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第二十九次月度例會召開。會議主題為“擴大進口的意義與自美進口的潛力、結構”。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家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摘編:
消費結構升級經歷的四個階段。從進口政策變化角度來看,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1978年到1991年國家采取獎出限入進口政策,為第一次消費升級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92年到2000年,此時國家采取相對放松進口的政策;第三個是適度進口的階段(2001年到2011年),最后一個是擴大進口的階段(2012年至今)??傮w而言,我國進口政策呈現出逐漸放松的走勢。實際上,對于高新技術、關鍵零部件和先進設備的進口一直是采取積極鼓勵的政策,進口政策的放松主要集中在消費品領域。
進口對國內消費的作用。首先是直接滿足消費需求,在過去的四次消費升級中,進口的汽車、彩電、冰箱以及手機等的消費需求,由于國內供給不足,通過進口可以直接滿足這部分消費需求;第二個是通過消費示范培育市場,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消費品進口固然會對國內企業產生競爭,但是進口消費品同時也可以培育國內市場需求。如果市場需求規模不夠大,就難以支撐企業的創新發展。因為企業研發的新產品推到市場存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消費品行業的新產品失敗率約為40%,工業品約為20%,服務業約為18%。進口培育了新型產品的消費欲望,也培育了消費理念,從而使市場的潛在需求不斷擴大,在此時進行研發創新,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就會明顯的下降;第三個作用是技術溢出產業升級,進口促進產業崛起,我國彩電行業從無到有,1978年我國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到1985年,我國國產電視機1663萬臺,僅次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2016年,我國彩色電視機產量已經達到1.58億臺,成為世界最大的彩電生產國,而且國內彩電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不斷上升,一批知名品牌脫穎而出。2017年世界前四大彩電品牌全部是中國企業,而且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最后一個作用是吸引境外消費回流,2016年對購物表示出濃厚興趣的中國游客占比68%,2017年已回落到33%,這與我國積極擴大進口有著直接的關系。
面向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首先,中美之間的經濟總量越來越接近,根據保守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將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美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地位面臨挑戰;其次,美元霸權雖然存在,面臨崛起的歐元抗衡,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削弱;第三,美國產業空心化問題積重難返,創新能力將面臨挑戰。根據2018年彭博創新指數,美國在過去六年中首次跌出前十名,進一步助推了美國的危機感;第四,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機電產品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60%以上,自美進口的機電產品比重接近50%,中美在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不斷發展,兩國在出口產品上產生一定的競爭。
未來我國如何應對中美貿易的變化。第一,在國際上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據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第二要保持戰略定力。無論局勢如何變化,中國都要努力保持經濟穩步發展,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特別要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實體經濟能夠發展起來。要用實力說話,這個是戰略定力的最核心表現。
第三是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要繼續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盡快解決向西開放、向海一端開放等問題。陸海內外聯動的格局中,向海一端開放做的太少。未來能夠向海一端開放,向西開放有更大的探索空間,使實體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競爭力能有所提升。
第四要注重貿易與投資的互動。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全球配置資源,繞過貿易壁壘,哪里的成本低就到哪里生產,哪里的貿易壁壘少就從哪里出口,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盈利能力。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