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于8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固本與攻堅”。
在“中小銀行挑戰與思考”圓桌討論中,廊坊銀行董事長邵麗萍表示,監管形勢對廊坊銀行的影響從兩個方面非常深刻,第一個是積極的影響,第二個是對經營來講是深刻的變化。
以下為文字實錄:
邵麗萍:首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也感謝新浪財經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因為這兩年參加論壇比較多了,每次論壇參加這種圓桌的時候比較放松,但是這次不一樣,也是我們監管部門專門叮囑我,現在形勢不一樣,照稿子說,不要說錯話。剛剛講的監管形勢,其實對我們銀行的影響從兩個方面非常深刻,第一個是積極的影響,第二個是對經營來講是一個深刻的變化。簡要解釋一下“積極、深刻”這四個字。
所謂的“積極”影響,我們認為我們國家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小銀行實際上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強監管、去杠桿是引導銀行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必要措施。從今年一季度數據看,剔除五大行后的20家上市銀行中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速較年初下降的有14家,也就是說降杠桿的效果非常明顯,2014年以來同業、投資這些資產驅動模式徹底終結。受表外壓縮回表影響,剔除五大行后的20家上市銀行中11家銀行貸款規模持續上升,增速下降只有9家。也就是說,為什么我們前面說變化是積極的,降杠桿是14家上市銀行規模下降,但是真正貸款增速下降只有9家。所以說,政策對銀行業規模擴張起到制約作用,但從結構來看的話,還不是全面收縮,還是有保有壓。這是第一個我們認為政策積極的。
第二方面所謂“深刻”,對于銀行經營者來講經營策略和方向確實有一些深刻反思和深刻變化。從廊坊銀行來講,借這個契機深入推動三個重塑,這也是我們對這個形勢變化的一個感受。第一個重塑是資產負債表的重塑。從規模增長轉向結構優化,從業務表外發展轉向表內發展,從以公司業務為主轉向重視零售業務發展,從全國拓展更戶轉向精耕本地客戶。所以,這個轉變也是深刻的。其實,重塑資產負債表也是我們做新三年戰略的前提。
第二增長動力的重塑,從規模增長轉向質量提升,我們行比較特殊一點,2014年開始我們股權結構變更,人員從全各地招聘來,所以當初為了發展快一些,在管理上也是直營團隊比較多,現在更多轉變為精耕本地銀行;從業務來講,過去重視項目比較多,現在更多轉向企業和個人客戶。從項目轉向客戶,這也是一個深刻的轉型。
第三個是管理體系的重塑,在監管推動下,獲取利潤從追求速度和效率轉向穩健安全,這是一個銀行有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前面我覺得這是對我們影響比較深刻的,對我們新的戰略規劃也有指導性的改變。應該說這三個重塑也有它的原因,我們歸納來看總結我們以前發展的一些經驗和教訓。
第一,我行對政策消化比我們預期要好。首先,我們在轉型過程當中保持對市場高度敏感度,2014年以來票據市場和同業市場大發展,中小銀行基本抓住了發展大環境,我們廊坊銀行當時也在這兩個方面大力做了一些推動,但是我們進得快出得快, 2016年票據市場變化,我們2015年就已退出;2017年同業變化,我們2016年就退出。所以,在后續壓杠桿過程當中我們基本上沒有在風險的漩渦里。
第二,始終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因為,京津冀前幾年更多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新機場、京津冀周邊拆遷、雄安建設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使投資基礎基本都是實體經濟客戶,但因為中小銀行貸款規模限制比較大,所以大部分還是利用過去同業的一些渠道,把這些業務做起來,表面看同業規模大,但是實際上還是真正投的是實體經濟。
第三,始終敬畏監管、積極整改。三三四四等一系列監管規定出來后,從2017年開始各家銀行經歷自我審視、自查、接受監管檢查,我們經過幾輪檢查之后,確認基本風險可控,監管對我們的評價是認可的。我們內部也是在穩妥的進行結構調整,目前看整體調整結果好于預期。
責任編輯:王瀟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