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擴:當前穩預期提信心的重點是民營企業

張軍擴:當前穩預期提信心的重點是民營企業
2023年12月16日 11:11 睿見Economy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專題:2023三亞·財經國際論壇

  “2023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于12月16日-17日在三亞舉辦。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出席并以《當前經濟形勢與深化改革開放》為題發表演講。

  張軍擴強調,要按照“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的方針,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他說,當前穩預期提信心的重點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預期信心問題,不僅是影響當前經濟穩定回升的一個關鍵變量,更是關乎我國現代化進程和民族復興大業的重大問題。

  “今年7月,黨中央專門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和舉措,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張軍擴強調,下一步要從兩個方面持續用力。

  一方面,要把文件提出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實,讓企業真正見到實效。要抓緊出臺細化、具體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檢驗性。比如,如何切實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隱形壁壘問題,如何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在參與招投標、獲得貸款支持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問題,如何及時制止違反中央精神的針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不正確言論問題等等,都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

  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一些深層問題。其實,民營企業發展并不需要特殊的支持或優惠政策,而是需要真正的公平對待,真正實現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環境,真正做到政策環境穩定、透明、可預期。另外,需要深入研究近年來屢屢出現不符合中央精神言論、民營經濟發展容易受到各種噪音干擾得思想根源,進一步明確在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大業中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為民營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和社會氛圍。

  以下為演講全文:

  很高興應邀參加“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我圍繞論壇主題,結合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就當前經濟形勢與深化改革開放,與大家交流兩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經濟恢復回升的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將會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同時,推動經濟進一步回升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我感到這個判斷是符合實際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環比來看,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長0.5%,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長1.3%,呈現逐季回升態勢。從10月、11月工業、服務業、消費需求等的指標增長情況來看,企穩回升的態勢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實現今年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基本沒有問題。

  關于下一步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了六條,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三是社會預期偏弱,四是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五是國內大循環還存在堵點,六是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尤其是《公報》對總體形勢判斷的一句話,即“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相對于過去常用的“機遇大于挑戰”的提法,更加客觀、冷靜,也更強調要充分估計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我想強調兩點。

  一是在看到經濟整體回升的同時,也要充分看到發展分化、企業效益欠佳的問題。工業方面,在41個工業大類中,11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值實現增長的為28個行業,出現下降的為13個行業,占到30%以上。雖然近幾個月以來企業利潤降幅在收窄,但效益不佳的問題尚未根本扭轉,前10個月累計,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7.8%。與利潤降幅指標相比,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企業的虧損面問題,也就是虧損企業數占全部企業數的比例。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面今年年初曾高達34%以上,今年以來雖呈持續收窄,但直到9月份仍然高達26.9%,占到全部企業的四分之一以上,顯著高于疫情前多年正常水平。規上工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問題會更為突出。

  二是預期不穩信心不強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今年以來, 反映企業預期和產業景氣狀況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可謂跌宕起伏、變幻無常。今年2月、3月,PMI曾上升至52.6%、51.9%的高位,但從4月份開始突然急轉直下,4月份下降至49.2%,五月份進一步下降到48.8%的最低點,六月份之后緩慢回升,直到9月份,終于回升到50.2%的榮枯線之上。但好景曇花一現,10月又下滑至49.5%的榮枯線水平以下,11月進一步下降至49.4%。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預期不穩信心不強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另一方面也說明影響預期信心的因素是比較復雜,既有短期市場方面的原因,更有中長期更深層出的結構性體制性原因,需要更加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

  短期來講,最關鍵的還是要著力改善市場需求。在中央提到的六大問題當中,有效需求不足既是首要的,也是決定性的。市場需求上不去,企業訂單和效益上不去,預期和信心就很難真正有效改善,風險隱患也會不斷顯現,經濟就很難進入穩定恢復的良性循環。從最近一個時期各方面對明年增長環境的分析來看,不論是內需還是外需,需求不足的壓力在短期甚至明年一定時期內都很難有效緩解。正因為如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要“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并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穩健貨幣政策要精準有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等明確要求。相信在這樣宏觀調控取向下,各項擴大內外需求、支持經濟恢復政策的力度不僅不會放松,而會在已經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進一步增強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為明年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向好提供更為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

  二、當前形勢下深化改革開放要突出重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促進創新和擴大需求等支持政策是重要的,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既是短期穩預期強信心增活力的最基本保障,也是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增強發展動力的最重要舉措。正因為如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寫入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把“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定為明年兩大重點和關鍵工作。這里我想重點強調四個方面。

  一是要按照“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的方針,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當前穩預期提信心的重點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預期信心問題,不僅是影響當前經濟穩定回升的一個關鍵變量,更是關乎我國現代化進程和民族復興大業的重大問題。今年7月,黨中央專門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和舉措,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要從兩個方面持續用力。一方面,要把文件提出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實,讓企業真正見到實效。要抓緊出臺細化、具體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檢驗性。比如,如何切實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隱形壁壘問題,如何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在參與招投標、獲得貸款支持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問題,如何及時制止違反中央精神的針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不正確言論問題等等,都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一些深層問題。其實,民營企業發展并不需要特殊的支持或優惠政策,而是需要真正的公平對待,真正實現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環境,真正做到政策環境穩定、透明、可預期。另外,需要深入研究近年來屢屢出現不符合中央精神言論、民營經濟發展容易受到各種噪音干擾得思想根源,進一步明確在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大業中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為民營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和社會氛圍。

  二是要著力保障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一個不斷擴大和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過程。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環境、形勢的復雜變化,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過程中,在一些領域程度不同地出現了行政干預增加、市場化力量減弱的“非市場化”跡象。比如,為控制一些重要商品價格的上漲,一些地方、部門動輒實施行政干預,甚至直接限價。一些地方為了滿足排放指標簡單采取拉閘限電、限氣等做法。甚至在“優化結構”、“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等政策實施過程中,行政干預的力量也都越來越強。雖然這樣的干預有一定的政策依據,但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如果運用過多甚至成為常態,客觀上導致計劃、行政力量增強而市場力量削弱,就會破壞市場調節機制,讓價格信號失靈。不僅會產生巨大的擠出效應,也不利于營商環境的優化和市場主體信心的增強,最終也會損害發展的后勁。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中,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處在主導和關鍵地位,因為只有正確發揮政府作用,才能保障市場的決定性用。因此,下一步的改革,必須按照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邊界,努力做好政府該做的事情,該管的要管到位,該提供的服務要充分提供,同時,該由市場決定的事情要充分放開。

  三是不斷優化改革推進方式,促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剛才提到,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確定為明年一項重點工作,除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外,還對深化國企改革、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全國統一市場建設、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以及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提出要求。這些改革不僅對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十分重要,對于充分挖掘和釋放我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也十分重要。比如,如果國資國企改革能夠在增強壟斷領域競爭、提高效益方面取得進展,那么就能夠有效降低上游產品成本價格,從而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增加國有資產劃撥、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提高社保基金運營效率和收益率等措施有效降低我國的社會保險繳費率,也能夠在優化營商環境和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方面取得比較大的進展。

  近年來我國改革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一方面,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新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視程度和部署的重大改革舉措都前所未有,推進改革的力度也前所未有,改革開放在諸多重要方面,也不斷取得積極進展。而另一方面,從對地方、企業的實際調查所反映的情況來看,還是存在改革舉措真正落地不夠有力、與市場主體的期待還存在一定不小差距的問題。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改革的成功經驗,我感到下一步推進改革落地見效要著重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系,要給基層探索留下更大的空間。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差異很大,必須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創新。另一方面,要更加充分調動廣大干部尤其是地方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廣大干部強烈的發展積極性。面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艱巨任務,必須強化對干部的正向激勵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更加充分地調動廣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

  四是要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一手抓改革,一手抓開放,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一首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絢麗篇章。面向未來,黨中央一直強調,“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所面臨的環境將會更加復雜,挑戰與困難也會顯著增多。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在充分維護我國利益的前提下,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更多的單邊方式擴大對外開放。比如前不久實行的對六個國家公民短期來華單方面免簽政策,就是很好的主動開放舉措,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要處理好釋放內部需求潛力與擴大對外貿易、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關系,在內外互動、合作共贏中形成良性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總之,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在過去的40多年里,我國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而在今后一個歷史時期,無論是保持和鞏固已有的發展成就,還是拓展和爭取新的更大的發展成就,無論是促進我國巨大發展潛力的充分釋放,還是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都需要在新的更高起點上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獨特優勢顯著,發展潛力巨大,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就沒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夠阻擋中國的發展,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發展競爭中化危為機,從而順利實現我們的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22 艾羅能源 688717 --
  • 12-20 達利凱普 301566 --
  • 12-19 辰奕智能 301578 --
  • 12-18 萊賽激光 871263 7.28
  • 12-18 鼎龍科技 603004 16.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