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是我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總結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是我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總結
2018年08月03日 15:41 中關村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是我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總結

  中關村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創新創業生態,這是一種新經濟運作的模式。

  2018年4月26日上午,我在長城所組織了“《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新書發布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清華紫光集團原總裁張本正、盛景網聯高級合伙人楊躍承、火炬中心孵化器處徐示波、金城出版社總編輯潘濤、中關村雜志社社長衛漢青、春雨醫生首席品牌官萬靜波、新唐智庫CEO張小平等,以及近30位媒體朋友。以下是我的發言節選。

  在寫作《創業是中國的希望》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改革開放四十年逐漸形成了“4+1”的總結。“4”是改革開放的四個成功要素:第一個是改革;第二個是開放;第三個是新技術革命;第四個是活力經濟,也就是創業。而“1”是文化。改革開放現在已經能夠媲美于文藝復興、媲美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是民族從上到下的偉大變革,這樣的偉大變革一定是意味著文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關村出現的新的文化可能就是代表。

  中國人迎接新技術革命,學習硅谷,走了一條創業式創新的道路。中關村當時科技資源一片簫條、文革對知識分子的打壓剛剛結束,腦體倒掛非常嚴重,當時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做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以陳春先為主的科學家在硅谷看到了創業的新局面,回國后采用了以創業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模式,從而使電子一條街、試驗區、中關村一步步發展起來。現在中國每年的創業企業數量領先全球,中關村每年的創業企業數量比硅谷還多,中關村的瞪羚、獨角獸企業數量與硅谷旗鼓相當,這意味著中關村在結果方面走在硅谷的前面。

  為什么中關村創業創新生態具有全球意義?因為這個生態里面除了創業者、大學,還有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園區管委會。這體現了發展中國家能調配資源的特殊性,我認為這個性質是中關村取得成績的很大關鍵。否則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面。而現在中關村已經走在了全球創新的前列。

  我認為,中關村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創新創業生態,這是一種新經濟運作的模式。這幾年我去東南亞、去非洲、去中東歐,感覺到中關村的發展模式對非洲有借鑒作用,對中東歐也有借鑒作用,對東南亞更有借鑒作用。這些國家都要走向新經濟,但是都有很大的困惑,而且很多國家學習硅谷學不來,但是學習中關村還是有可能的。

  創業是中國的希望,未來三十年,中國的希望就在于中關村能否引領世界、中國能否引領世界。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