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2018(第六屆)銀行綜合評選”正式拉開帷幕,作為#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 的重頭戲,本年度評選設置了五大類獎項,網友可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為喜愛的銀行投票。【在線投票】
合規的P2P不存在擠兌危機這回事。不合規、不專業的P2P,正在發生的不是擠兌危機,而是喪鐘敲響。
文 | 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
這個夏天有點涼。
不久前,我們還在嘲笑梅西“慌得一比”,如今,整個金融市場都很慌。
金融機構慌著填補窟窿,股民們慌著割肉離場,獨角獸們慌著敲鑼上市,近期互金行業風險事件頻發又讓投資人集體陷入恐慌。
從去年末的錢寶網,到今年4月份的善林金融,再到6月份的唐小僧,這些標志性的平臺相繼倒掉,并在6月中旬以來引發了一場爆雷潮。
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7月份第一周,至少26家P2P平臺出現各種問題,其中7家宣布清盤,4家已被立案;這26家平臺待還本金至少在150~200億元以上。
恐慌之下,有人喊出了擠兌危機,聲稱監管部門再不重視,會導致行業出現嚴重踩踏,乃至爆發系統性風險。
真的如此嗎?當前的爆雷潮對P2P行業的實際影響,究竟在哪里?對于投資人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這是本文探討的主題。
1 P2P沒有擠兌危機
首先,拜托你們千萬不要再提擠兌危機了。
這不是在救行業,而是引火自焚,等同于向監管部門挑釁:向我開炮。
什么叫擠兌?通常特指銀行擠兌,是說在金融危機期間或者銀行自身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大量客戶同時到銀行提取現金,使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進而破產倒閉。
對于任何信用中介來說,擠兌危機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因為它們天生存在杠桿。
但是,作為信息中介,P2P平臺是居間方,承擔的是撮合成交的角色,借貸關系是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事情,受到法律保護。
在法律上,不管在任何時候,投資人都沒有理由找平臺要求“提現”——這是通過平臺撮合產生的的出借行為,不是存款,不是理財。
在合同沒有到期之前,投資人去找借款人要求提前還款,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除非,有些P2P平臺并不是真正的信用中介,沒有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去做業務,而是通過自我擔保、份額拆分、期限錯配等形式逾越了信息中介的本分。
這些平臺無非是抱著投機和僥幸心理,乃至惡意詐騙的動機,突破底線,扭曲自身,最終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之后自吞苦果,被不合規埋下的禍根所反噬。
從錢寶網、善林金融到唐小僧,它們本來就是高危平臺,市場爭議從未止息,絕大部分投資人無非奔著高息、高返而去。你貪圖的是高利息,別人貪圖你的本金。
出來混終究要還的。對平臺如此,于投資人亦然。
概言之,合規的P2P不存在擠兌危機這回事。不合規、不專業的P2P,正在發生的不是擠兌危機,而是喪鐘敲響。
那些最終被證實玩自融、資金池的平臺,本質上是非法集資,早就該亡。
2 流動性沖擊影響幾何
鑒于行業里頭部平臺整體合規性良好,因此全行業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很低。
但是,爆雷潮會損害行業形象,影響投資人信心,導致新增投資人越來越少,而更多老投資人選擇撤離,于是帶來流動性沖擊。
流動性沖擊的最直接影響是,全行業資金凈流出,整體在貸余額走低——其實這正是監管部門希望看到的。
不過,流動性沖擊還會引發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平臺自身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借款人的風險。
流動性沖擊會降低債權轉讓市場的效率,當沖擊持續發生的時候,很可能導致市場癱瘓,從而加劇恐慌,還會引發平臺的聲譽風險。
對于那些實力弱的平臺來說,流動性沖擊會演變為財務風險。這是因為,它們本身規模不大,沒有進入盈利期,需要靠新增業務的服務費收入來維持運營,一旦業務大幅萎縮乃至停擺,企業現金流就會遭遇挑戰。畢竟,當下平臺的合規成本并不低。
除了平臺的風險,更值得關注的是資產端的信用風險。
如果平臺在風控上不夠謹慎,引入了大量多頭借貸、借新還舊的借款人,就很容易被流動性風險擊垮。
具體來說,一些平臺因為實力不濟,為了吸引投資人,不得不將長期項目拆成短期項目,并且采用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的方式——實際上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項目去接續舊項目,以確保不違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投資人大量撤離,而新增投資人不夠多,在凈流出壓力之下,借款人短期內無法靠自有資金還本付息,而平臺準備金無力支撐,實質性違約就會發生,從而導致危機爆發。
另一個風險點在于行業動蕩之際,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部分借款人的還款意愿。不過,在新金融瑯琊榜看來,這方面的風險并不顯著,不必過度擔憂。
很多人拿去年末現金貸的違約危機來做對比,但是二者差異很大:一是現金貸往往風控粗放,共債嚴重,老賴橫行;其二,只要債權關系是真實、有效的,借款人的還款義務不會因P2P平臺的存廢發生任何變化,這與現金貸平臺作為放款人的模式截然不同。
整體上,流動性沖擊真正影響的還是中小平臺,雖然對行業整體會構成一些不利影響,但是相對可控。我相信,這是監管部門保持定力的至關重要的原因。
3 投資人怎么辦?
如上所述,這波爆雷潮,真正死掉的是兩種平臺,一種是不合規乃至壓根是詐騙的壞平臺,一種是實力不濟、風控較差的弱平臺。
壞平臺和弱平臺被洗牌出局了,真的不能算是壞事。P2P行業要想真正迎來曙光,必須要經歷這樣的洗禮。
在金融這么一個特殊領域,如果平臺不能在重重考驗下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又有什么資格讓監管部門給你備案或者發牌呢?
從平臺的角度,近期的行業動蕩將證明“KYC原則”的重要性。
那些踐行了這一原則的平臺,在這波沖擊里面必定更為堅挺,而疏忽、冒進的平臺將付出代價。
這不就是市場的優勝劣汰嗎?
至于壞平臺和弱平臺的投資人,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被貪婪遮蔽了雙眼,真正意義上的無知且無辜的人并不多。何況,在金融的世界里,本不應該存在無知且無辜的情形。
剛兌不死,國家不興。或許必須要以用血的教訓,才能上完這一課。
如果你投資的平臺還活著,在當前的動蕩環境下,應該做什么?
重新考察你所投平臺的成色。從平臺的信息披露、銀行存管、股東背景到媒體報道、第三方排名,多做了解,交叉驗證,確保平臺是真平臺,債權是真債權。
如果你所投的平臺整體靠譜,在保持關注的同時,你最好的選擇是保持鎮定,克服非理性恐慌。要不然,在羊群效應之下,沒有人會是贏家。
在流動性沖擊的情況下,除非實在需要用錢,不建議你急著折價轉讓債權——畢竟,信用風險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某種意義上,P2P產品和債券產品高度相似,流動性沖擊會影響價格,并帶來套利機會。
就在最近,我還聽說有人正在準備資金,打算趁機低價收購優質的P2P債權。
就像巴菲特說的,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這個市場越來越有意思了。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