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作者:張威 羅瑞興
矗立互聯網金融潮頭若干年后,BATJ為代表的金融服務公司紛紛表示要褪去金融光環,回撤到技術本源。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同一場合,百度金融負責人朱光表示,百度金融分拆后不會謀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權,只會獲得必要的未來‘試驗田’以驗證金融科技能力。
去年初,螞蟻金服宣布未來只做tech,幫助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牌照只是其鍛煉techfin的試驗田。
BAJ(指百度金融、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紛紛提出“去金融化”,強調未來戰略發展以技術為核心、服務于金融企業。盡管這樣的轉變與公司天然的基因比較吻合,但卻背離了其當初拆分聚焦金融業的初衷。
并未從集團分拆的T(指騰訊金融)在表述上也發生些微妙變化。從2013年到2017年,馬化騰的表述變化路徑為:申請更多金融牌照——未來不排除整合集團的互聯網和金融業務——金控公司的形式不重要——騰訊金融沒有必要為了拆分而拆分。
再后來,馬化騰強調騰訊金融作為金融機構和用戶的連接器,并將金融定義為半個平臺,向金融機構持續輸出金融科技能力。
據《財經》記者了解,甚至有個別公司為了淡化金融屬性,準備將公司名字中有關金融的字樣去掉,修改成更具科技色彩的名字。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向《財經》記者表示,BATJ最近的表態有些出乎意料,但又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從世界潮流來看,在這場新的科技革命中,傳統的金融公司都想成為科技公司,包括美國的高盛都聲稱自己是科技公司;國內金融嚴監管重申,相關業務要持牌經營,那么,BATJ沒有牌照的業務勢必就要退出。
縱觀BATJ近幾年緊鑼密鼓獲得各類金融牌照,讓很多中小金融科技公司垂涎三尺,這場去金融化的虛實引發外界揣測。
去年10月11日,騰訊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批經營保險代理業務;今年4月消息,京東以5.37億元入股安聯財險中國33.33%股權。國際上,螞蟻金服也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入股印度的PTM和巴基斯坦的TMB。
“我理解并不是真的退出,而是往賦能角度轉。而且,它們在做金融業務,沒覺得它們真的會退出,只是用什么方式來做而已。”某互聯網金融研究學者表示。與其說是退出金融,不如說BATJ正在金融轉型則顯得更為準確。
不做金融只是母公司層面的戰略,但是獲得牌照的子公司會繼續經營業務,而且對于獲得牌照這件事情上,BATJ幾家公司絲毫沒有懈怠的跡象。“之前拿了牌照的相關業務不能扔在一旁不做,但是如果出售股權也表明它們真的將牌照作為試驗田來使用,未來也不排除形勢所迫退出的可能。”黃震說。
以BATJ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確實處在轉型風口,某民營銀行副行長認為,經歷產品研發階段之后的BATJ正在輸出資源和能力,與金融企業合資或合作,以達到各盡所長,各取所需。
“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很難再創造出如余額寶轟動效應的產品,但是也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上述副行長說。
在金融轉型路上,BATJ不無挑戰。過去幾年,BATJ的戰略是形成閉環生態的超級平臺。現在要主動退出而且堅守不進入一些領域,那么就意味著以前的戰略要做一些調整,對原來的布局還有認知也需要轉型。
增量科技輸出
某金融科技人士表示,強化科技主要做增量業務,意味著金融科技公司從服務C端零售客戶向服務B端金融機構擴展。
在金融科技能力輸出上,BATJ稍有差別。
百度金融借助百度云金融行業云、百度云金融專有云,助力金融機構高效上云,并研發智能客服、場景一體機等智能金融產品。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歸集、識別用戶偏好、風險承受,調整組合建議。
螞蟻金服向金融機構提供理財平臺和AI(人工智能)技術。平臺上的金融機構不再只是金融產品的后端提供者,可以利用螞蟻金服提供的用戶連接、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一系列算法工具,構建直連用戶的自運營模式。
騰訊金融依托微信、QQ等前端帶來的流量,以及與第三方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騰訊金融云的技術與產品策略圍繞著要成為金融機構建立生態化互聯網金融平臺首選的提供商展開。
京東金融主要靠自營金融產品階段形成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白條風控能力,根據銀行需求做金融場景下的科技能力輸出,同時將資金和資產端轉移給金融機構。
進入2017年,BATJ分別與農行、建行、中行以及工行等四大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東金融與工行推出了“工銀小白”“無人貴金屬店”產品,百度與農行在資金端合作,推出了AB貸產品。
某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表示,傳統銀行改變金融發展的基因并不容易,這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金融科技發展的第二階段,金融機構跟互聯網機構合作、磨合的過程已經完成,近五年的時間也讓彼此相互理解和認識對方,建立了一些信任。”
從目前來看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點主要體現在:BATJ有大量的客戶流量規模以及真正實時更新的大數據,幫助金融機構做更好的營銷、風控。BATJ向金融機構提供數據、網絡服務,而不能觸碰資金、信用。
“我國金融科技和金融合作的模式已經明朗,通過強強合作發揮比較優勢,做自己的長板。”黃震說。但是,BATJ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才剛剛起步,怎么樣進行更多業務的合作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特別是金融機構很擔心自己的數據和核心資源完全受制于核心技術。而且BATJ持有牌照的子公司業務與金融機構還是有利益沖突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怎么會沒有顧慮,一個眼前的問題是銀行和BATJ合作之后銀行就變成了僅提供賬戶的BATJ的后臺,客戶認知感會下降;第二,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合作拿不走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但是互聯網企業能拿到銀行的數據;第三,互聯網企業擁有的金融牌照與銀行勢必構成競爭。
“與大銀行合作宣示的戰略意義比業務合作的意義更大,未來更看好它們與中小銀行的合作,因為中小銀行研發能力有限,投入成本有限。”某業內人士感言。
京東金融副總裁、金融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謝錦生向《財經》記者表示,京東金融做了四年金融科技業務,一開始發展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再往前走會進入到不屬于我們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在一些能力上一定比不過銀行。“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朝著符合自己的利益方向發展,這也是京東金融從AI行業吸引頂尖人才的原因。”
對此,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曾因余額寶而被革了命的國有大行人士提出了疑惑,“從經驗來看,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BATJ科技金融企業涉足金融都不是特別理想,那么與金融機構合作是大勢所趨還是權宜之計不好判斷。”
強監管施壓
現實中幾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仍來自于金融業務,去金融化意味著放棄巨大的商業空間。金融強監管的推行,使得這場轉型變得順理成章。
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誕生,BATJ借助集團互聯網資源先后問世,其中BAJ三家從集團剝離,目的是在國內上市和取得金融牌照掃清法律障礙。騰訊金融未拆分,但騰訊金融及云業務已成為騰訊僅次于游戲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BATJ最新估值數據顯示,百度金融約為224億-240億元人民幣,螞蟻金服約為1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萬億元),京東金融達1650億-1900億元。光大證券給騰訊金融及云業務的估值為7200億元。
高估值源于金融業務的快速膨脹,數據顯示,支付寶活躍用戶達5.2億,余額寶規模達1.69萬億。微信活躍用戶超10億,支付用戶破8億。在分期電商中,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的影響力位居市場前三名。
但在經歷了三年的爆炸性成長后,互金領域亂象環生,2016年4月,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很多互金平臺開始淡化互聯網金融形象,生怕與P2P掛鉤,并將公司定義為金融科技公司。“伴隨互金發展而走強的BATJ等互金巨頭在這一波中也有覺知。”上述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說道。
去年底,面對“現金貸”業務的瘋狂擴展,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出手施治,央行聯合銀監會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對網絡小額貸款的清理整頓工作全面開啟,持有小貸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深受影響。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BATJ當下提出去金融化主要與大的監管環境有關,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三大攻堅戰就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報告同時指出,“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一方面,BATJ金融并非沒有觸及風險,螞蟻金服在2016年的僑興債便讓其反思在金融領域的優劣勢;另一方面,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也將BATJ全部納入其中。
此外,對于支付領域的強監管風暴,直接動了BATJ的奶酪。
央行明確2018年6月30日起,網絡支付的“直連模式”將由“網聯模式”取代。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切量到網聯之后,由網聯承擔清算工作,暫時免費,但之后會收取清算費用。此前根據直連節省的清算費用計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每年共節省的清算費用超過100億元。
不僅僅要納入網聯,在支付具有一定限額之外,央行在去年底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要求掃碼支付根據交易驗證方式強弱確定是否限額以及限額多少。該規范適用于包括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聯在內的所有二維碼支付,這意味著二維碼支付業務問世以來,首份監管規范細則出臺,二維碼支付也被定義為小額便捷支付。
BATJ自身似乎早已嗅到了監管思路,近一兩年頻提科技屬性,并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對于金融牌照問題,幾家巨頭就好像商量好了,都說是“驗證金融科技的試驗田”。
上述民營銀行副行長向《財經》記者表示,這是迎合監管和大眾,兩家是民營銀行的主發起人,百度與中信成立了直銷銀行,它們的子公司都踩線,逃避監管做了多年的金融,從分期小貸到支付。現在說不做金融,換個方式做而已,目的是規避監管。
上述金融科技人士表示,在大的宏觀環境上,金融科技發展是受到強監管影響的,但公司做任何東西都是和監管提前報備,公司在金融上的轉型肯定不是迫于監管,而是一個伴隨的邏輯。
在嚴監管下,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通過獲得資質許可繼續開展業務;另一方面,壓縮業務規模,調低監管擔憂預期。
最新數據顯示,余額寶的規模達1.69萬億元,已經超過中國銀行2016年全年的個人平均存款余額(1.63萬億元)。不過,余額寶目前已經實行限額。
強監管外,傳統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在增強科技屬性,日前,建行成立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首家金融科技公司。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直言,“金融科技不是‘獨角獸’的專利,傳統銀行一定會打一個大的翻身仗。”
“銀行發力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公司難免承壓。”某金融機構人士說道。
去金融何其難
“一家公司到底具備多強的金融屬性,從其手握的金融牌照以及從事的金融業務足以判斷。”上述民營銀行副行長說道。
在BATJ中,稍微落后的百度金融曲線設立了百信銀行,并擁有支付、保險中介和小貸牌照。螞蟻金服手握支付、銀行、保險、基金、小貸等高含金量牌照。騰訊手握支付、銀行、互聯網保險、小貸、基金、保險中介等牌照。京東金融具有小貸、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牌照。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稱,“雖然在戰略轉型,但京東金融也不會放棄拿牌照。”“如果沒有牌照,無論是基金、支付還是小貸,所有的事情全部做不了。”
對于繼續申請金融牌照并將其作為試驗田,業內人士都表示理解,畢竟金融業務要求持牌經營。但是,手握金融牌照,實驗之后繼續耕種,然后再實驗、再耕種,還稱自己不做金融,就讓業內人士不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等機構調高BATJ估值的原因也是其持有金融牌照從事的相關業務。投行巴克萊將螞蟻金服估值從1060億美元提升至1550億美元,便是鑒于其多樣化的支付交易服務和快速增長的線下支付用戶數。
騰訊以“連接”為切入點,微粒貸、理財通、微保、自選股、微證券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在小微客戶的覆蓋不足,借助幾乎零成本的渠道優勢,匯聚長尾成為全場景服務商;京東金融憑借京東白條、京東支付、京保貝和京東財富等金融業務,業績表現不可謂不亮眼。
從BATJ的金融營收來看,也很難去金融屬性。
拆分進入尾聲的百度金融2017年凈營收為30億-40億元人民幣,約占百度財年凈利潤的16.3%-21.8%。
螞蟻金服去年全年稅前利潤達到131.89億元,上半年螞蟻小微小貸凈利潤為10.2億元;去年前三季度,螞蟻商誠小貸凈利潤44.93億元,為上年全年凈利潤的兩倍多。
2017年,騰訊金融及云業務占其總營收的比例達到18.23%。在四季度,金融及云業務收入占比達到21.2%,創歷史新高。交銀國際根據財報數據估算,2017年金融相關收入已達400億元,同比增160%。
券商中國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京東金融的營業收入為103.3億元。消費金融板塊占比51%,支付業務營收占比15.49%,供應鏈金融占比14.52%,財富管理占比11.91%。
作為盈利收入的主要來源,消費金融被各公司高度重視,據媒體報道,自監管整治現金貸業務后,螞蟻金服準備在重慶申請消費金融公司牌照,京東也一直在申請。對于現有的幾家金融科技公司來講,消費金融是很大的一塊收入來源,也很有前景,此外,供應鏈金融也很重要。
未來,幾家公司的盈利結構值得關注。金融業務一直比較強勢的螞蟻和京東金融,強化科技輸出也必要加強科技投入,未來科技輸出服務盈利占比或許會有所提升,但也非短時間內實現。
長期來看,百度金融最大的看點還是金融科技輸出,相對于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而言,盡管沒有一些爆款產品,百度被認為是最具有技術特性的互聯網公司,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巨頭。
尚未有拆分計劃、依附在集團內的騰訊金融具備更多的靈活性。但是,騰訊金融及云業務收入來源如果持續擴大并且超過游戲,那么騰訊金融或許根本不需要拆分出來。
騰訊對金融業務的重視從去年愈發明顯。支付大戰、信貸業務、財富管理以及新技術應用等,都已經布局成熟。國金證券認為,2020年騰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互聯網金融可以成為騰訊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上述金融科技公司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原有的金融業務收入仍然是目前主要的盈利點所在,通過科技輸出賺取的服務費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公司的重要收入,但是未來會逐步擴大占比。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