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安震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3日,已有湖北、山東、內蒙古、江蘇、寧波、江西、河北等地方金融監管局發文提示風險,內容涉及防范個人信息泄露、警惕冒充銀行員工實施詐騙、理性購買適當金融產品等多個方面。
3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文章指出,當前,冒充銀行員工實施詐騙案件頻發,湖北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高度警惕此類詐騙,謹防財產損失。
湖北監管局提醒,不法分子先通過電話營銷或直接上門營銷,聲稱是銀行工作人員,向消費者展示偽造的“銀行工作證”,以承諾辦理高額貸款,門檻低、放貸快、費率少為由,利用消費者急需用錢的心理實施詐騙。
此外,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冒充銀行官方客服群發詐騙短信,以銀行賬戶資金異常、個人信息需更新為由,誘導消費者點擊短信中對應鏈接填寫銀行賬戶信息,騙取消費者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從而盜取消費者銀行賬戶資金。
湖北監管局提醒消費者,核實對方身份。如接到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或上門拜訪,務必核實真偽,必要時可撥打銀行官方客服熱線或到營業網點咨詢;勿點不明鏈接,千萬不要輸入個人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等重要信息;不輕易告知驗證碼。
另外,湖北監管局還提醒,消費者應認真閱讀金融產品說明書及合同,并充分了解該產品的投資范圍、收益率、流動性、費用等信息,在充分了解該產品的前提下選擇合適自己需求的金融產品。
3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內蒙古監管局和山東監管局也發布了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防范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據內蒙古監管局介紹,個人金融信息包括賬戶信息、鑒別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借貸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個人金融信息某些情況的信息。
山東監管局提醒消費者防范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應當做到“三要”“三不要”:一是要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件及銀行卡等賬戶憑證,不要輕易對外泄露交易信息及身份驗證信息;二是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及線上金融交易渠道,不要輕信推銷電話、中介代理機構等虛假信息;三是要及時銷毀載有個人信息的業務單據,不要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或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
金融消費者發現個人信息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救濟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一是立即修改重要密碼,撥打金融機構客服熱線凍結或掛失賬戶;二是可以向金融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等機構投訴舉報;三是向公安機關報案或收集證據向人民法院起訴,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