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周天勇 整理自作者在中國民營科技創新峰會的演講
國內外經濟的轉型,需要民營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規劃,給中國民營企業的走出去發展帶來了許多建廠、工程、服務等等多方面的機遇。而一些大中型民營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考慮中國的國家利益。
從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外部其他環境看,都到了中國經濟開放到了一個更高層次走出去的階段。人口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收縮和老齡化,使工業化提前結束,制造業產能趨于過剩。現在很多民營企業有資金,有產能,干什么,投什么,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成了比較大的問題。包括國有企業,一些制造業產業也是相對過剩。
從國外看,東南亞、南亞、北非、中亞這些國家的工業正在步入中期階段,甚至北非國家都是初期階段,我們很多產業轉移到那個地方正是他們整個發展階段需要的。當年日本、韓國、特別日本也向我們工業化初時轉移了一些鋼鐵、機械、耐用消費品制造等產業。包括他們的裝備,甚至有些國家將其過剩的拆下來的裝備轉移到中國,而對于我們來說,在那樣一個階段,還是先進的。
從目前的國際環境的變化看,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國家唯我主義盛行。我們也需要通過實施“一帶一路”規劃,通過企業走出去的方式,比如投資第三方建廠,轉口貿易,把產品賣到發達國家市場去,在發達地區投資建廠,規避高關稅。
國內外經濟的轉型,需要民營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規劃,給中國民營企業的走出去發展帶來了許多建廠、工程、服務等等多方面的機遇。比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就給民營企業提供了許多建設工程、裝備供給、工程服務等方面的機遇;比如,一些人口集中、交通方面的地區,給中國民營企業投資建廠興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中東絲綢之路帶沿線一些國家戰后油氣田、城市、交通和其他設施的恢復,也給民營企業的參與,帶來了很多機遇。
從我們國家來看大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高鐵、高速、火電站、水電、電網、油氣管道等建設,互聯互通都是大型的央企在主導從事,民營企業參與配合。然而,交通基礎設施建成了,能源管道形成了,電站電網建設了,必須得有制造業企業在路上跑車,在生產中用能源,需要交通能源基礎與產業發展同步平衡推進。否則,光有能源交通等基礎部門,沒有產業部門,也就沒有“一帶一路”的綜合經濟效益。還有,許多國家,要發展的他們的農業和礦業,缺乏資金、缺乏裝備、缺乏管理,需要中國企業去投資,去合資或者獨資,建廠興業,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機遇。
在做產品、做產業,擴大市場方面,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有它的特殊的優勢。許多民營企業,本來就是做制造業的,特別是做消費品制造業的。它們對哪投資合適,哪有市場,怎樣營銷,如何開拓市場等等,都較為靈敏;而且預算硬約束,委托代理關系清晰,風險容易得到控制。比如,目前從產業來看,鋼鐵和水泥等產業,民營企業向國外轉移的多,而國有企業向外轉移的少。
“一帶一路“也給民營企業帶來一個投資和資產重新配置的機遇。過去賺了錢的民營房地產企業、煤礦企業、鋼鐵企業,它的資產需要重新進行配置。一個選擇就是走出去,到國外去擴大自己資產和資源配置的空間和領域。也給民營企業國際化提供了一個機遇。
許多民營企業過去一直在國內做的很好,也賺了錢,但是國際市場上怎么拼法,怎么打法,資產結構如何配置,股份結構如何設計,治理結構如何安排,投資和母公司對在外入股公司和子公司如何管控,包括投資決策、建廠投產、市場營銷如何進行,有沒有在國際市場上打拼的人才等等?需要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過程中進行提升,從本土企業,變成國際化的企業。
所以說,實施“一帶一路”規劃,給民營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資源配置機會帶來了機遇。
我們從“一帶一路”的研究來看,仔細做了一項南路和北帶的區別,很多人覺得“一帶一路”開始就是陸路上的,過去絲綢之路,后來才是海上絲綢之路。我們研究了以后,路上的絲綢之帶它的特點是什么,人口比南部要少,尤其油氣資源比南部分布比較集中,屬于資源型的帶,但是市場比較狹小。另外一個運輸成本比南線海路要高,這是北帶的一些特點。南路整個沿線有東南亞,有南亞,有西北亞、北非,一直到地中海,整個都是人口密集帶,而且海運的成本非常低。
當然它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海港,運輸工具是海船。民營企業在投資和項目選擇時,中亞這些地帶的工程項目和產業項目風險可能比較大,但是利潤也有可能比較高。
已經走出去的民營企業肯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肯定有自己的感受,國有企業也有大量不平凡的案例。還沒有走出去而準備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可能要注意這么一些方面的問題:一是市場和資源的風險。我們研究許多國有企業大量的損失就是在市場的趨勢把握不準,特別大宗資源產業性投資。比如石油,在原油價格100多美元的時候收購了一個油田,而價格下降幅度較大,虧損相當大。這就是沒有深入分析市場走向會怎么樣,價格走向會怎么樣。并購一些資源型大中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風險。
還有買了油田,它的道路條件,運輸條件,港口條件等等,沒有道路和港口,資源就運不出來。于是,也存在著風險。另外就是當地政府運作和體制的風險,比如準入有什么條件,如何監管,腐敗是不是嚴重等等。到中亞一些國家,或者非洲一些國家,貨幣結算不是人民幣的貨幣,賺了利潤可能不能匯出,有的限制匯出利潤。你如果在當地再投資還能投資什么?當然,還有文化、宗教方面的風險。還有勞工、法律、環境包括歷史文化這些方面的風險。勞工合同問題,最低工資問題等等。比如,原來有的國家中投資建設的大的水電站,政府和民間以影響環境為由加以影響,不得不停止建設,損失也很大。
我們有的投資商到某國購買一個建筑物,花很多錢,準備裝修或者推倒重建,按照歷史文物建筑有關法律,發現再利用不劃算,只能賠錢放棄。也就是說,民營企業走出去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
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大的企業或者投資者,碰到三個問題。
第一是管控問題,投資者或者是投資公司或者母公司對外邊的分公司或者被投入的公司如果管控不力,會發生委托代理理論中講的道德風險和內部控制問題。國內國有企業,包括民營企業,萬一這方面有什么事,還可以找紀委、監察、公安、檢察等部門防范或者解決。但是在國外,或者沒有,或者不便利不熟悉,甚至有偏向性。如果不好好設計母公司或者是投資公司對于外部公司的管控體系,這些風險就防范不了。甚至可能會發生和當地人合伙起來,形成道德風險和內部人控制方面的難題。
第二個是股權結構問題。民營企業,小企業自己跑出去看市場,不存在委托代理鏈較長形成的內部人控制。因為自己掌握,或者自己兒子掌握。但是大公司有這個問題,就是如果股權結構集中,由執行層決策或者經營,可能會信息利益不對稱,沒有設置其他更有能力的股東形成有效地監督,監管不能搭便車。
公司股權結構方面,到很多國家不可能是獨資公司,很可能有是限責任或者股份公司,有的是合伙制的。給當地人多少,把什么投資者拉進來。我舉個例子,我看到國有企業兩個極端的情況,一個是搞了個獨資的公司,第二個把其他多個國家和多個投資者的資本,都吸收進來,搞了一個股份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
比如公司可能遇到成本或者招標問題的時候,很可能有的國家和有的投資者對成本支出看得較緊,工程成本怎么計算出來的,浪費一分錢,他都要表態舉手。比如有些國家的投資者當項目遇到當事國一些勢力的反對等問題,他們可能就尋求本國政府和外資部門的資源,與當事國政府進行協調。
總得來看,跨國公司一般都是要吸收國際上的其他資本,不一定我獨家的,我自己的錢,我自己辦的公司。我們要形成股份合理的現代跨國公司走出去。甚至現在發展到成為世界跨國現代公司,什么國家的股份都有,看不出是A國的跨國公司,還是B國的公司。
另外就是治理結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執行層等等這些,治理結構的科學化、本土化等都非常重要。
民營企業我個人認為,比如到外邊闖蕩的時候,第一要抱團出去,協會來指導,我看江浙商會或者類似這樣的協會給他們進行協調,協調所在國的商會,這樣出去就比較順利一些。第二是和國有企業相配合,業務上的聯系,或者產業上的分工協作走出去。有些央企走出去,有總承包,從設計、工程、售后服務等系列鏈,民營企業看看在哪個環節能參與。另外我覺得現在混改,最好的機遇就是國有企業走出去,民營企業走出去這個環節混改,比國內混改效果還要好,容易一些。因為許多國家設立公司,國有獨資企業受到限制。我們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參與,在外邊形成混合所有制的跨國公司,最利于在國際上競爭。
走出去的企業,要有好的體制,國際范圍也是一樣。大的體制機制是:政府“一帶一路”規劃指導,政府各個部門協同,跨國公司或者是其他類型企業為主體,世界市場來調節,國際規則來規范,這就是整個民營企業包括央企,包括國有企業走出去的一種運行機制。
要提醒一下的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投資項目,一定要認真做可行性研究。我們發現,無論國企還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在投資可行性研究方面舍不得花錢,特別民企,許多企業家更是舍不得花錢。然而,有的項目投下去,全部沒了。你損失了幾千萬,損失了一個億,甚至數十億,可能就是舍不得那幾十萬或者數百萬的可研錢。
還有就是一些企業家,很自信,憑著自己的感覺走,拍腦袋決策。太自信,聽不到不同的看法,或者聽不進與自己不同的見解,或者沒有人給你講不同的見解,都說你的決策很英明,這也就離大失敗不遠了。民營企業一定要找能做真科研的機構,一定不能做個假科研去銀行貸到款或者能爭取國家政策。一定不能這么干。國有企業有的時候可以這么干,因為,投資損失了不用決策者承擔。但是民營企業的資產是你自己的,花點錢聘點能真搞科研的機構,做一個認認真真的科研,避免法律、市場、資金鏈斷等一系列的風險,是走出去過程中必須做的功課。
最后我要講一下民營企業走出去,特別是一些大中型民營企業走出去,一定要考慮中國的國家利益。一是你的對外投資,對國內經濟要有帶動作用,比如產業關聯、分工協作,帶動國內產業發展。第二是你投資的項目,國民收入要回流,不能產業轉移走了,錢轉移走了,人移民了,這個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沒有什么作用,甚至是有害的。
即使產業轉移過剩,就在國外搞了一個跨國公司,但是國家希望利潤回流,這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應當遵守的一個底線。可能做的很大,把利潤留在外面了,轉移到避稅的地方了,投資和存在國外的基金和銀行里了。這樣的走出去,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利。中國希望民營企業走出去,民營企業和央企有很大互補和競爭優勢,中國希望我們的民營企業在國外發展和壯大一批現代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與狼共舞,增強我們的國力,增強我們國民經濟在市場競爭,這是希望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期盼。
(本文作者介紹: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公眾號天勇看經濟zhouty-tjj)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