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2023行至歲末。在諸多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強勢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正在調整、積累。11月27日,央行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半年來隨著宏觀政策“組合拳”不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三季度GDP增速好于市場預期。
盡管中國經濟自今年以來已確立了復蘇的態勢,但復蘇力度仍然較小,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而這三者中,預期轉弱是最關鍵因素。如何重振市場信心,是當務之急。
未來變局中,中國的探索將給出怎樣的答案,如何構建中國經濟的信心之源,12月2日,由聯辦集團、和訊、巨浪視線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23年會暨第21屆財經風云榜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辦。財經中國年會作為中國最知名的高端財經品牌論壇之一,歷經二十年傳承,被業界譽為中國下一年財經動態的風向標。會上多位經濟學家、企業代表,共同回顧與展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探討中國經濟的變革與重構之路,一同尋找中國經濟的信心之源。
重振市場信心 打造以法治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系
和訊網董事長章知方在致辭中表示,信心是推動我們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是實現更美好未來的人心所向,它比黃金更珍貴。當前,束手束腳、不敢冒險、闖勁不足是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強監管與鼓勵創新試錯,并不沖突。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包容環境。”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建議,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重提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鼓勵地方基層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允許試錯探索,允許多一些自選動作,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各級干部各類人才營造寬松環境,為增長潛能的充分涌流創造條件。展望未來的經濟發展,劉世錦認為針對需求側的改革,現階段的發展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除開放戶籍限制外,還應實施為期三年的以近兩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攻堅計劃。
“以民營經濟的活力推動市場復蘇”巔峰對話中,專家各抒已見。四通集團前總裁段永基則表示,要想切實地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尋找信心之源,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治環境、文化環境這四個方面的環境必須從上到下都徹底地改善,民企扶植政策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談及如何讓民營企業家重獲信心時表示,其實大家都知道,但是都不愿意說而已,張維迎稱,企業家做事,不是別人讓他做事,他才做事,如果別人讓他做,他就做,不讓他做,他就不做,那就不是企業家,最多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錢穎一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則在“打造以法治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系”上演巔峰對話,共同討論市場經濟與法治。錢穎一表示,市場經濟不同于計劃經濟,就在于市場是一個民眾參與的、分散決策的過程。而民眾預期是決策的前提,所以只有在規則明確的條件下,民眾才能有合理的預期。如果是普遍性違法和選擇性執法的話,那就導致規則的任意性,民眾就不可能有合理的預期,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很好運作。羅翔則認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犯法不一定是犯罪。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法律的規則應當盡可能明確,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合理的預期,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關于收入逐漸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羅翔表示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一律罰沒的做法,值得研究,它完全無視企業家的勞動、智力和機遇的成本。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則明確提出,提振市場信心除了增發國債,加大財稅外,特別是增加我們的項目和基礎建設設施,但這都是臨時的、短期的。更要從制度型開放入手,許多規章制度雖然經過多次修改、完善和補充,但是已經不適應形勢的變化,尤其是新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
回歸資本市場本質 全球化困境下的風險與機遇
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注冊制”是建立在高度市場化基礎上的,但能否成功必須有三個方面的保障,否則就會造成欺詐上市、虛假上市公司泛濫。首先,要有足夠的透明度,資本市場監管的基石是透明度監管,而不是其他的;其次,為了保證充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中介機構的公允性非常重要;再次,必須要有嚴格的法治保障,其中就是對違規違法行為的嚴厲處罰。他還表示,資本市場本質上是一種投資市場,而不是融資市場。這就意味著注入市場的資產是有成長性的,為了實現這種成長性,資產一定要通過市場來選擇。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5年,資本市場已有33年,但是資本市場兩極分化最嚴重,貧富差距最大,大家用“一贏二貧七虧損”來形容,也就是大股東不管是熊市、牛市,都跑步上市。現在A股上市企業大概在5370家左右,企業上市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們第一個1000家用了11年,到第五個1000家僅用了2年時間就實現了。劉紀鵬認為,“A股長期在3000點左右徘徊,核心原因是由于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需要我們在證券監管制度上新的改革。”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則在“全球化困境下的風險與機遇”特別對話。瑞?達利歐表示美國政府大量債務,美國大選等五種力量影響明年全球經濟,在他看來2024年政治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很大程度上是跟確定性有關的,也就是現在有很多擔憂,有很多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的事件往往是壞的不確定性,不是好的不確定性。他還提到,國際投資者產品當中的債券,40%的購買者來自于國外的投資者,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占比還比較高,而這些債券,因為利率變化等因素目前有一些產品類別已經出現了損失。
轉眼,2023年只剩一個月。回顧這一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略顯平淡,盡管提振市場的政策頻出,但市場信心恢復仍較緩慢。展望2024年,究竟牛市的格局是否能夠到來?還能夠布局哪些行業呢?相信這是每一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話題。
在 “2024年投資策略展望”圓桌論壇中,多位百萬級財經大V發表了見解,他們看來2024年結構性牛市大概率是有的。
上市公司監管 ESG 數字經濟等受關注
上市公司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投資者的信心穩定是經濟企穩向好的關鍵環節。今年以來,二級市場表現比較低迷,提振信心成為市場焦點,各家上市公司也正在向市場傳達各種積極信號,讓廣大投資者充分享受公司的發展成果、獲得持續回報。在和訊網總編輯汪雷主持的“投資者信心提振”圓桌論壇中,北汽藍谷董秘趙冀、易點天下董秘王萍、凱文教育董秘葉瀟、億宸資本董事長馬衛國就此主題發表了見解。
隨著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近10年間的快速發展,ESG的重要性被廣泛普及,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的價值理念,是衡量企業或公司投資策略中的可持續性和道德影響時的關鍵因素。以投資人為主的利益攸關方對ESG的關注日趨提升,而ESG對上市公司估值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王梅艷、SA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劉秋美、華熙生物企業事務與傳播副總裁朱思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巖就該主題各抒己見。
在消費端,數字經濟以締造新需求的方式拉動內需增長,成為刺激消費的新動能;而在企業端,數字經濟首先以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方式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2023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顛覆式發展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將會帶來怎樣的新前景?和訊網副總編輯張向東,與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螞蟻集團數字科技副總裁余虎,百川智能聯席總裁洪濤,北京真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馬亞就數字經濟—N次元加速度進行了深入探討。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鄧健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