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把握全球經濟結構變化中的中國機遇

滕泰:把握全球經濟結構變化中的中國機遇
2019年08月22日 20:21 新浪財經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新浪財經訊 由全國工商聯與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系列活動于8月22日在西寧舉行。會議發布“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系列榜單及《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

  滕泰表示,對很多傳統產業而言,市場不是創造出來的,客戶原本就在那里。而對于很多新經濟和軟產業而言,需求是要靠新供給創造出來的。經過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結構轉型已經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作為新經濟轉型研究機構愿與中國企業家共同探討的重要理論和實踐課題。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上午好!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全球不斷挑起貿易爭端以來,全球經濟的“和諧紅利”有所減少,然而幾十年來形成的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割不斷的,世界經濟只是多了一些不穩定、不合作、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應對這些新的挑戰,如何看待未來全球經濟秩序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把握全球經濟結構變化中的中國機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當前所必需的考慮的問題。

  一、理性應對外部沖擊,充分重視國內市場的成長潛力

  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1萬億元,折合5.55萬億美元,略小于美國的6.08萬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中國社會消費總額有望增長到7.75萬億美元,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因此,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日本,以及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未來都應該高度重視中國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對于民營中國企業家而言,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最大的商業機會還在中國。

  二、全球供應鏈調整和重構,為“國產替代”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有企業家提出,5G產業會有兩套體系。我們認為,幾十年形成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能完全逆轉,已經形成的國際分工也不可能完全破壞。然而,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調整和一定程度的重構也是不可避免的。

  實際上在很多產業,一定程度的二元化甚至多元化已有先例,例如在電信產業的3G時代,就發展出了歐洲和日本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以及中國主導的TDS-CDMA三種標準,也都運行良好;在衛星導航領域,既有美國GPS系統,也有中國北斗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茲系統;在搜索領域,則有美國的谷歌和中國的百度;在社交軟件領域,有美國的FACEBOOK、推特和中國的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等。

  各國企業追求在關鍵供應鏈上相對獨立,從而在某些產業形成一定程度的二元化和多元化,這也并不完全是壞事,關鍵看我們如何應對。比如,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5G產業已經完成了關鍵技術的探索,麒麟、巴龍等一系列芯片和鴻蒙操作系統的研發和推出,給相關產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機會。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和重構帶來的機會,中國將涌現出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與這些產業重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也將像二十年前搭上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快車一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三、認識工業化和城鎮化后期的特征,把握新經濟的價值創造規律

  中國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近300年的三次工業化革命歷程,目前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后期階段。與此同時,中國的城鎮化率2018年也已經達到59.6%。結構上,北上廣深、天津、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70%,只有四川、廣西、甘肅、云南、貴州等西部省份城鎮化率仍在50%左右,還有一定的空間,中國整體城鎮化速度正在放緩。

  對于在座的、搭乘工業化和城鎮化快車成長起來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而言,如何適應工業化后期和城市化后期經濟的新特點,把握新經濟的價值創造規律,是當下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

  首先,從產業結構上來看,須深刻認識到未來產業結構轉型的挑戰和機遇。中國必須毫不動搖地重視農業和制造業,因為這是大國和強國的基礎。但是重視農業和制造業是基礎,并不意味著它們在GDP的占比會逐步地提高,相反它們在經濟就總量中的占比還會不可逆轉地下降。目前,制造業占GDP比重為29.6%,而德國、日本的制造業占比是20%強,美國、法國、英國制造業在GDP比重占比都在15%以下。從長期趨勢來看,未來某一天中國產業結構會像上述發達國家一樣呈現“二八現象”:即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和其他社會服務業等軟產業將增長到GDP的80%;而傳統產業制造業的比重會降低到20%。上述工業化后期不可逆轉的產業結構變化趨勢,一方面帶給傳統制造企業更多的轉型挑戰,同時又給哪些新興產業更多快速成長的新機遇?此外,在未來長期城鎮化還有10%發展空間的背景下,那些跟前期快速城鎮化相關的產業鏈,比如房地產、建筑建材、裝飾裝潢等幾十個產業,將迎來怎樣的轉型挑戰?當這些與人口快速城鎮化相關的傳統產業迎接挑戰的時候,那些與“生活方式城鎮化”相關、讓三四線城市和小城鎮的人口真正享受到大城市一樣的教育條件、良好的醫療環境、個性化的產品供給、豐富的文化娛樂的新產業,又將帶來哪些新的商業機遇?

  其次,每一次經濟結構轉型,都是一輪新經濟的起點。

  1998年是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的時候,但那一年也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起點,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新浪、網易、百度幾乎都在那一年出現。2008年曾經是全球經濟的低谷,但以3G/4G、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蘋果、谷歌、Facebook的崛起也孕育了各種與移動互聯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歷史上每一輪看似經濟最困難、最低迷的時候,往往也是新產業、新經濟的起點。2019年雖然傳統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5G、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聯網、基因技術、腦科學等新技術突破和新產業爆發,也都孕育著巨大的增長前景。

  最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握新經濟的軟性特征,加快企業轉型。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對新時期社會基本需求特征的前瞻性把握。滿足上述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高質量的住房和制造業產品,但是即便在制造業的價值中,類似于研發、設計、品牌等“軟價值”也已經逐漸成為制造業產品的價值主體,比如無論是一件品牌服裝,還是一瓶飲料、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其中的硬價值都越來越低、軟價值越來越高,傳統制造業如果不能繼續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傳統手段維持生存,那么將如何向“軟價值創造”轉型?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還需要更多的知識教育產品、文化娛樂產品、信息傳媒產品、金融產品、以及養老休閑等高端服務產品——這些產品的創造,大部分并不消耗自然資源,而是靠人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說 “以前我們創造財富主要靠自然資源,今后更多依靠人的資源;以前創造財富主要依靠勞動,今后更多依靠智慧”。然而,靠智慧創造財富的軟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的價值創造規律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對于研發、設計、品牌、創作而言,大部分投入可能都是無效投入,面對這些無效投入,我們傳統企業家能接受嗎?如何接受新經濟的無效投入?如何提高軟價值創造的有效投入?

  對很多傳統產業而言,市場不是創造出來的,客戶原本就在那里。而對于很多新經濟和軟產業而言,需求是要靠新供給創造出來的,比如在喬布斯創造蘋果手機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是零,而現在我們再也離不開智能手機——新時代的企業家應該給如何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用新產品供給創造、引領新需求?

  總之,經過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結構轉型已經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作為新經濟轉型研究機構愿與中國企業家共同探討的重要理論和實踐課題。衷心祝愿各位企業家能深思明辨,準確把握新時代新經濟規律,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昂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28 安博通 688168 --
  • 08-28 中科軟 603927 --
  • 08-27 瑞達期貨 002961 --
  • 08-21 南華期貨 603093 4.84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