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2020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于9月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彭文生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彭文生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平臺數字貨幣出現,給金融體系帶來比較大的改變,使得金融服務和支付有所分離。不過這僅是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出現的早期,現如今螞蟻金服和騰訊也在發展金融服務,歷史的模式又在重演,先有支付,在支付的體系基礎上發展金融體系,發展金融服務。
最后,彭文生強調,在發展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時候,可能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防止壟斷也要注重大數據,重視數字貨幣時代大數據創造價值的功能。很多人認為大數據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創造價值,數據規模越大,價值就越高,彭文生指出,但是數據的規模越大會不會帶來壟斷的問題、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應該由誰占有由誰使用、有沒有一個公共平臺屬性等,都成為應該被思考的問題。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講一點金融科技和數字貨幣對金融行業的影響。
首先,我們如何理解現有的貨幣架構。現有的貨幣架構基本呈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的頂端是中央銀行,中間是商業銀行,底部是非銀行部門,整個體系實際上是通過銀行實現的。在這種結構下,支付體系和金融服務相聯系,或者說貨幣和金融服務是聯系在一起的。從歷史上看,現代銀行體系是在貨幣和支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貨幣的早期形式是金幣銀幣,后來金匠發現不是所有人都同時提取黃金,可以貸出部分黃金收取利息,這就逐步從支付體系延伸到當今的金融體系。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平臺數字貨幣出現,給金融體系帶來比較大的改變,使得金融服務和支付有所分離。不過這僅是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出現的早期,現如今螞蟻金服和騰訊也在發展金融服務。歷史的模式又在重演,先有支付,在支付的體系基礎上發展金融體系,發展金融服務。
平臺的優勢在哪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何發展得那么快?這主要源于網絡效應,貨幣和平臺均具有網絡效應,使用的人越多,交易成本越低,更多人愿意使用或參與,兩者結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這樣的平臺數字貨幣,或者平臺支付體系,和傳統金融分離,而且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務,前面的嘉賓也都提到了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的促進作用。
現在中國央行擬推出的數字貨幣,實際上繞過了平臺數字貨幣體系,繞過了新型的像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平臺數字貨幣,直接對各個企業提供支付,所以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更大程度上是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并不支付利息。央行對數字貨幣不付息是非常重要的制度設計,付息的話可能使得銀行存款搬家,轉移到央行的數字貨幣,如果不付息,通常老百姓不會持有大量沒有利息的支付工具,所以主要目的或主要效果還是替代現金服務。
但問題在于,當前中國的現金已被基本替代,老百姓很少用現金支付了,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替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可能是現在各方特別關注或者擔心的問題。我聽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對支付寶、微信支付沖擊比較大,因為支付寶、微信支付對商家是有收費的,央行數字貨幣不收費,以后商家有可能會要求消費者只能用央行的數字貨幣支付。另一種說法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具有使用場景和社交平臺的優勢,這是央行數字貨幣所沒有的。未來這可能還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我們在發展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時候,可能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防止壟斷也要注重大數據,重視數字貨幣時代大數據創造價值的功能。理論上講,很多人認為大數據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創造價值,數據規模越大,價值就越高,但問題是數據的規模越大,會不會帶來壟斷的問題?數據被認為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要素,這個生產要素應該由誰占有?由誰使用?有沒有一個公共平臺屬性的問題?
美國的監管機構對Facebook Libra如此謹慎,謹慎的原因不是說提供一個新的技術手段不好,提供一個新的技術手段固然好,但Facebook已然是龐大的社交平臺,如果再涉足金融領域,它將如何平衡商業價值和公共利益,可能是未來需面臨的重要挑戰。
我的分享就這么多,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薛永瑋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