨大的風險保障缺口;第二個是中國金融資本市場缺乏長期資本來源不足,導致中國資本市場缺乏機構投資者,需要通過保險機構的長期負債,形成長期資金。資管新規的出臺是恰逢其時,特別是管住了亂象,規范了服務,在統一的監管條件下,保險業應該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式、創新產品和服務。
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和談及如何理解監管體制改革背后的邏輯和訴求時表示:首先,保險是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者,應該遵循的古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其次,保險的本質是分散和降低風險,通過保障資金池的方式來平滑、對沖、消融風險。所以,保險的資金管理于“池”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認知;第三,保險對于風險的管理應該強調它的“剛性”特征;第四,“長期”是保險經營的關鍵期詞,保險經營中最需要的一個特質是對時間的敬畏;第五,周期尤其是風險周期,是保險經營的一個最重要的邏輯基礎。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認為,資管新規實施后,監管標準統一、通道業務受限、監管方法優化、打破“剛兌”,未來有六大前景:第一、資管回歸信托本質、平穩發展,機構要想辦法把產品做好,過去是高收益搶市場,現在真正的好產品才有戲;第二,百花齊放、良性競爭,銀行、證券、保險現在都在一個起跑線上;第三,資管產品創新加快,呈現多元化發展;第四,互聯網資管的重要性不斷增大;第五,智能投顧有較大潛力,智能投顧跟金融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在中國擁有廣泛的發展潛力;第六,全球化資產配置時代來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國剛表示,中國資管市場是一個必然發展的市場,也是中國金融的未來。市場要有市場的規律,各種市場邊界要清楚。資管新規對市場是新一輪的清理,但是還僅僅是開始,還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需要創造各種新的市場機制,哪怕這個機制只解決一個問題,因為今后的金融是一個精細化的過程。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實,資管市場要進一步開放,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鑒已經走過的路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可以用各種新的技術來支持這個市場的發展。
同時,多位嘉賓表達了對于金融科技的看好與期待。
吳曉求認為,金融的科技化是基本趨勢,新技術將會深度的影響金融的基因,從而改變金融的業態。商業銀行并不一定就要做大、并一定要有門店,因為未來新的業態會克服傳統金融機構的時空限制。金融科技將使得金融的脫媒速度加快,監管要及時跟進。
姚慶海表示,要把科技創新的成果注入到金融業中來,中國的金融業已經和科技高度結合,銀行保險業現在已經成為高科技的行業。
王和表示,本次資管新規提出了智能投顧的概念,智能投顧是資管領域一個最典型的應用,在以大數據、以AI為代表的時代,的確需要重新思考認知科學的變化對于金融的影響,“誰能夠擁有數據,誰能夠構建出所謂的算法,更重要的是誰擁有更強的算力,將決定誰可能擁有更多的未來”。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