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翻完滴滴招股書:去年,1300萬司機賺了1174億元 來源:投中網
截至2021年底,滴滴全球活躍用戶4.93億,月活1.56億。2020年總營收超200億美金,幾乎是Uber的兩倍。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鄭玄,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6月11日上午,滴滴正式向SEC遞交了IPO招股書,擬以股票代碼“DIDI”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這個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臺首次披露了核心運營數據。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其中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年活用戶和1300萬年活司機。2021年Q1,滴滴中國擁有1.56億月活用戶,中國出行業務日均交易量為2500萬次。
財務方面,2020年滴滴總收入為1336.45億元(204.72億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8.5%。2020年錄得凈虧損106.05億元,同比上一年度略有增加。2021年一季度滴滴實現營業收入421.63億元(64.35億美元),實現凈利潤54.0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41.41億元,但扭虧主要因為投資收益,只看運營虧損率與2020年Q1基本持平。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末,滴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約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旗下的業務單元包括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代駕、車服、貨運、金融和自動駕駛等。
滴滴將其歸納為“三大業務”和“四個核心戰略板塊”,前者代表滴滴目前主要的收入構成,后者則是滴滴未來的戰略規劃。
2020年出行業務交易總額2146億,收入1353億
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全球總收入分別為1352.88億元(約211億美元)、1547.86億元(約242億美元)、1417.36(216.33億美元)億元,從收入來看,滴滴超過主要競爭對手Uber,后者過去三年的收入分別是104.33億美元、130億美元和111.39 億美元。
但這主要由于二者業務模式不同采取了不完全一樣的會計核算方法。單看平臺撮合的交易總金額,2020年滴滴為2146億元(328億美元),同期Uber為579億美元。
在運營虧損的控制方面,滴滴好于Uber。相比過去兩年分別虧損85.96億美元和48.63億美元的Uber,滴滴2019年、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97.33億元和106.08億元,虧損的絕對金額和虧損率都要低于前者。
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賬面持有234.68億元(35.82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此外還有239.66億元(36.58億美元)短期投資。從現金儲備情況來看,持有70多億美金現金和短投的滴滴,資金需求并不是IPO最主要的原因,業務發展需要和幫助股東、員工套現退出或許是上市的主要目的。
分業務來看,滴滴將全部收入分為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其中發展多年的中國區出行業務已經小有盈余,國際化和單車、金融、社區團購等新業務大多還在虧損當中,但也是滴滴未來最主要的增長引擎。
中國出行業務:日成交2000萬筆,單季盈利近36億元
中國出行業務包括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撮合的交易筆數分別是87.89億筆、86.69億筆、77.5億筆,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可以看出叫停順風車和新冠疫情對滴滴的影響。但在今年一季度,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加上順風車重啟、花小豬等新業務開始啟動,滴滴中國單季撮合業務22.81億筆,同比漲幅115%。
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國出行業務的交易總額(GTV)分別是2044.61億元、2023.67億元、1890.02億元,扣除掉通行費、稅款、補貼和出租車、代駕、順風車業務支付給司機的價款后,滴滴中國出行確認的收入分別是1332.07億元、1479.4億元、1336.45億元。
從2019年開始滴滴中國區的出行業務已經開始盈利。2018年、2019年、2020年的EBITA(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分別是-2.74億元、38.44億元和39.6億元,2021年一季度更是達到36.18億元。
中國區的出行業務扭虧為盈,主要歸功于網約車。作為滴滴最核心的業務單元,我們熟知的快車、專業、豪華車等,都屬于網約車。如上圖所示,2020年滴滴中國網約車GTV為1486億元,扣除乘客補貼和過路費等費用后,網約車業務確認的收入為1336億元。
這部分收入減去支付給司機的收入和補貼合計1174億元,以及122億元的其他成本,2020年滴滴網約車業務的息稅前利潤為40億元,約是網約車GTV的3.1%。
此外滴滴也在招股書中披露了與司機的分成比例。平均來看,消費者每支付10.1元(成交價10元+1元稅費-0.9元平臺補貼)打車費,司機收入為8.5元。
國際化業務:一年虧損35億,規模較Uber還有差距
接下來看滴滴的國際化業務,2017年滴滴開始啟動國際化業務,目前來看這是滴滴增長較快的板塊,但也是虧損嚴重的部門。
滴滴國際化業務主要包括網約車和外賣。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海外網約車業務訂單筆數分別為2.83億、9.62億、13.48億筆,過去兩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40%和40%,即使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正增長。
2018年、2019年、2020年國際業務撮合的交易額(GTV)總計為79.17億元、229.56億元和255.84億元,實現收入分別是3.18億元、18.98億元、22.93億元。從收入來看滴滴國際業務目前與Uber還有一定的差距,扣除Uber在北美地區的收入,Uber 2020年的海外收入依然超過34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滴滴的出行業務在國內和海外采取了不同的收入核算模式。在國內,滴滴網約車業務采取總額法核算收入,收入中包含支付給司機的費用;而在海外,滴滴采取凈額法核算,滴滴充當的是代理商的角色,其收入是扣除司機收入的凈傭金收入,核算方法與Uber基本一致。
如上圖所示,2020年滴滴國際化業務的GTV為256億元,約為中國市場的1/5,扣除司機收入、其他成本后的息稅前凈虧損(EBIDTA)為35億元,約是其GTV的13.2%。
不論中國還海外市場,滴滴從每筆訂單中獲取的凈收入水平大致相同,都是10~15%左右。之所以國內已經實現盈利,海外還在虧損,主要是是受規模的影響,規模較大的國內市場攤薄了包括運營費用在內的其他成本,所以從2019年開始實現盈利;起步較晚的海外出行業務的其他成本占營收比例較高,所以未能實現盈利。
拆分四大新業務獨立融資,總估值近百億美元
招股書中,滴滴劃分了四個核心戰略板塊,分別是共享出行平臺、車服網絡、電動車以及自動駕駛。
共享出行平臺是滴滴的“現在”,其占比最大的中國網約車業務已經開始實現盈利,海外業務則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前面已經講過,這里就不再贅述。
共享單車、車服網絡、電動車、自動駕駛、生鮮電商等過去幾年啟動的新業務,都被滴滴納入其他收入部分。招股書顯示,2020年滴滴其他業務實現收入57.58億元,占收入的4%左右;2021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1.24億元,同比增長179%。雖然目前占比不高,但這些新業務增長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滴滴陸續拆分了部分業務板塊進行獨立融資,其中去年啟動的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已經不與滴滴并表。
首先是共享單車,包括共享自行車和共享電單車。2018年開始滴滴啟動“青桔單車”品牌,推出共享單車服務。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國220個城市部署了520萬輛自行車和200萬輛電單車。
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電單車業務的收入分別是2億元、15億元和32億元,2021年一季度為9億元,同比2020年一季度增長200%。
融資方面,2020年青桔啟動A輪融資,軟銀和部分其他投資者投資1.34億美元、滴滴投資7.5億美元;2021年初青桔啟動B輪融資,其中外部投資者出資1.66億美元,滴滴認購了3億美元股權融資份額和1億美元可轉換票據。目前青桔估值19億美元,滴滴持有88.3%。
第二塊是貨運業務。滴滴貨運于2020年6月推出,主打同城貨運市場。2020年7月至12月,同城貨運業務推出后的6個月內,滴滴在8個城市完成了1100萬筆訂單。
2021年Q1滴滴貨運完成一輪私募股權融資,最新估值為28億美元,目前滴滴持股57.6%。
第三塊業務是社區團購。橙心優選也是在2020年6月推出。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2021年3月滴滴將橙心優選分拆融資,目前滴滴上市主體持有的橙心優選的股東權益已轉為少數,橙心優選的業務不再并表。
根據招股書,橙心優選在2021年3月進行了A1和A2輪融資。其中,A1輪軟銀愿景基金注資9億美元、其余部分外部投資者注資1億美元;A2輪由管理層注資約2億美元,融資完成后滴滴所占權益降至32.8%。
但滴滴并非完全放手,A2輪中橙心優選向滴滴發行了30億美元的可轉債。滴滴有權在未來1年到可轉債到期日前這段時間里,將債券轉換為股票,屆時滴滴將重新變回橙心優選控股股東。
按照股東注資后稀釋幅度計算,目前橙心優選的整體估值約18億美元,此外滴滴還向橙心優選的外部投資者承諾,如果未來5年橙心優選沒有完成IPO,投資者可以將手中的優先股轉換為滴滴的股份。
最后一個獨立融資的業務是自動駕駛。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滴滴從事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和商業化的子公司沃芽科技,完成由軟銀集團和部分其他投資者投資的5.25億美元A輪融資。沃芽科技的最新估值為34億美元,滴滴目前持有其總股權的 70.4%。
最后是關于此次IPO的募資用途,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20% 用于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剩余部分可能用于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鄭玄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