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感科技創辦4年融資過億背后的故事
文 劉挺(北京)
在中關村東升科技園Inno.EcoS--高新企業成長生態圈所服務的企業中有這樣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速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感科技”),于2017年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中關村首批前沿技術企業,英特爾官方供應商及明星合作伙伴,獲得CCF-GAIR2016大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最具成長性企業,“人工智能機器人聯盟”評選中國視覺識別TOP10創業公司,在多項國內外權威媒體及戰略研究機構年度評選中獲評最具投資價值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是多個國家級人工智能、機器產業聯盟企業。自2014年成立至今,獲得包括“美國中經合集團”領投,“軟銀賽富”、海淀區政府等在內的4輪次12家中美投資機構超過1億元融資,目前公司處于B輪高速成長階段。看到這些成績也許和某些獨角獸比起來不是那么耀眼,但是如果再加上以下的這些呢?
這家公司于2014年7月成立,其創始人陳震在去年24歲的時候獲得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中國30歲以下改變世界的青年精英,并入選2017年度“高聚工程”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北京市海淀區海英人才,其創辦的速感科技時年僅21歲。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感慨到年輕的企業、年輕的人取得這些成是因為站對了風口,那其背后有怎樣的邏輯,才能站在風口迎風而上呢?
不盲目跟風而是等風來
從速感科技創立的時間點上看,2014年,當時是O2O最火爆的階段,以ofo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企業紛紛創立,人工智能的視覺方面當時屬于相對無人問津的狀態,在這個時期陳震創辦了速感科技,這與他一直不愿跟風的性格有關。
本科畢業于北航計算機系的陳震,在大二開始就區別于其他同學,他選擇了冷門的特種飛行器機載視覺系統的研究。而在2012年一項實驗室的科研項目讓他接觸到了當時在國內還鮮有人涉及的SLAM算法,這一算法正是如今速感科技的核心競爭力vSLAM(基于視覺的同時定位與構圖)的基礎。到了2014年,當身邊的同學都在談論著“我想做一個APP,這個APP可以連接線上的商品和線下的商品對接,每天有多少日活就創業了。”的時候,陳震早已意識到高新技術發展歷程都是這樣的一條曲線:從最早的蟄伏期再到突然之間的爆發期,從爆發期之后慢慢變到平緩發展期最后是衰落期。那么今天看到的很多熱門的技術、很多的熱點已經處于爆發期了,但是在這些技術之前處于一個非常漫長的技術蟄伏期,現在已經不是進入的黃金時間了,在這個點之后面臨著是高強度的競爭與技術迭代。那作為即將畢業的陳震如何選擇呢。他自己用了三個“剛好”來形容這次選擇,“剛好在實驗室項目最后結題的時候申報國家級的挑戰杯包括科研競賽,剛好在這個競賽上面拿到還不錯的名次,剛好拿到還不錯的名次之后拿到天使投資,通過拿天使投資做了公司。”那么這三個剛好是如何發生的,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他并沒有盲目跟風,而是一直在自己認定的選擇上做下去,在SLAM這條道路做從0到1的事情,等待著下一次風來的到來。后面的發展也印證了他當時的判斷,人工智能的創業紅潮在2016年開始了,每個季度都都有幾十家新創企業出現,而這時的速感科技已經算是機器視覺的老兵了,積累了兩年的行業和技術經驗,在產品化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套體系。
從極客思維到商業思維
但站在風口之后就可以迎風而上嗎?答案是還不夠。拿到投資創立了速感科技之后,陳震完成了從實驗室團隊到創業項目團隊的轉變,但是公司成立之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在哪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保持競爭力?一開始陳震團隊定位做一個應用于無人機和機器人場景下的機器視覺系統,但那時候市場還不夠成熟,缺乏一個完善的上下游,沒有足夠的客戶來消化這些技術成果,他們開始在沒有燈塔的黑夜中摸索著如何前進。
很快陳震意識到作為一個實驗室出來的項目團隊擁有著最前沿的極客思維,但這樣容易犯人工智能公司的通病,即基于數據和模型、優化算法的產品變現能力很弱,模式太輕,不適合目前技術產業化落地的要求。那么需要開始轉變思維模式,提出更符合商業運行規律的商業模式。首先,團隊完成了對速感科技的定位,即速感科技是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機器人行業領先的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之后以自主開發的vSLAM系統為基礎,圍繞著提供人工智能領域更高精度和更低的成本解決方案去尋找客戶,為此速感科技基于vSLAM技術低成本、高性價比的特性,將其業務線定在了兩大領域:以家庭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家用服務機器人和以自動化叉車為代表的自動化工業機器人領域。在盈利模式確定之后公司終于挺過了最危險的創業初期。
對于融資,陳震其實走得很慢,融資頻率是一年一次,拿的錢也不多,他相信階段性勝利的內外需求,對內,一筆融資能夠振奮士氣,對前階段的努力認可,并且鞭策下一階段的爬坡。對外,階段性突破也更好向投資人展示,融資驅動力是產品和技術導向。特別是在A輪融資之后,陳震認為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在企業新階段比重在下降,算法和技術的壁壘在累以時日將被其他優勢取代,這就好比木桶理論,木桶能裝的水量跟最短木板成正相關,而跟最長木板無關,企業的競爭力比拼也在于階段性發現“最短木板”的能力,判斷錯誤,花了資源到最長木板的戰略錯誤將導致企業輸在階段性的“刀刃比拼”上。
到了現在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技術就處于非常高度泡沫期,兩到三年之內會有一批做技術型的公司因為找不到真正的可落地的商業模式而導致一個急速下滑。而這時的速感科技已然在產業方面開始布局,除了已有的智慧家庭和工業場景兩個方面,在下一個方向,速感著力發現一些新的場景跟機會,包括速感現在正在儲備和積極拓展的智能移動娛樂設備。
創業大賽一蹴成名
一路走來回顧過去四年,從最早實驗室孵化的一個項目一點一滴做起,到現在公司高速發展,陳震認為整個過程里面還有兩點是必需要提到的。
第一是選擇好的平臺能夠事半功倍。從大二開始進入實驗室到參加微軟相關領域的研究;從參加“挑戰杯”因為三個“剛好”而創辦了速感科技;到每一年有信任公司的投資方進入到速感科技;從北航理工科學生到改變世界的青年精英。這一系列的轉變除了陳震自身的努力之外,同時,還依托于包括北航、清華、中關村這些為每個創新創業者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平臺。2016年,速感科技參加2016“東升杯”創業大賽獲得第一名,斬獲100萬元現金大獎以及為冠軍團隊提供的孵化服務。“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是由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處、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理委員會聯合指導,北京市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管委會主辦的國際性創業大賽。中關村東升科技園自2013年首次舉辦“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大賽累計吸引國內外優秀創業項目4000余個,包括近千個海外項目;曾對200余個項目進行重點跟進孵化,融資比率達到96%,為全球眾多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廣闊的“創業+”平臺,速感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隨后,東升科技園看好速感科技的發展,投資200萬美元,成為公司的股東。作為東升科技園投資的企業,速感科技在近兩年的發展中,受益于園區的各項政策支持以及各方面企業服務,尤其是在人才梯隊搭建方面,園區的配套服務,讓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更有競爭力。
第二是不斷尋找好的合作伙伴。從實驗室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從最初的合伙人學長張一茗共同創業,到2016年底,原來的微軟中國高級產品規劃師和春天百貨電子商務部總經理吳欣作為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加入。再到2017年底,速感全資收購中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創業公司辰天科技,其創始人吳旻升博士任“首席科學家”,致力于速感科技研發體系核心算法及工程化研究。如今速感科技員工超過80個人,工程師超過50人,碩士和博士占比超過75%。陳震認為在創業過程當中,需要不斷融入更多有能力的人進來,幫助公司一起把一件事情和商業化公司做到更大和更強。
區別于移動互聯網的一波創業者,這波從象牙塔和實驗室、研究院出來的技術型創始人通過各種平臺展示自己的技術獲得創業啟動,之后在創業前期以技術壁壘為導向獲取階段性的勝利,當技術發展到逐漸成熟,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例如市場開拓、運營管理等,原本的極客思維更換為商業思維,以適用公司不同發展時期的戰略性調整,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第一階段是技術型領先,第二階段是戰略型領先,擁抱未來與變化,做好并不“擅長”的事情將成為一個新要求。這就是速感科技如何站在風口迎風而上背后的邏輯。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