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標準不能遷就于技術手段,特別是不能因為盲目追求技術便捷而降低金融風險防范的標準。”在12月14日召開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在談及完善監管合規框架時說道。
“過去幾年,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完善,過去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等實施壟斷行為、損害市場競爭問題得到了重點整治,形成了一套符合實際、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尚福林指出,金融科技創新也要遵循金融業務的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要在法規合規框架下進行。“對于監管部門而言,也需要更好地依托和發揮數字技術的積極作用,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幫助更加精準有效地識別、監測金融風險,提高監管科技水平。”
就金融借助數字技術,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尚福林就“技術驅動、服務實體、安全可控”等三大方面談了個人看法。
尚福林認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從總量上看,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2年末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從技術儲備上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從技術影響程度上看,數字技術的投入規模、創新迭代速度,與傳統創新手段相比,有顯著差別和明顯提升。近年來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2022年,6家國有大型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金額均超百億元。
不過,尚福林強調,數字技術助力金融發展要守住服務實體改善民生的初心,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始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
“數字經濟時代給金融產業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始終牢記,不論技術如何改變,金融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保持金融服務的‘溫度’。”尚福林說道。
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尚福林表示,要清醒認識到,科技沒有改變金融業務的風險屬性,并且由于技術的特性,加速了風險的傳播,擴大了風險的影響范圍。
因此,在風險防控上,尚福林強調要關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新挑戰,關注科技風險與系統安全以及不斷完善監管合規框架。
尚福林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隨著金融數據增多和交易模式的多樣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愈加凸顯。金融部門的數據高度敏感,是網絡攻擊和信息泄露的重點領域,對風險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數字技術對系統的依賴性更高,系統故障、網絡攻擊等科技風險對金融穩健運行的負面影響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網絡安全保障,不斷加強數字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妥善應對突發科技風險,保證業務連續性,保障金融服務的穩定運行。
責任編輯:劉天行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