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武漢”到“強武漢”還差幾步?

從“大武漢”到“強武漢”還差幾步?
2021年01月25日 22:17 一財網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聚焦地方兩會|從“大武漢”到“強武漢”還差幾步?

  代表委員們認為,“支持武漢做大做強”有兩個重要抓手:從“一城獨大”到“一圈共舞”,增強“錢變紙”“紙變錢”的轉化能力。

  1月23日起,湖北進入“兩會”時間。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湖北省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多位湖北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放在全國范圍看,特別是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相比,武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強”。

  代表委員們認為,“支持武漢做大做強”有兩個重要抓手: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全力推進武漢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既增強“錢變紙”的科技策源能力,又增強“紙變錢”的產業創新能力;提高武漢城市圈的輻射引領作用,優化城市圈產業布局,特別是巧搭“順豐”車、搶抓臨空經濟發展機遇,帶動鄂東區域乃至湖北全省協同發展。

  1月25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參加武漢團審議時提出,武漢要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要以科技自立自強當英雄,勇擔科技創新的“主引擎”。他表示,武漢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吸引更多人才來到武漢、更多大學生留在武漢。高標準規劃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布局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提升科技創新要素的集中度、顯示度。

  “大武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應勇在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指出,未來五年,湖北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武漢能否成為“中部的上海”,首先取決于自身城市能級,必須做強武漢龍頭地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湖北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鄒薇用一組數據說明,“大武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介紹,武漢2019年GDP1.62萬億元,只有上海的42.5%,深圳的60.2%,廣州、重慶的68.7%左右。

  在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武漢僅排在第八位;2019年,武漢人均GDP水平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3位,地均GDP在17個萬億GDP城市中列第12位,武漢城區面積與蘇州相當,而地均產值僅為蘇州的86%。

  產業實力上,2019年,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167.27億元、占GDP的25.69%,遠低于深圳9231億元和34.3%的水平。中國企業500強中,武漢僅入圍7家,排名全國城市第17位,不僅落后于北上廣深,也不及杭州、蘇州、成都、無錫、寧波等地。

  從“一城獨大”到“一圈共舞”

  由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構成的城市群,已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力量。湖北發展武漢城市圈已走過16年歷程,但在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婦聯副主席魏靜看來,與廣佛肇、長株潭、杭嘉湖等國內省域同城化發展較好的區域相比,武漢城市圈還存在推進不夠有力、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缺乏規劃指導、公共服務共享不夠均衡等問題。

  而武漢城市圈中心城市一城獨大的問題越發凸顯。2019年,武漢GDP占城市圈比重達60.06%,比2010年上升2.3個百分點,周邊僅黃岡、孝感兩市GDP超過2000億元。但在上海大都市圈中,除上海外,蘇州、無錫均為“萬億俱樂部”城市。環長株潭城市群8城中,株洲、岳陽、常德、衡陽GDP均已超過3000億元,區域發展更為均衡。

  如何從“一城獨大”轉變成“一圈共舞”,引發了參加今年湖北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廣泛熱議。湖北省政協委員、天門市政協主席李啟斌建議,要加大武漢城市圈內交通互通互聯,重點是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城市的幫扶力度;要在武漢城市圈內建立新型戰略產業聯盟,避免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

  魏靜建議,創新利益共享機制,建立武漢城市圈產業雙向轉移和稅收利益共享等機制,實現發展“紅利”圈內各市共享;焊接圈內各市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強化武漢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鏈的溢出效應,帶動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5G、充電樁、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的圈內一體化布局,加快實現武漢城市圈內交通基礎設施的“1小時通勤”。

  1.5小時飛行圈覆蓋全國90%經濟總量、80%的人口和五大國家級城市群,飛往全球大多數城市不過半天時間……“鄂州機場的建成,將為武漢城市圈再添一條通往世界的‘天路’,特別是武漢、鄂州、黃岡、黃石四地絕不能錯過這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將鄂東地區打造成為國內跨境電商、快遞物流、臨空產業的發展新高地。”葉青建議,武鄂黃黃這一連片區域要發展好臨空經濟,最終實現一盤棋發展,既要根據各自城市特點,選擇臨空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又要兼顧產業分布的合理性,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共同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1+1+1+1>4。

  增強“錢變紙”“紙變錢”的轉化能力

  從“大武漢”到“強武漢”的跨越,還要強在科技實力和創新力量上,既要增強“錢變紙”的科技策源能力,也要增強“紙變錢”的產業創新能力。

  武漢高教資源豐富,高校和在校生數量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院士數量位居第二。科研基礎實力雄厚,建有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創新中心以及1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杜耘在分析武漢科技創新存在的短板時表示,武漢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外流現象比較突出,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僅為北京的1/5、上海的1/4、深圳的1/3;創新策源力不強,缺少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集群;產業帶動性不足,行業龍頭企業較少,獨角獸企業僅4家,不到北京的1/20、上海的1/10;創新輻射力不強,在帶動湖北省內、輻射省外、融入全球科技創新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體制機制不優,改革創新力度不大,科技人才活力激發不夠,難以抵御外部的“虹吸”效應。

  “目前,國家已部署了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懷柔、張江、深圳、合肥4個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杜耘說,各地搶占國家創新研究高地的競爭日趨激烈,湖北要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推進武漢創建國家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創新力代表著城市競爭力,武漢擁有9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但科教成果本地轉化率卻不高,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同樣迫在眉睫。杜耘建議加快各級各類科技成果在漢轉化服務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加快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建立科技成果應急應用轉化渠道,支持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轉化,支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做大做強。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鄧健

湖北 武漢 湖北省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28 恒而達 300946 29.45
  • 01-27 凱因科技 688687 18.98
  • 01-27 李子園 605337 20.04
  • 01-27 中國黃金 600916 4.99
  • 01-26 三和管樁 003037 6.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