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6月14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邁入新時代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美國里士滿儲備銀行前行長Jeffrey M.LACKER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Jeffrey M.LACKER:謝謝組織方邀請我參加第十屆陸家嘴論壇,我們討論的主題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如何應對金融風險,包括金融危機的風險,這其實對中國在未來幾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國應該也學到美國的經驗和教訓和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這也是全世界希望中國能做到的這一點,但是需要中國非常審慎。比如有些人會講,金融市場總體來講特別是銀行市場,從本質上講所謂風險非常大而且非常脆弱,當政府往后退讓金融市場參與者做適合自己決定和安排的時候,這些市場是就會過度脆弱和過度風險。
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為什么呢?我講一個理由。我們看一下金融危機的頻率和概率,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國家,金融市場任何時期并不都是一直有脆弱性的,而脆弱性和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或者原因是金融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造成的。大部分的金融領域當中,政府角色是要限制風險承擔,限制金融體系的風險性,與此同時很多金融機構或者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如果公司出現了問題由政府托底會使得金融機構不太愿意做披露,特別是不太愿意披露他們自己的風險結構。
在美國有一些機制,比如存款保險就是這樣。更重要很多官員包括央行官員會干預,這些干預往往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出現的。他們往往會被說成是非常獨特的一次性的,央行希望再也不會發生,但是事實上投資者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政府托底政府保底,像00年,80年在,90年代都會有政府托底,因為政府干預集合效應,美國70年開始會導致投資者預計這種類型的干預總是會發生,總是會出現的。這種預期有一種競爭壓力,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有競爭壓力,他們會作出這樣一種架構,使得隱含價值得到最大化。
具體來講,這樣的一些公司他們的融資架構是大大依賴于短期的融資的。因為這些公司有激勵機制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脆弱,得政府機構隱含保險益處帶來最大化。根據我們銀行所做的研究,我們在美國央行的保險網絡2016年占到私營部門貸款60%,如果你把金融部門美國所有債務加起來60%要么由隱含的擔保或者明顯擔保帶來的,因為是政府的托底。
我們現在沒有意義說監管或者去監管,這樣一種激勵機制對于脆弱性的假設帶來了金融危機,中國應該學到什么樣的經驗?三點。
第一,減少政府擔保,政府剛性擔保顯性或者隱性的,國家擔保意味著政府要評估風險承擔,政府部門很難任何時候都做出正確評估,當然需要非常專業的幫助,還要避免相關尋租和游說,我們讓私人投資者用自己的錢評估相應風險,從而作出決定。這些公司要承擔自己錯誤的風險,這些錯誤可能比較小而且是零散性的,這個就會帶來一個系統當中很小的沖擊而不是一個系統當中有幾家但是非常大的系統風險。
第二,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國家才會干預,這點確定性一定要說得非常清楚,不確定性就是一個毒藥,金融市場覺得你可能干預可能不會干預,會帶來很大的波動性,特別是金融市場危機的時候,這種波動性比如出現羊群效應或者不理性效應,也會強迫官員,他們覺得必須要干預,不干預的話會使得很多人采取羊群效應,一下子退出產生擠兌的風險。作為監管者你希望自己說話算話,你的行為必須和過去所說的話是一致性的,這就意味著你說話要非常明智,你作出的行為和過去如果不一樣會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以及波動性。
第三,我們必須要有解決失敗機構的流程。這個流程必須是公平的,可預計的,而且是有序的,人們可以依靠它。大的金融機構,是不能把官員作為人質的,不能夠因為沒有規則胡亂作為使金融機構濫用監管,這是我的一些想法,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