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楊曉宴 上海報道
導讀
總行如何精細化向分行傳遞信號,避免分行通過考核機制向總行套利,既是技術,也是藝術。
2018年銀行存款保衛戰中,結構性存款被更多地推向前線,不少區域性銀行發行的個人結構性存款利率與同期理財產品相當,利率高達5%左右。
“我們當時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也覺得分行應該會比較樂意去推,因為可以走量,但沒想到計財部在設計考核時,對結構性存款的規模要打折,分行的積極性就小了。”某城商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目前來看,對結構性存款規模考核是否打折,打幾折,各家銀行標準不一。
規模與利潤,如何權衡?銀行總分行圍繞結構性存款指標的博弈,一定程度折射出銀行當前轉型的“艱難”處境。
結構性存款走熱追因
雖然結構性存款不是一個新的業務品種,但據多名銀行人士反饋,自2017年以來,結構性存款有明顯走熱趨勢,主要是因為存款難拉,而普通存款受到基準利率上浮50%上限的窗口指導,通過結構性存款,可以繞開價格約束,以完全市場化定價吸引資金。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
以上海地區為例,央行上海總部統計顯示,2017全年存款余額增長僅為1.8%,其中主要是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的增長較快,特別是個人結構性存款全年增加281.65億元,同比多增350.78億元。
數位受訪銀行業人士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拉存款依然是擺在銀行眼前的難題,結構性存款會是一個重要手段,而且個人結構性存款作為理財的替代品也在增多。
甚至以零售見長的招行也在發力結構性存款,近期其個人結構性存款182天期收益高達4.35%,365天期高達4.4%,上浮基準利率幅度超200%;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發行的同類產品價格普遍更高,達5%左右,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相當。
也有銀行人士分析稱,銀行近來發行結構性存款,某種程度是為了給銀行理財凈值化之后接盤。“因為理財凈值化之后,收益波動會加大,加上在資金偏緊的大環境下,收益很可能比現在的預期收益率型產品低,有一部分資金可能會回流銀行存款,結構性存款來做一個承接。”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規模VS利潤,分行套利總行?
對于銀行而言,規模和利潤是重要且相關指標。
上述城商行零售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十分理解計財部對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實行打折考核,因為如果大量發行結構性存款,確實會嚴重影響銀行的利潤;但具體打幾折,則會直接影響分行銷售結構性存款的積極性。
“看要打幾折,”該負責人說:“因為結構性存款要支付的高額利息是要從分行的利潤里面扣的,如果折扣能接受,那么分行就是犧牲一定利潤去做大規模;如果規模打折太大,又犧牲利潤,規模考核又不討好,就沒有動力了。”
某股份行分行人士表示,這其中的平衡,各家分行自有一筆賬。“普通存款難拉,而拉不到存款就是一分錢都沒得賺;結構性存款好拉,對利潤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既然我們總行沒說結構性存款規模考核打折,目前我們就大量做。”
不過,亦有銀行分行在總行完全不把結構性存款計入存款規模的情況下,依然樂于銷售結構性存款,原因在于結構性存款可以用來質押貸款,實現由存款拉動貸款,在貸款規模和收入考核上有所加分。
“對于客戶而言是好事,因為結構性存款的利息可以抵消掉一些貸款的利息,而對于銀行整體而言,利差是縮窄的。”上述銀行零售部人士表示。
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差縮窄,但銀行最后的利息收入,以及資產回報率,還要看存貸款規模(利息凈收入=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貸款規模-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存款規模)。因此,總行如何精細化向分行傳遞信號,避免分行通過考核機制向總行套利,既是技術,也是藝術。
另外,也有銀行分行人士透露,由于銀行考核有分行整體考核和業務條線考核兩條線,也存在一種情況,比如,分行層面公司條線整體考核不理想的情況下,把存款資源轉化“讓給”零售條線,分行不同條線諸如此類騰挪,與銀行作為整體的利益不一定一致。(編輯:閆沁波)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