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無法大規模支持創新

李揚: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無法大規模支持創新
2018年05月29日 14:15 新浪財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新浪財經訊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于5月28日-29日在北京舉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并演講。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從過去平均40年9.5%的增長速度下到7%,6%。李揚認為,這種變化背后意味著更深刻的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那就是中國經濟從工業化階段開始向服務化和信息化階段轉變。

  這個時候金融服務的需求變了,不是大規模,需要的是個性化、專業化、非標準化、去中心化,這和傳統的工業化時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我們工業化時期留下來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完全適應不了這樣一種個性化、非標化、去中心化的實體經濟的需求,于是就會產生矛盾,于是就會有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機發生。

  傳統的金融業不能夠滿足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于是金融科技應運而生。金融科技是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階段,面對著以下這幾個挑戰:

  第一個挑戰,要服務于服務業,大家知道服務業是非常非常個性化的,非常非常多樣化的,非常零碎的,非常非標準的,服務業在我們北京占比已經占80%了,全國也60%多了,他的比重不斷提高是一個規律,于是這種分散的、多樣化的需求始終存在,但是我們現在大規模的金融系統,大規模融資的金融系統不能滿足。

  第二個挑戰,科技發展,現在的科技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可以說沒有科技,經濟就無法再進一步發展了,所以科技創新就成為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傳統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是沒法大規模支持創新的。

  第三個挑戰,人民中心的問題。普惠金融就成為下一步金融體系必須做的事,而不止是扶貧,不止是賺了一點錢拿去施舍,而是你其中應有之意,人們獲得這樣一種金融服務是天賦人權,必須滿足這種天賦人權。

  李揚認為,金融科技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算法和算力,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他概括為四方面:

  第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強了可持續。第二,信用問題,金融科技提供了一個不需要信任的信用關系。第三,線上線下連通,不再有線上線下形而上學的區別。第四,以人為本。

  他表示,過去金融被人們看成是少數人受過良好教育,穿著西裝革履,住大酒店的人所做的事情。但今后,通過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因為他基于各種各樣的流,各種各樣的信息,可以產生不同的金融活動,也就是客戶中心。“金融業的最后發展,人人都可以做金融。”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