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2018(第六屆)銀行綜合評選”正式拉開帷幕,作為#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 的重頭戲,本年度評選設置了五大類獎項,網友可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為喜愛的銀行投票。【在線投票】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
2018年6月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大考,這是所有人基本上都已經明確的共識。然而,此次的大考最終竟演變成為一場危機,卻多少出人意料。于是,有些朋友懷疑互聯網金融到底有沒有未來了?這樣的大洗牌之下到底還能剩下什么?
一、這次危機究竟該怎么看?
縱觀互聯網金融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能夠看到,互聯網金融從原先的互聯網+金融中脫穎而出,從萬物生長變成了肆意生長,發展速度之快如同一輛急速行駛的列車,然而超高速發展最終引發了行業的亂象,又一輪的洗牌再次到來。6月以來,包括錢滿倉、唐小僧、聯璧金融、圖騰貸等70余家網貸平臺出現資金兌付問題,并有失聯、跑路等惡性事件發生。僅在6月19至26日一周時間,全國就有42家P2P平臺出現問題,曾經的四大“高返利”網貸平臺——雅堂金融、錢寶網、聯璧金融、唐小僧已全部“爆雷”。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表示:行業盛行的風險準備金制度,會延后平臺爆出問題的時間,即只有當不良資產余額超過風險準備金進而超過平臺自有資金的兌付能力時,風險才會傳導至投資者一端,本息不能正常兌付,平臺也就“突然”成了問題平臺;市場情緒的變化,已經導致了風險傳導的連鎖效應。后者,恰恰才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更直接的原因。
誠然,這種爆雷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羊群效應的產物,由于明星平臺的大量爆雷,導致了在借貸人中,大量的借款人開始產生遲疑情緒停止還款付息的情況出現,在投資人中,由于大量平臺爆雷,導致了投資者恐慌性提現甚至出現了擠兌的現象,最終兩者的共同作用引發了整個網貸行業的連鎖反應。總結此次爆雷潮,我們可以發現,與之前很多的虛假詐騙的互金平臺跑路不同,此次爆雷的很多平臺不乏口碑良好,存管信息完備等等特征,所以這種爆雷很多時候是恐慌性的非理性反應所致。
事實上,投資者還是要理性看待整個P2P行業,認清問題平臺和頭部優質平臺的差異性。比如,很多問題平臺都涉嫌自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P2P,而那些真正規范經營的頭部優質平臺和這些平臺有本質的區別,如在業務開展上堅持“小額分散”原則的愛錢進,其借款人分布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地區,系統性風險很低。此外,愛錢進是一個很好的合規樣本。目前愛錢進已經與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合作上線了資金存管系統,并通過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接入工信部旗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反欺詐系統、接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等持續增強平臺的合規性。
值得一提的是,愛錢進還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和信息披露服務平臺,并入選最高法&互金協會失信人懲戒合作首期試點單位,主動按照監管和行業自律的要求,規范開展信用信息共享,信息披露,推動合規發展。
當我們分析此次互金風波的時候,讓人不禁想起當年中國的信托產業發展歷程,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信托成為了中國最早出現的金融體系。1979年10月,國內第一家信托機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宣告成立,之后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之下,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托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總資產達到6000多億,占到當時金融總資產的10%。
這和當今的互聯網金融是不是有著驚人的相似?由于市場管理較為混亂,缺乏金融理財的基礎和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結果導致各地的信托發展呈現出無序野蠻生長的特征,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實業投資業務可以說無所不為,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壞賬頻發,問題嚴重,大量的信托倒閉、跑路現象紛紛出現。于是,國家五次整頓,全面規范信托業務。最終,一千多家信托變成了五十多家信托,這些幸存下來的信托公司不僅沒有消亡,反而不斷地發展壯大,以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成為中國銀行、證券、保險之后的第四大金融支柱產業。
我們看到之前的信托,再來對比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正如同那句著名的投資學名言:歷史永遠都在重演,只不過用了不同的面具。其實,不僅是信托,改革開放以來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都有著類似的發展歷程,這幾乎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產業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正如同愛錢進CEO蔡園竹認為的那樣,“回顧P2P自產生發展至今,我們可以發現,從異軍突起到野蠻生長再到行業洗牌,這一行業已經走過了一個完整的起伏周期。尤其在近兩年以來,包括《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貸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等在內的一系列監管規范出臺,更是加速了行業的洗牌,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
二、全面洗牌才是真的春天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雖然2013年被譽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大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如雨后春筍一樣生長出來,正如同1988年的信托一樣。這種野蠻的生長,不顧一切的爭奪光、水源的生長方式其實是對于產業一種掠奪式的發展,不僅把產業帶入了全面的紅海,更讓產業進入了一個畸形的發展狀態,這個時候所謂的四大高返平臺的出現,則是最瘋狂的時代。
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金融的基礎是信用,在中國仍有廣大的人沒有向銀行申請金融服務的基礎。只有互聯網,只有金融科技能夠讓大量銀行無法服務到的人可以以幾乎零成本的方式獲得金融服務,實現信用增信。雖然,互聯網金融目前遭遇著市場資金面緊張、債務人違約風險增大、合規備案出現延期、平臺爆雷非理性恐慌蔓延等等問題,但是整個業務的基礎依然是堅挺并且存在的。
7月9日,在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金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上,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對互金風險專項整治作出表態: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那么,正如之前每次金融業的從大整頓大起底到大發展的歷程一樣,哪些企業能夠真正脫穎而出呢?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規律:
一是真正把業務納入合規,擁抱監管的企業。任何一個行業在某種程度上都暗含著中國道家學說中“由大亂向大治”的一個發展總體趨勢,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只有國家合規監管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真正想要妥善發展的企業,必須要將合規監管作為自己企業的最終核心與關鍵。
二是真正回歸行業本源的企業。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本源到底是什么?其實潘功勝行長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就是互聯網金融領域是金融創新的前沿,是需要利用信息科技發展普惠金融、便民金融的真創新,所以互聯網金融的本源就是服務普惠金融、便民金融,這與當年信托產業“受人所托,代人理財”的理念一樣都是服務本源,那么互聯網金融的本源就是給大量需要金融服務卻難以得到傳統銀行金融服務的人進行賦能,例如在2018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愛錢進宣布已經將“賦能每一個人的財商能力”定為公司未來的戰略和愿景,并從提升用戶的投資決策能力、消費和支出的規劃能力以及家庭風險的管理能力三個方面,全面進行財商教育布局。
三是真正服務大眾發展普惠金融的企業。這方面,互聯網金融到底該怎么做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金融科技,真正降低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其實金融領域最大的成本就是信用成本,要破解這個成本難題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給出答案,利用大數據體系構建的大數據風控,通過模型與算法將一個人的形象進行大數據畫像,從而對個人的信用情況進行妥善評分。利用人工智能,采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以及相關的機器人來進行計算機審核,從而降低操作風險,提高審核效率。此外,還有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互聯網金融的鏈上交易,用分布式記賬,降低了人工操作所帶來的信息篡改難題等等。
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只有歷經風雨才能百煉成鋼,正如新華社7月6日發表的社評上說的那樣,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問題就一味地否認互聯網金融,因為當胡亂生長的不合規平臺被驅逐出市場之后,才是真正合規平臺的發展大機遇,從而真正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普惠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風險提示:本文為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討論材料,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該獨立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