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在內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加大,以及強監管政策要求銀行加快風險暴露和處置的背景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自二季度以來重啟加速上升趨勢。如何處置不良風險再次成為銀行業討論的熱點,在昨日舉行的“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來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多位資深人士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不良資產的問題。
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表示,在內外部環境影響下,中國銀行業可能面臨新一輪的大額不良資產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又可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銀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來自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則認為,不良資產問題越拖越嚴重,銀行應加快步伐并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 首選方式應是批量轉讓,對于市場化債轉股則應謹慎選擇轉股企業。
大規模貨幣擴張難進行
強監管是未來常態
于學軍表示,從內部看,貨幣超發是資產泡沫化的主要因素,人民幣的真實購買力大幅縮水,對外貶值對內通脹壓力加大。從外部看,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局面,“第一,美方挑起的貿易戰造成復雜局面。第二,美聯儲持續加息,對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造成了貶值壓力,貨幣擴張難度加大。第三,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正在回歸正常,對中國的宏觀調控造成影響?!?/p>
因此,于學軍認為,在內外部環境的約束下,中國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貨幣性擴張,強監管嚴調控會是未來的常態。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銀行業可能正面臨著新一輪的大額不良資產暴露局面。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又能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是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銀保監會公布的二季度銀行業不良貸款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1.96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29億元;不良貸款率達1.86%,比上季度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二季度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率之所以出現快速上升,主要是因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風險開始加速暴露。如何加快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成為當前監管部門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批量轉讓不良是首選
面對不良貸款加速暴露的風險,加大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成為當務之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助理王彤表示,在新一輪的銀行改革開放過程中,不良資產問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必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盡早解決只會越拖越嚴重。而在目前銀行解決不良貸款的所有方式中,批量轉讓是首選。
王彤解釋稱,批量轉讓有以下三大優點:
一是效率高。只要銀行把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就實現了這部分“有毒”資產的出表,資產管理公司則通過專業化的運作,可以使這部分資產的價值得到提升。
二是價格合理。我國現在的不良資產市場非常發達,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有明顯的上下游產業鏈,價格競爭比較充分。銀行在這個時候集中向市場推不良資產包,可以獲得比較合理的價格。
三是將不良資產從銀行體系剝離,有利于防范道德風險、有利于防范對社會信用的破壞。
在處置銀行貸款風險的過程中,市場化債轉股也是一種方式,這一工具也利于降低企業杠桿率。然而,在實踐中,市場化債轉股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建議,對銀行來說,應該慎重選擇轉股對象,把好未來信貸準入關。對地方政府來說,應該營造公平交易的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拉郎配,要求銀行讓利。企業則不能把債轉股看作是逃廢債的利器,而是要通過債轉股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尊重契約精神。監管部門可考慮進一步降低銀行市場化債轉股的風險權重,同時加快股份制銀行設立債轉股實施機構的批設。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