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管“失血”2018:理財收入全年或下降50% 母行探尋投入產出邊界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公眾號 徐巧
理財業務的利潤貢獻度一旦下降,是否將面對“失寵”的困境?
資管新規威力持續顯現,30萬億銀行理財收入下降已成定局。
“全年可能下降50%,這倒是一個預料之外的事情。” 建設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興華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8第六屆年會上分析指出,銀行理財期限錯配的紅利逐漸消失,風險事件的頻發則對利潤的侵蝕變得更多。劉興華認為,對銀行資管來說,2018年一個最大的考驗是,規模雖然有所穩定,但是收益巨幅下降。
事實上,自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在去年年底出臺后,各商業銀行就面臨打破剛兌、壓縮老產品、推進新型凈值化產品轉型等挑戰。經歷了十幾年的高歌猛進,銀行理財在資管新規的約束下重回本源。過渡期內銀行挑戰重重,而中間收入的回落也成必然。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中間收入的影響,從各銀行2018半年報可窺見一斑。
今年8月底,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業績發布會上稱,工行理財業務收入上半年下降約20%,而整個行業下降近50%。無獨有偶,建行2018半年報顯示,該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 65.52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8.29 億元,降幅47.08%,主要是受資管新規及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成本較快提升影響。
相比于大行,部分股份行所受的沖擊似乎更劇烈。華夏銀行上半年實現理財業務中間收入15.61億元,同比下降58%。平安銀行上半年的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為5.59億元,較去年同期銳減75.1%。
“過去,銀行在發展資管業務時不用太多投入就能獲得很大的收益,大行資管的收入都是幾百億。但現在,你告訴他不行了,你得增加人、增加IT投入,而資管規模可能不增反降。收入從200億可能一下變成50億,這對很多銀行的高級管理層來說,是一個真正的挑戰。”中信銀行資管中心副總裁羅金輝在50人論壇上說道,在原有模式下,一家銀行的資管部一百多人就能管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的資產,但在資管新規沖擊下,銀行理財的原有模式受到極大沖擊。
那么,從母行整體考慮,理財業務的利潤貢獻度一旦下降,是否將面對“失寵”的困境?
“在銀行資管整個利潤占比下降過程中,商業銀行母體或者集團對于銀行資管的認可度和未來資源投入的邊際在哪里,這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 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李岷坦言,以前銀行資管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能占到母行營業利潤的20%-30%,如果降到10%以內,那么銀行整體對該業務的資源投入,或將有新的衡量角度。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