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銀泰中心舉行,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CCG資深副主席王石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面對改革開放,其認為香港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好在現在發展大灣區,中國面臨第二個改革開放40年。”他認為,如果港-深-澳門聯手,不僅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在全球歷史版圖上都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以下為演講全文:
王石:謝謝主持人,今天上午我進來的時候正好聽到陳啟宗兄在講演,我有感而發,就全球化未來的形勢是樂觀是悲觀談一談我的一點感想。
我是同意陳啟宗先生說的,對未來的看法是樂觀的。但我要加上兩個字“謹慎樂觀”。從陳啟宗個人表現以及他家族企業的表現,你沒有理由不樂觀,我想說的是,我和啟宗先生差不多是同齡人,年齡上他比我大一歲。霍振宇先生70年代后,完全是另外一代人了。
我想說的是,真正像啟宗先生這樣的香港出生,香港長大,國外留學,回來創業,在香港、大陸的我相信不只一個人,但現在經濟上、思想上、社會組織活動還活躍的香港還有誰,可以說啟宗是個例外。
我對啟宗先生真正認識是故宮文化基金會,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陳啟宗家族給哈佛大學的贈送的事情,引起很大的社會事件,實際陳啟宗家族十幾年前就對故宮不動聲色地進行捐款,修復故宮需要修復的宮殿。當時發起成立故宮文化基金會時,大家討論時,統一都說陳啟宗,所以,一個企業做活動是孤立承擔責任,這是必然的。香港還包括邵逸夫先生,在中國的大學很多都有逸夫樓,加上李嘉誠先生捐贈的汕頭大學,做捐款、做善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香港企業家也是在其中的。
我為什么特別強調香港企業家,我想說的是,我是深圳企業家,在深圳打拼35年。我們也知道,深圳在改革開放所扮演的角色,實際深圳在開放時不僅僅是深圳,還有珠海、廈門、汕頭、沿海十幾個城市,深圳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香港的文化、香港的企業家階層起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剛才我說到了,慈善捐款應該說我這些年也做了這樣的行為,目前在中國大陸上差不多在慈善公益機構,邀請我去,當會長,當發起人的不下40個組織,所以我現在“挺忙”的。這不是重要,重點是,我們從哪兒受到影響了呢?當時大水災時,真正動員進行捐款資助的是香港企業家,那時候感覺到香港電視臺的藝人,從捐款5元到上千萬的捐款在香港是成了風氣的。
我們面對為的改革開放,實際香港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好在現在大灣區,中國面臨未來第二個改革開放40年,大灣區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說到大灣區不僅僅是香港;還有深圳,深圳后起之秀今年是38年,真的是天翻地覆,如果大灣區,港-深-澳門聯手起來,不僅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在全球歷史版圖上都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的未來,謹慎樂觀的謹慎不用說了,為什么樂觀?中國改革開放,我們非常清楚,過去的40年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我記得鄧小平說,大不了我們就收回來嘛,殺開一條血海,失敗了大不了我們收回來嘛,在深圳劃個圈試試。
這樣40年過去了,回憶過去,我想說取得的成績想不到。面向未來,10年前我說過一句話“面向未來不確定”,但我現在想說的是“面向未來謹慎樂觀”。從深圳特區到浦東,再到振興中西部,再到現在的雄安,開始規劃和決斷,我認為最大的區別是,面對全球的格局,我們正在按照我們的規劃,現在已經有40年的改革、經歷、教訓,財富已經積累起來了,說到富有遠遠說不到,我非常同意世錦先生的判斷,我們的差距還是相當相當大,但各個方面,我們確實積累起來了,如何從容地面對這樣不確定的社會。
什么叫不確定?簡單舉個例子,這個事情發生在2004年,中國一批企業家為了搞環保成立了阿拉善,當時說搞企業學西方,實際搞環保、搞生態,學習西方,當時和世界大自然保護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民大會堂,當時TNC主席是鮑爾森,當時高盛兼TNC主席,簽了兩年合同。四年之后,西方金融危機,鮑爾森就辭去了高盛,TNC主席,因為小布什請他當財政部長了。
我記得很清楚,2008年我率先中國企業家環保代表團訪問美國,鮑爾森是在財政部長辦公室里接待我們的,他講的非常清楚,現在我們接待你,下午我就接待你們副總理王岐山,我印象非常清楚,我感覺到實際上作為一個企業家,在中國的社會地位并不高,尤其作為房地產商那地位就更不高。就是因為你搞環保,這是普世價值,全世界共同認同的面對未來的價值觀。
一直到現在,鮑爾森退去部長,做芝加哥大學鮑爾森中心,致力于中美友好。顯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環保,所謂的環保就是從田野環保到城市去,現在我個人、阿拉善和鮑爾森依然保持著很好的關系。
要說全球化,《巴黎協議》之后,尤其特朗普說美國不再履行協議,退出去,現在我覺得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會看看中國,中國在這方面顯然是旗幟鮮明的,全球我們承擔責任,我個人全球沒有疑慮,我們會改善,和國際持平。樂觀很明顯看到,中國原來是碳排放最大的大國,現在世界要我們承擔責任,現在我們承擔主要旗手的角色,這真的是意想不到的。
借這個機會,CCG是國際交流平臺,反正在中國投資的跨國企業,我非常明確的建議是,你們第一把手趕快,如果不是本土大陸土生土長的人,趕快換了,一定要用本土土生土長的,當然還有受在華訓練的,一定要了解中華文化。為什么說陳啟宗先生是個例外呢?香港本土的孩子對大陸文化是不了解真正像啟宗先生這樣這么了解中國的文化,這樣理解中國的文化,但又本著底線來整個按照國際水平來做的不多。很多跨國企業原來好好的,現在不行了,為什么不行了呢?因為政策不可能像40年前一樣;本地競爭的企業也出來了,等等原因,如果你還不能用大陸上非常熟悉文化的,肯定發展不起來。
在美國最有名的智庫之一布魯金斯研究所,他有個中國研究中心,原來漢學家一直是用國外的,一直到2012年、2013年,那時候我還在哈佛,第一次用了中國大陸本土出去的叫李成,他是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畢業的,到了美國伯克利讀的碩士,普林斯敦讀的哲學博士,之后留下來一直到今天,在布魯金斯。我印象很深,在哈佛研究中國問題往往是研究中國問題專家的權威,把他請出來。所以,要了解中國一定是這樣的。
我這些年一直在國外留學,為什么呢?西方已經開始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我們經濟起來了,全球一體化,經濟發展起來了,真的了解西方馬?了解歐洲嗎?了解美國嗎?我們是不了解的,這需要開始。萬科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企業,偉大的企業,他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問題。但要解決問題就一定要在國際上了解西方,這就是為什么我在西方,陳啟宗早先解決的問題我去補課。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因為市場大,市場容易開展,要進入世界500強不是很難,但真正能發展成常青藤,真正在全球貢獻出具有中國管理智慧,需要我們更長時間砥礪前行,努力學習,接受更多的教訓和困難,一塊兒往前走,才有可能不負使命,前40年向西方學習,后面向世界文化瑰寶學習,才不愧為發展成為優秀的中華文化民族。
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