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對金融改革的自我認知與反思十分必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3:48 金融時報
記者 黃麗珠 我們需要從本質上思考改革的綜合性、配套性、協同性與收益性,應在國際大背景和國內大環境的統籌規劃中,思考改革的全方位、總架構,以達到收益最大和損失最小 舉世矚目的2008年“兩會”已經閉幕,金融改革不僅成為“兩會”的焦點,更是對未來我國經濟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問題。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不確定性擴散,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周期與經濟調整處于關鍵、敏感時期,市場對未來價格與政策的各種預期有著十分尖銳甚至完全不同的見解。如何實現金融改革的突破與創新,這對我國金融業界當前以及未來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今天,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譚雅玲做客《學者訪談》,結合“兩會”以及當前國內外的金融焦點,對我國金融改革中具有普遍性和爭論性的一些問題進行獨到的剖析,以期對促進和改善我國的金融實力與金融戰略調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我國目前面臨著金融對稱不足的現象 記者:一國金融發展的基礎源于經濟周期和階段的發達。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發達程度已經開始呈現與西方發達國家并進的趨勢,但這更多是經濟表面化數據的規模,并沒有真正體現我國經濟本質的變化與發展。對此,你提出我國目前存在著嚴重的金融對稱不足現象,并有可能在未來階段導致金融效率、金融收益以及金融主權喪失的觀點。請具體闡述一下好嗎? 譚雅玲:我認為目前我國金融對稱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其一,我國金融規模超過金融基礎。 ——金融規模大于金融質量的風險 金融規模與金融質量,未來將直接涉及到金融安全和金融利益,其嚴峻性和緊迫性將遠大于貿易問題;金融安全取決于金融質量,是值得關注和改革的焦點。如中美戰略對話涉及我國金融開放時美國的“要價”,包括信用卡市場開放、QFII開放,等等;除考慮我國金融規模外,更應慎重從金融質量和效率上考量我國的實力,掌握開放節奏、步驟和力度。 ——金融環境缺失金融質量的問題 金融質量不足的核心在于缺失市場功能、產品效率以及金融理念制度的不足和自滿。金融質量低下的金融規模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環境的不規范、不健全和不理性,尤其是對超出自我發展階段的清醒認識,進而形成金融規模中的同質化競爭,不僅惡化金融生態環境,并且傷害自我實力和競爭組合,金融效率弱化和欠缺是金融質量不足的目標性、方向性以及戰略性的缺失。 ——金融安全連接金融質量的缺失 金融質量失衡是片面追求金融規模增加和不實事求是認知的結果,在引進和借鑒西方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模式和力量的同時,缺少實事求是發展需求的規劃并脫離現實國情,導致目前一些盲從的改革模式,“形似神不似”的批評值得引起進一步反思和改進。 其二,我國金融預期超過金融實力。 ——人民幣升值與金融效率 我們看到的結果是人民幣匯率上升加快步伐,而人民幣層面連接的經濟金融結構矛盾與問題繼續擴大甚至加重,匯率問題并沒有解決經濟問題和提高金融效率。實際上我國內部的壓力遠大于外部,自身的心理脆弱需要調節,理智和理性看待當前我國經濟金融態勢與國際壓力相當重要。近期由于我國經濟金融數據之間的復雜性擴大,不利于經濟金融穩定的價格趨勢引起政策猜測和暫時“混亂”局面,但是,主要經濟價格指標單一和短期因素突出,其中CPI指標敏感與分歧需要我們理性認真分析,以綜合性手段和短期、長期匹配性政策協調。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有利于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聽從他人的“指令”不是我們的原則與需求。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