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熱點展望 | 重申“房住不炒”,房地產稅、公積金改革更謹慎?
進入全國兩會時間,房地產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提及多項房地產相關內容,包括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房地產稅、公積金改革、租購并舉等,這些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著每一個購房者的切身利益,成為兩會期間市場熱議話題。
公積金制度迎來改革
《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文件的正式提出,為公積金制度改革“撕開”了一個口子。
使用率低,大量的公積金在賬戶上長期沉睡,是公積金制度一直以來遭受詬病的主要因素。2月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對經濟發展和制造業復工幾點建議”中提道,建議取消住房公積金,在他看來,現在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但這個針對疫情之下的建議,直接引發了公眾關于公積金存費問題的大討論。近期明星企業家、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我贊同黃奇帆觀點,取消公積金,這個公積金是完全沒有必要”。
為什么公積金制度會引來如此大的爭議呢?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疫情期間,企業經營困難,公積金變成一個沉重的負擔,輿論中不乏有取消公積金政策可以有效減輕企業的壓力觀點。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積金制度的設計是為人們買房子提供便利,減輕購房者的經濟壓力,但在執行過程中走樣了,公積金使用起來手續繁瑣,很多人想用卻用不上。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公積金制度引發討論的一大原因。中國豪宅研究院院長朱曉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公積金福利,只有部分企業的勞動者有這個待遇,有的企業并沒有給員工繳納公積金,另外農民大部分也享受不到這個待遇,這就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
在具體的改革方向上,牛鳳瑞建議,這個制度是對購房者有益處的,所以還是不能一刀切地取消,而是要改革其不合理的地方。一方面要讓貸款的程序更加便捷,使更多購房者享受到購房優惠;另一方面,公積金的貸款利率要比銀行貸款利率有更大的優惠,才能真正幫助購房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積金在審批申請方面較為繁瑣,由于種種限制,很多人很難申請下來,導致大量資金躺在賬上,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目前公積金有許多需要優化的地方,比如買了房的人們還是要交公積金、不想買房的人也要交,這就需要一個靈活的機制來調節,包括租房如何更方便的提取,也需要進一步優化。
房地產稅改革更謹慎
《意見》中提道,要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健全地方稅體系,調整完善地方稅稅制,培育壯大地方稅稅源,穩步擴大地方稅管理權。
今年關于房地產稅的提法是“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而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是,“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穩妥”和“穩步”的提法只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一樣。
張波分析,從措辭來看,今年對于房地產稅的落實會持更為謹慎的態度,穩步推進更強調推進的節奏,而穩妥推進更注重落地后的實際影響。房地產稅推進涉及的維度眾多,需要更多法理層面的推進,對于居民實際的影響也會逐步凸顯。
目前,房地產稅開征還存在多方面的難點,牛鳳瑞分析,第一,我國整個房地產信息建設還沒有完成,征收工作開展難度不小;第二,因為房產的屬性,每一棟、每一套的價值都不一樣,房地產價值需要專業的團隊來評估,征收工作面臨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
房地產稅預計何時落地呢?張波分析,房地產稅進程加快是個業內的共識,但進程加速并不代表著很快落地,只是相比以往3-5年的常規落地準備期來看,目前房地產稅的出臺確時在加速。
房地產稅的推出會起到平抑房價的作用嗎?朱曉紅分析,現在很多人手上有多套房子,征收房地產稅增加了持有成本,可以起到一種調節收入的作用,但對于房價的作用影響不大。
張波也表示,房地產稅立法的目的并不是降房價,而是改變現有賦稅重流轉、輕保有的現狀,達到優化房地產稅制的效果。目前流轉稅一方面限制了房屋交易,變相減少了存量房供應,另一方面本應賣房者承擔的賦稅容易轉嫁給買房者,變相抬高房價。房地產稅立法后,誰持有誰納稅的方式會更合理。此外,房地產稅與土地出讓金制度相比,后者是一次性收入,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通過房地產稅收則變成長期現金流,細水長流的方式更能讓地方政府著眼于長遠。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